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优化探究

2017-01-28王爱娥

职教通讯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院校培训信息化

王爱娥

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优化探究

王爱娥

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等有待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评价有待加强等问题。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视角,分别提出了加大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以及提高信息化意识和基础信息素养、课前做实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中做好信息化课堂教学、课后不忘信息化教学巩固等优化策略,以期提升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1]信息技术对高职课堂教学,不管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亦或学习方式等,均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它要求教育应实现终身化、公平化和创客化;要求教学方式应自主化、个性化;要求教学资源应丰富化、共享化;要求教学环境应信息化、智慧化;要求学习方式应探究化、泛在化和无缝化。

毋庸置疑,教学信息化是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而信息化课堂教学无疑又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它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是衡量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依据。[2]因此,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在积极思考信息化课堂教学并付诸实践。但是,随着实践的逐步推进,许多高职院校及教师逐渐感觉到一些困难和不适应。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环境有待改进。多样且个性化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支撑系统,是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很多高职院校,各种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服务的资源,诸如智能课堂教学录播中心等信息化设备,性能优、功能全、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数字化StarC或PGP电子双板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仍处于正在兴建或有待建设阶段。各种虚拟仿真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局限。这些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延缓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亟待改进。

2.信息化培训有待加强。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师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受限于自身因素外,还与其所在学校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力度密切相关。经与湖南省多家高职院校的众多管理者和教师访谈发现,各院校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少之又少,这也是加快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的又一制约因素,亟待加强。

3.信息化评价有待开展。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效用,一如钟启泉教授曾强调的应将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使评价最大限度地有助于改变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也应如此。纵观湖南省各高职院校,虽然已形成了以学生、同事、督导和主管领导等为评价主体,以问卷调查、网上评教、随堂听课和各种检查等为评价方式的相对成熟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深入应用,课堂教学环境已演变成信息化环境。已有评价系统完全忽视了这种新的变化,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严重缺失,亟待开展。

(二)高职教师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信息化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它是人产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动机,进而自觉寻求信息、利用信息、形成信息兴趣的动力和源泉。[3]通过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教师,已经习惯运用自己驾轻就熟的传统课堂教学技能和技巧,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和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有些教师还认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且费时费力。这些教师不仅缺乏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敏感度,甚至还对其有抵触情绪。可见,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亟待提高。

2.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有待增强。虽然部分教师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展开了一些积极探索,但仍存在诸多局限。譬如,许多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还处于板书“屏幕化”、讲稿“电子化”、资源“数字化”等浅层次认知,难以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开发出互动性强、操作性强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并据此开展高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亟待增强。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基于学校视角的优化策略

1.加大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有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支撑系统和基本保障,对其进行建设或优化刻不容缓。它们主要包括对先进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工具等的建设或优化,对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完善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建设或优化,对浓厚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等。

2.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需求,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迫在眉睫。具体可通过多管齐下、分层次、重应用的立体化培训模式进行。

这种立体化培训模式以“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集中授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信息化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分层次培训和分学科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要特征。[4]其中,“请进来”是指将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请到学校来做专题讲座;“送出去”是指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信息化培训或比赛;“集中授课”是指将教师组成不同班级,面对面地进行实用的专题信息技术培训;“自主学习”是指教师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在各类教育技术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是要求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手段培训的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现代教学理论素养的培训;“分层次培训和分学科培训相结合”是要求学校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对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各有侧重的针对性培训。

3.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对信息化课堂教学展开评价,须事先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突出对“信息化教学”的考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

(2)信息技术应用是否合理。信息技术切忌盲目使用,应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得先进、恰到好处,媒体形式呈现多样等。

(3)信息资源是否丰富和规范。这里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教学PPT、教学微视频、网络课程、资源链接、进阶练习、教学游戏和素材库(如各类图片、声音和动画等)。

(4)信息课堂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等。

(5)课后巩固阶段是否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等。

(二)基于教师视角的优化策略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眼下,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基础信息素养,课前做实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中做好信息化课堂教学,课后不忘信息化教学巩固。

1.提高信息化意识和基础信息素养。在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观念的转变非常关键。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清楚了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所在,与时俱进。

除了需提高信息化意识外,教师还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因为,我们教授的学生是有着“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之称的“90后”一代。他们生于并成长于信息化环境中,不仅信息意识和技术较强,且期待信息化课堂。而教师大多只能算是“数字移民”,是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才慢慢学习并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代。在此背景下,要满足学生的信息化需求,要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基础信息素养。

2.课前做实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和要素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乎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成败,必须做扎实。通常来说,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也可针对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大体上包括课程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其策略设计等。其中,要着重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比如,在课前考勤时,可设计GPS数字化考勤;在导入时,可设计FLASH动画和精彩短视频;在授课时,可借用虚拟仿真软件或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效果评价时,可借用或设计一种信息化评价手段来量化评价。

3.课中做好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是根据课前所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来进行的具体实施,必须做扎实。比如,在课前考勤时,根据事先的设计,采取GPS数字化考勤系统进行考勤,不仅可节约考勤时间,还能避免学生虚假考勤,GPS还可帮助教师定位不在课上签到的学生;在导入时,播放事先设计好的FLASH动画或精彩短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可根据事先的设计来创设情境教学以提升课堂吸引力;在教学效果评价时,采取数字化评价手段以最大程度地量化评价,让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形象。

4.课后不忘信息化教学巩固。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了督促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布置课后拓展任务不可或缺,它是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延。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或数字化学习空间,能够使学生自主、个性地完成拓展任务,进一步自学探究。

除了基于学校和教师视角外,还可基于教育行政部门视角,来提出优化策略。因为,各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导致院校之间技术难以互通,资源难以共享,要打开这种局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介入。一是搭建统一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促进各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互享;二是对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给予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四是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水平,作为考量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指标,以进一步督促各院校的信息化教学建设。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Z].教育部公告,教技[2012]5号.

[2]王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设计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4(30):72-75.

[3]吕玉梅.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养成内容探析[J].职教通讯,2016(9):47-49.

[4]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3-24.

[责任编辑 盛艳]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团队氛围对高职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XJK016B2Y038)

王爱娥,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12-0065-03

猜你喜欢

院校培训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