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7-02-28郭迎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分水枢纽考古

郭迎亚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状调查与思考

郭迎亚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大遗址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兴建是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形式。南旺分水枢纽遗址与山东京杭大运河七级码头、土桥闸作为一组成功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被正式评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对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调查,了解遗址公园的构想,与法国Cave of I'Arago遗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的公众考古实践活动对比,分析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运营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如何推进国内公众考古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建议。

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考古学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2010年10月被批准为第一批立项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3年12月,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被正式评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遗址,是根据我国考古遗址的特点,提出的具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的概念,是对考古类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1]。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一种创新手段,同样有利于提升公园的城市功能。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大遗址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考古遗址公园才会应运而生,并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2010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官方定义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12处公园和23处公园立项名单。2013年12月又公布了第二批公园和公园立项名单。目前各省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确认和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省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确认和立项情况

通过表1可以发现,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目前唯一一处因水利枢纽而申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也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的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 遗址概况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包括汶上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及龙王庙古建筑群(图1)。该公园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运河所流经的南旺镇是京杭大运河的制高点,号称“水脊”。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决口,会通河完全淤塞。明永乐九年(1411年),定都北京,为恢复京杭运河南北漕运,明成祖派工部尚书宋礼疏通会通河,采纳汶上管泉老人白英之策,“筑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宋礼在大汶河坎河口修建拦水土坝,在戴村坝上游南岸疏通小汶河,引汶水至南旺入大运河,在汶、运交汇处设分水口,将汶水分流转向南北。在运河以西修南旺湖,在运河以东小汶河以南修蜀山湖,在运河以东小汶河以北修建马踏湖,史称“水柜”[5]11。“水柜”在调蓄丰枯,沉淀泥沙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引汶、泗、洸、府四水济运,在南旺分水口设柳林闸、十里闸(图2),定时启闭,控制南北分水量。其中分水龙王庙建筑群是规模宏大现存较完整古运河建筑遗址。

图1 分水龙王庙建筑群

图2 闸槽构件

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位于汶上县南旺镇小汶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据考证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为表彰纪念明朝工部尚书宋礼、管泉老人白英而修建的。经明清两代进行了增建和维修,形成东、中、西三路,占地面积达56 100 m2。东路由牌坊、山门、戏楼、钟楼、鼓楼、龙王大殿(图3)、关帝庙组成;中路由水明楼、过厅、东厢房、西厢房、禹王殿、观音阁组成;西路由大厅、六角亭、过厅、潘公祠、白公祠、宋公祠、文公祠、蚂蚱神庙组成[5]13-14。各院落错综有序、迂回路转、布局协调。

图3 龙王大殿正通脊瓦

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遗址是京杭大运河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水利枢纽遗址,是大运河的关键工程,它具有一套完备的运河分水和航运系统。许多国家文物、水利等领域专家公认:南旺枢纽为京杭大运河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古代水利工程,它更是被誉为“北方都江堰”。南旺水利枢纽不仅实现了水流由低处引向高处,更从根本上解决了大运河南旺段枯水期问题,保证了大运河漕运畅通,沟通了南北方文化交流,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

2 公园构建及设想

汶上县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包括大运河南旺枢纽水工科技馆、古建筑维修和考古发掘、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的原则有3个:①遗产保护优先;②可持续发展;③分步实施。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旨在揭示南旺枢纽的科技价值,全面保护运河遗产,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发展遗址公园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6]。 整体思路就是,按照国家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进行规划建设,在保护好运河遗产资源和保证遗产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论证,尽量满足“申遗”工作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好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工作。

该遗址公园分为3个景观层次:运河、城镇、水柜。运河是园区的核心要素,各类遗址沿河点缀;城镇是园区的支撑要素,提供各类服务设施;水柜是园区的发展腹地,生态观光区域振兴[6]。

根据南旺分水枢纽遗址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周边环境的特点,考虑大运河“申遗”的需要,结合汶上县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个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形成“一河三区”空间布局[6]。

“一河”是指京杭运河故道(图4)。以水为纽带,串联南旺镇内河流及沿线广大乡村地区的重要运河遗产资源,形成贯通南旺南北的水路观光和陆路游赏的运河绿道。

图4 运河故道

“三区”是指遗址公园核心区、公众考古体验区和南旺水柜历史环境修复区。其中,遗址公园核心区主要包括中国大运河科技馆、分水口遗址、龙王庙建筑群遗址、十里闸和柳林闸遗址、徐建口斗门和邢通斗门等核心旅游资源。

