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发现2 000多年前的制盐手工业遗址

2017-01-2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制盐残片遗迹

动态信息

内蒙古发现2 000多年前的制盐手工业遗址

考古人员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现一处2 000多年前战国晚期或汉代早期的制盐手工业遗址,其制盐工艺属于早期的“卤水煎盐”法。

为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建设开展的此次考古发掘,清理出坑井遗迹1个,盐灶遗迹4个及相当数量的夹砂圜底罐残片和煎盐过程中刮撇出的含钙、石膏等成分的灰白色废料渣。其中,坑井遗迹平面为比较规则的圆形,壁面经过简单加工,直径约3 m,深度超过3.5 m;盐灶遗迹每个盐灶包括7个以上集中放置的圜底罐,圜底罐直接置于地面,之间以土块间隔和支撑,构成简易盐灶。用于盐业生产的夹砂圜底罐是这个遗址出土数量最多的遗物,但未出土完整器,均为残片。这些器物口径30~35 cm,高均在35 cm左右,部分罐腹残片上保留轻微的烟熏痕迹,说明使用时间较短。

盐业考古在中国沿海地区开展多年,但在内蒙古较为罕见。这个遗址的发掘,对于中国盐业考古是一个重要补充,也有助于了解作为池盐主要产地之一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在战汉时期盐业生产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考古人员只是明确了这个遗址的性质,至于其他相关问题,如煎盐原料卤水的获得途径、是否存在其他关键技术的遗迹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工作予以揭示。

(来源:中国考古网)

猜你喜欢

制盐残片遗迹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真空制盐两碱净化过程成垢离子的脱除及控制
苏盐井神一分公司节能增效制盐技改项目建成投产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考古所见制盐遗址与遗物的特征
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俄藏Инв.No.6239号《天盛律令》残片考补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中盐舞阳: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盐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