APP下载

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2017-01-28刘云峰

视听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纪录片军事

刘云峰

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刘云峰

创作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需要创作者挖掘、研究和选择切中主题的各种要素,将以往拍摄的军事视频资料作为基础,对所反映的重大军事历史事件或一个阶段的军事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回顾和审视。

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 ;创作方法 ;艺术表现

一、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文本特点

(一)文献性

文献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对于还原历史、研究历史、分析评价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方式有图书、报刊、典章等,现代以来又出现有声、视频等多媒体文献。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一种文献记录方式。所以,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首要要求就是文献性,它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可视化、艺术性的呈现。

(二)真实性

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无论是人物纪录片或是事件纪录片,无论是记录状态还是记录过程,都必须以真实为根基和灵魂。一部文献纪录片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历史。历史是不能歪曲的。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它以尊重历史、还原历史、评说历史的真实性表现,创作出讲真话、抒真情的作品,让观众在艺术享受中体悟历史真实。

(三)严谨性

文献纪录片的文献性、真实性及在人们心目中特殊的地位决定了这样的片子在政治上要极其严肃、严谨。纪录片无论是创作还是审片都特别严格。比如军事电视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毛泽东》等均是创作严谨、制作精良的大手笔,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上的三座丰碑式作品。这些作品审片极为严格,有的是由政治局常委全体审片通过,有的是中共中央党史办、中央文献研究室、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审查通过。

二、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结构类型

(一)顺序发展型

即将相关历史真实所对应的文献资料按照编年体的形式,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或者人物的出生、成长、去世作为结构来加以表现。这在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结构类型。例如:2015年播出的《抗战》,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制作,在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之际播出,收视率在同一时段位居前列。这部片子共12集,整体结构采用的正是顺序发展型,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进程,完整地反映抗战全貌。如此系列剧集一方面对抗日战争做出了可观的全景展现,另一方面也深刻揭示了这段历史的逻辑脉络。

(二)时空穿插型

近年的军事文献纪录片多采用双时空交替呈现的荧屏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强调把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有机结合。一方面重视叙事的完整性,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尾声等基本要素要有清晰的脉络呈现;另一方面,又对空间造型的表意作用十分重视,强调并充分挖掘电视视听元素的表现力。在时空综合的基础上,把时间、空间、运动、造型这些重要元素统一于纪录片的结构之中,从而带观众进入纪录片所展现的历史文献世界中。

(三)平行叙述型

平行叙述型是将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线索交替叙述。类似于讲评书时常用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在军事文献电视片的创作中,运用平行叙述可以厘清多个事件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清楚地表现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物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变化。

(四)事件积累型

事件积累型即以全片的主题为结构框架,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历史文献资料加以提炼,逐渐积累反映主题思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就采用了事件积累型的结构框架,在总主题下,每一集确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分主题。选择最能够代表13年来国防与军队建设成就的6个主要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各自独立,而实质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阐述,是一个整体。

三、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一)以正确的历史观解析历史

当我们面对庞杂纷繁的史料、档案,千头万绪的史实时,经常会发现原本清晰发生的历史事件,表现起来竟如此困难。创作者应该怎样正确运用电视语言,去表现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用何种形式去表现各历史时期的最高统帅的矛盾与功过,是一件十分考验人文功力的事情。冷冶夫曾经指出,纪录片成功的背后是真实,在真实的背后是纪实,在纪实的背后是人,在人的背后是观念。建立正确的观念是纪录片创作的前提,需要我们在军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用科学的历史观去面对历史,解析历史。比如《烽卷黑土地》,这部纪录片的整体理念是“人与人的较量”,基于这一考量,片子对我军将领林彪和国民党军将领杜聿明进行了旗鼓相当的对比呈现:放在同一画幅,给予同样的比重。在客观呈现的背后,观众可以清晰感受到一条清晰的线索,并且随着战役的发展推进,两人命运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和转折。

(二)以翔实的文献资料拓宽内涵

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打的是资料仗。首先,用到的文献资料非常多。比如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军旗从这里升起》,因其资料丰富翔实使整个片子具有浓重深厚的历史感。片子中用到了很多老同志的回忆、评论,加之恰到好处的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的呈现,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风雨如磐的沧桑岁月。片子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寻到并采访了数十位老将军、老红军。其中就包括曾参加了南昌起义的三位老人,其中一位已经年过百岁。摄制组抢救性地挖掘、拍摄并使用了大量珍贵资料,有的史料是首次发掘,真实新鲜又生动感人,使这部主题严肃的电视片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其次,文献资料的方式多种多样。适用于文献纪录片的文献资料,不仅指活动影像文献,事实上这类文献往往资料不足,所以更多地应该去挖掘实物资料和纸质文献资料等。如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第一集《早年岁月》,表现邓小平从出生到25岁前的人生经历,可供使用的影像资料很少,只有四张照片,为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创作者又充分挖掘其他类型的资料,比如邓的家谱、往来信件、邓家老房、碑刻等历史实物,加上同期声采访等,与影像资料相辅相成,较好地完成了主题的表达。

第三,提炼资料纯度,使其保持最大的历史真实。文献纪录片中的上乘之作,秉承尊重历史、尊重真相的理念,在对历史真实的挖掘探究、去伪存真上都堪称典范。比如,毛泽东有一张头戴八角红星帽的照片广为人知,但之前的影视作品中大多把这张照片归为1935年遵义会议时所拍摄。纪录片《毛泽东》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不唯成见,认真细致考证,最终认定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 年,拍摄者是创作出《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斯诺,地点是在陕北保安地区,而不是遵义会议时的1935年。具体细节是,八角红星帽是斯诺头上的,为拍摄使用,斯诺把帽子戴着毛泽东的头上。如此细致入微的历史真实细节,大大增加了电视纪录片作为文献记载的准确度和历史价值。

(三)以故事化的叙述展现理性思考

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都以真实的史实为借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赋予深刻思考,展示理性价值。同时军事电视纪录片还要注重叙事性,用视听表达的方式讲好历史故事,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人性世界的深度挖掘,实现文献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比如纪录片《毛泽东》的创作者,就是在依托于影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访手段使许多瞬间的细节演化成一段段有声有色的情节。毛泽东会见第一次访华的尼克松,出现在影像资料上的毛泽东面部略有浮肿,行动稍有迟缓。对此,片中补充了对吴旭君的采访,吴旭君说因为当时主席的身体很不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集中在大厅不远处的门后头,准备好了所有抢救用的物品,甚至强心剂都抽在了针管里,但是,主席以他的顽强意志,原定 15 分钟的会见竟持续了 65 分钟,最终圆满结束。这段动情讲述使该段历史资料丰富动人起来,有了这段讲述,再看影像资料时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

(四)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增加生动性

在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文字稿本的创作中,可以运用真实再现、口述(同期声)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增加生动性。口述是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与表现手法的纪实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弥补文字记录可能出现的某些疏漏,并且可从中找到具有历史价值的生动史料。在 12集军事电视文献纪录片《永志抗战》中,创作者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与表现手法的纪实性结合起来激活历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在第 12 集《正义涅槃》中,有一段表现河南偃师13位抗日无名烈士纪念碑的画面,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今天宁静欢欣的生活,守墓人,同期声等等,画面重叠,时空交错,多种表现手法并用,当镜头定格在抗日志士的坟头时,让人久久沉思。

(作者单位:南京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纪录片军事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表的利用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