园区内设可供游客观摩体验的区域,展示京杭大运河故道沿线主要考古发掘现场以及典型的河道断面等,并设置了部分考古体验性项目。南旺水柜历史环境修复区以园区内“南旺水柜”(蜀山湖、马踏湖、南旺湖)为主要区域,适度恢复南旺水柜水文环境[6]。

园区内还建了一座大运河南旺枢纽水工科技馆。该馆以南旺分水枢纽科技成就为主题,主要展出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发掘出土器物。水工科技馆占地约5 000 m2,建筑面积3 400余m2,造型独特。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大运河南旺枢纽水工科技,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以开放式的格局,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7]。馆内的南旺枢纽水工模型(图5)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计制作,水工模型长50 m,宽7 m,运用声、光、电三维科技[8],旨在通过物理模型方式全方位展示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以及南旺枢纽工程的科技含量,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图5 南旺枢纽模型

3 建园意义与存在问题及思考、建议

3.1 意义

在“2009大遗址保护 .良渚论坛”上,张忠培先生就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意义提出了以下3点:

第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以及一些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是实践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的形式,是对相关国保单位实施管理、保护的一种新的形态[9]。

第二,将那些位于市区、城市扩建地带、城乡结合部或者城市附近的部分大遗址或者考古遗址,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望解决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并在保护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合理利用,使之为城市建设服务,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9]。

第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光亮了城市的文化名片,是文物的文化建设的新形态。文化建设是文物工作的最终追求,因此文物考古工作投入城市文化建设十分重要[9]。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已成为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新亮点。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通过国家立项后,这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对于实现大遗址的长效保护,全面展示南旺枢纽的科技成就,展现南旺枢纽的历史、文化价值,凸显其在京杭大运河中的重要地位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此外,公园建设中恢复分水龙王庙等古建筑群,建设南旺分水枢纽博物馆等工程,通过沙盘、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合运河历史文化,将古运河的分水壮观景象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公园建成后,除发挥其考古、体闲、观光、体验、娱乐功能外,对于展示运河文化、修复园区历史环境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满足了拉动南旺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存在问题

(1)利用率低下。对于乡村、荒野中的大遗址,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因为人类活动对遗址的影响有限。同样的,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与之呈正比。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汶上县南旺镇,并不在城区,地理位置偏僻,吸引的公众数量非常有限。这使其公众效应大为降低,由于经费不足,加之整体工程还未完全竣工,为了节约成本,园内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即水工科技馆,平时并不对外开放,大大降低了该公园的使用率。而且,年初笔者参观该考古遗址公园时,公众考古实践活动并没有长期进行下去,初见公园时构想的公众考古体验区,至今未见。可见,只是当时引起了公众一时的热度。

(2)营运成本较大。首先,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加之后续的维护工作,势必消耗巨大成本。无论是建设公园的成本,还是其附属工程的成本,都是巨大的。有人概括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就是一个:拆迁、种树、展示的过程。虽然这3个词语给这项工程的定义过于武断,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中国人安土重迁,前有南水北调工程,那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工程,而且是造福于百姓的工程。现在建设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势必也面临了拆迁的问题。拆迁过程中有时会损害了当地百姓的利益,巨额的拆迁补偿,也给遗址公园的建设雪上加霜。

(3)盈利性目的占主导。遗址公园本身具有非盈利性的特征,公益性应该是遗址公园的核心价值[10]。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非常受地方政府的欢迎,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拨款。群众喜闻乐见,凸显当地政府政绩,国家给予物质和技术支持,并且能带动周边房价的提升,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业。但是,此项工程本该是一个非营利性,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事业,却被盈利性占了主导。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至今受到的冷遇,我们不难看出,公园运营本身的收益已经无法支撑其正常运营,所以,出现了水工科技馆大门紧锁现象。不仅如此,近期甚至出现了长期闭园修整的情况。

(4)周边无配套设施。博物馆、遗址公园大多比较单一,周边并没有配套的景点可供游览。考虑到时间、金钱等成本,部分游客可能会放弃偏远的并且缺乏趣味性的博物馆、遗址公园。

3.3 思考与建议

笔者年初参观时,适逢春节期间,园内游客在广场上放鞭炮,不仅危险,更污染环境。景区周边护栏周围,垃圾随处可见,科技馆的石碑随意的丢弃在一旁。我们出于保护大遗址的目的,营建了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治理也是其配套工作之一,但公园内的环境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

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是个例,从宏观层面来看,建议由国家文物局设立考古遗址的社会价值定级制度。根据遗址社会价值的定级,结合遗址环境质量和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对遗址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承受能力、当地社会文化需求指数进行统计评估后,再来确定是否把重要考古遗址建设成为国家遗址公园。

南旺分水枢纽遗址虽然是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但从汶上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无法达到国家遗址公园所要求的环境全面整治和优化的实力。如果遗址公园持续开放,运营成本势必继续增加,将加重当地政府的经济负担;加之,该遗址公园位置偏僻,周边没有配套设施,对游客的吸引力相对较低。所以,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选择暂不开放,更为合理。目前,遗址公园建设的工作重点是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保护力量投入到考古基础研究和遗址环境保护上面。

让文化遗产走向社会公众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的,而不能盲目跟风。

从微观层面,笔者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做好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揭示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向社会公众展示的应该是遗址本身,而不是过度展示其附加价值。通过遗址公园的展示,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南旺遗址枢纽发展历史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2)优化遗址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包括环境治理等工作。目前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虽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但也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定遗址周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制定一套园区展示和环境保护的制度迫在眉睫,同时以现有力量完善遗址公园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建园的最初构想是保护遗产资源,环境整治也是其配套工作,要想实现遗产资源的永久性展示,应该做到可持续开发,注重周边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而不要本末倒置,只顾发展经济,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3)优化遗址所在区域人文环境,包括媒体宣传、考古实践活动等工作。首先是媒体宣传,据笔者了解,汶上县对于给当地旅游业带来巨大经济收入的太子灵踪塔给予了大力的宣传,如通过电视、机场、火车站海报等宣传手段,收到了较好效果。但是对于南旺枢纽遗址的宣传力度甚微。所以,公众的知悉度也较低。建议利用多种平台,宣传该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其知名度。虽然遗址发掘时,开展了一次公众考古实践活动,但没有持续下去。应当定期开展一些公众考古实践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在馆内进行专业讲解、适时开展一些主题讲座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与。还可让公众考古走入课堂,在当地小学、中学开展公众考古讲座,调动年轻一代的文物保护热情。要充分发挥博物馆讲解员和志愿者的作用,但是,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要进行专业培训是个重要前提。通过这种方式,加深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内涵。

(4)有充分经济实力的条件下,建设好提供给社会公众的足够的硬件设施。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建园构想还没有完全实现,后续工程仍需要持续的财政支持,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以国内为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的兴建和二期扩建工程,余姚市政府都给予了雄厚的财力支持。但是,汶上县的经济实力和余姚市无法相比,政府力量有限,可采用招标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民间团体承担遗址公园的部分建设工作,如共同开发遗址公园内公众考古体验项目。

(5)在公众考古学的实践上,鼓励支持国内较为成功的公众考古实践活动,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国家文物局在2007年向社会公布,今后将适当向公众开放有条件的考古工地。但是,鲜有考古工作者对正在发掘的考古项目主动策划、组织有系统的公众参与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活动,可以说这个领域仍是我国公众考古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环节[5]266。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考古所等组织已经举办多次较为成功的公众考古实践活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考古夏令营,已经成功举办多年。中学生参加了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公园、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的考古实践活动,这些遗址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欢迎社会公众参观、学习。笔者也曾赴上述遗址、博物馆参观、参加室内整理工作。河姆渡遗址公园、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的运营情况比南旺水利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的情况好很多。虽然它们都处在较为偏远的村镇,但余姚市人民政府给予了河姆渡遗址公园、田螺山遗址现场馆雄厚的财力支持,无论是从博物馆的兴建,还是二期扩建。而法国Cave of I'Arago遗址每年发掘季多招募志愿者参与发掘工作,在减少考古发掘成本的同时,还调动了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该遗址的志愿发掘活动可以维持下去,也和法国某些组织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密不可分。但南旺镇政府的财力有限,无法承载高额的运营成本。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免费开放七八年来,游客呈持续增加的趋势,据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国庆期间游客已经达35 000多人。就田螺山遗址现场馆来说,该馆每年吸纳来自各国的相关专业学生、学者,来访、交流,更多地向专业领域发展。

与此同时,国外也有一些公众考古活动实践值得我们借鉴。笔者去年曾赴法国Tautavel的Cave of I'Arago遗址实习,参加了该遗址的发掘、整理等部分工作。Cave of I'Arago遗址是欧洲史前文明的中心,在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Henry de Lumley教授的领导下,该遗址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发掘工作。每年暑假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汇聚在此地,进行短期的考古发掘、整理工作。志愿者们有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也有部分考古工作者等等。他们中大多数人完全没有考古学的专业背景,大家出于对考古学的一腔热情汇聚在此,共同学习、工作。Tautavel小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定期会对志愿者开展专业知识讲座,遗址的leader也会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培训、指导,带领志愿者参观小镇博物馆的实验室,Henry de Lumley教授也会亲自为发掘人员展示、讲解该遗址出土的托塔韦人标本(图6)。发掘期间,会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包括一些儿童来遗址参观,同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进行专业讲解(图7)。笔者赴法国实习期间,适逢Tautavel小镇上开展欧洲晚期智人发现庆祝活动。活动中有不少可供家长带小朋友共同参与的考古实践活动,如打制石器(图8)、钻木取火(图9)等等。参加发掘的志愿者,从中学生到甚至60多岁的老人,虽然没有专业的考古学背景,但通过短期的考古发掘工作,不仅加深了对考古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能从专业的角度看待考古工作,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图6 教授展示、讲述托塔韦人标本

图7 博物馆工作人员向游客讲解

图8 打制石器

图9 体验“钻木取火”

所以,通过对比法国Cave of I'Arago遗址、良渚遗址、河姆渡遗址公园、田螺山遗址现场馆的考古实践活动,大遗址保护的发展方向更值得我们考虑。向公众传播考古学知识,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引导社会公众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考古学,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但是,采取何种方式,更值得我们深思。

适当开展公众考古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能改变部分人“考古就是挖宝”的观点,更能使社会公众了解考古工作,提高公众保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责任感,提升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让公众认识到,历史的延续、文明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1]单霁翔.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1):2- 12.

[2]邹衡.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18- 20.

[3]愚勤.关于偃师尸乡沟商城的年代和性质[J].考古,1986(3):261- 265.

[4]安金槐,杨育彬.偃师商城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考古,1998(6):14- 19,97- 98.

[5]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济宁市文物局,汶上县文物局.汶上南旺: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及龙王庙古建筑群调查与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6]万金红,谭徐明,李云鹏,等.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公园设计: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为例[J].中国水利,2012(21):18- 19,4.

[7]刘建业.让古老工程重放异彩[N].济宁日报,2011- 05-10(A01).

[8]李广芳,刘丽,刘登欣.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重放异彩[N].济宁日报,2011- 08- 18(B03).

[9]张忠培.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 .良渚论坛”上的发言[J].东南文化,2010(1):6- 8.

[10]黄可佳,韩建业.考古遗址的活态展示与公众参与:以德国杜佩遗址公园的展示和运营为例[J].东南文化,2014(3):40- 45.

Investigation and Refection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Nan Wang Water Diversion Pivotal Site Park

GUO Yingya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Great sites are a kind of precious lega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uilding up 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is a new form for protecting of great sites. Nan Wang Water Diversion Pivotal Site and Jing-Hang Grand Canal Qi Ji Wharf, Tu Qiao Lock as a group project was selected as“2011 Top 10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China”. In 2013, Nan Wang Water Diversion Pivotal Site Park was officially assessed 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park.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s for Nan Wang Water Diversion Pivotal Site Park to understanding the idea of building up the park. Compare with Cave of I'Arago Site, Hemudu Site Museum, Tianluoshan Site museum’s public archaeological practice, analyzing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operation problems and how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domestic public archaeology.

Nan Wang water diversion pivotal;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public archaeology

K878

A

郭迎亚(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旧石器时代考古与古人类学。E- mail:guoyingya2016@126.com.

猜你喜欢

分水枢纽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基于闲置分水指标的黄河分水方案调整研究
三星堆考古解谜
枢纽的力量
“考古”测一测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分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