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新特点及应对策略初探
2017-01-28马彦秋子王秀红
马彦秋子,郭 鸣,王秀红
首都医科大学:1护理学院;2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新特点及应对策略初探
马彦秋子1,郭 鸣1,王秀红2
首都医科大学:1护理学院;2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
围绕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和情境模拟教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介绍了应全面设计高仿真设备使用环境和条件,打造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高度相近的学习环境,全方位构建高仿真临床护理文化软环境及转变设备管理理念,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等策略,以真正实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及情感体验的情境模拟教学目标。
设备管理;高仿真设备;护理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境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以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优点,借助高仿真设备,给护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一场革命[1]。然而,高仿真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情境模拟教学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仿真设备的管理与情境模拟教学目的的不一致性、与教学内容的不协调性[2]。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高仿真设备,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中的作用,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1 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新特点
1.1 护理高仿真设备发展过程
高仿真设备由最初使用的简单解剖示教模型、局部功能显示模型,发展到计算机交互式模型、生理驱动模拟系统以及最新的虚拟现实系统等[3],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高仿真设备源于高端模拟技术,高端模拟技术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培训由来已久[4],将其应用在医学教育领域也是应运而生。高仿真设备由材质、手感、结构逼真[5],到借助预置软件、将典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人体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医疗护理操作全过程的模拟[6],到将高级生理驱动仿真技术与仿生学技术充分结合[7-8],再到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9],其材质、技术、精密度越来越高,所以需要师生在操作过程中爱惜精密度高、价格昂贵的高仿真设备。
1.2 护理高仿真设备属性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内涵、提高能力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10]。高仿真设备以其逼真的特点作为现实患者的“替身”走进护理教学,所以高仿真设备已不仅仅是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工具和平台,而是“真实的患者”,要求师生把他们作为有生命的患者来进行沟通交流及医疗护理活动。因此,高仿真设备不仅仅具有“物”的属性,还拥有了“生命”的色彩。
2 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与教学的不协调之处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接近于真实的临床情境,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11-12]。在医学教育中应用情境教育法的核心是在实验实训中通过模拟逼真的临床情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在体验和情绪,为学生创造独立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机会[13]。然而,在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仅把高仿真设备当作“物”,对待高仿真设备缺乏人文关怀,不能像对待患者一样,尊重、爱护高仿真设备,甚至会有损坏设备的现象发生,从情境模拟教学概念的角度讲,失去了情感体验这一教学环节。因此,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护理情境模拟教学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管理策略,应对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3 应对策略
3.1 打造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高度相近的学习环境
护理情境模拟教学的实现需要两大环境平台:一是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二是能够支持医学多学科交叉学习的实验技术环境。鉴于上述两点,在实验室布局方面,可建设一个由模拟护士站、内外妇儿病房、外科手术室、ICU病房等“科室”组成的模拟临床环境;在设备方面,配以现代化、智能化的护理高仿真设备,最大可能地形成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高度相近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一进入实验中心,就自然地接受护理职业和人文氛围的熏陶,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护理环境中面对“真实”的患者,感受到护士工作的真实环境与气氛,并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从职业化角度出发,像对待真实患者一样地对待高仿真设备。在对高仿真设备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按护士的职业角色和职业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实现情境模拟教学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的作用;同时也实现校园护理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衔接和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2 全方位构建高仿真临床护理文化软环境
3.2.1 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熏陶学生的护理职业情感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比如加大护理人际交流与沟通、护理伦理学等人文课程的课时数,逐渐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其次,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学会用个性化的言行、举止,展示内在的护理职业情感,在关注疾病的同时,也发自内心地关怀“患者”,真正把仪器设备当作实验课程的成员、科研的合作伙伴,把人文精神、专业使命融入高仿真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另外,在借助高仿真设备进行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增加人文关怀、情感交流环节的内容,促使学生在技能操作和人文关怀两者间达到知信行的内化和统一。
3.2.2 构建与高仿真临床护理环境深度融合的临床护理模拟病例构建与高仿真临床护理环境深度融合的临床护理模拟病例,需要教师将实验教学资源硬环境与临床护理病例软环境深度融合。首先,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范本,并安排每个学生的角色,明确角色职责,形成情境脚本再现,体验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受和行为,不仅加深对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还能加深其情感体验,用同理心理解患者的感受,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其次,将问题情境、实践情境、情感体验情境有机地融入情境教学病例中,创建有效的护理教学情境,即物理环境、高仿真模拟设备、行为活动以及学生与模拟环境之间情感联系和反应都真实的、立体的高仿真临床护理软环境,而高仿真设备此时自然成为学生需要去爱护的“患者”,其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2.3 以护士职业素质要求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情境模拟教学课应严格要求学生的着装仪表,教学中接触“患者”时,要求学生面带微笑,用关怀的语言与沟通技巧,以及恰当的护理礼仪,努力为“患者”创造愉悦、安全、可信赖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提醒、督促学生遵守护理专业职业规则,使学生养成按职业规则进行实验操作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并逐步将对规则的认知、认同的初级层次上升到尊重和信仰的层次,由他律内化为自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用到的一切设备物品和废弃物按照医院职业标准进行处理,尽快恢复安全、有序、专业、整洁的,有利于情景模拟教学的环境。
3.2.4 充分发挥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榜样教育作用,提升人格魅力情境模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担任着编制和创建教学情境,协调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总结、反思教学活动等作用。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标准地示范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调动学生主动认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心理认同,从而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内化榜样的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爱护“患者”。同理,教师要热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学生学会这种爱和关怀,并把爱和关怀传递给“患者”。
3.3 转变管理理念,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
3.3.1 适应情境模拟教学思路,转变高仿真模拟设备管理理念结合情境模拟教学特点,在三级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细化高仿真设备管理制度,将责任人级别和管理内容与医院护士工作范畴相匹配[14],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教师相当于护理部,主要负责设备整体部署、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维护,模拟病房环境、秩序的维持,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学生组长类似于护士长,配合教师完成设备的规范管理、操作、维护以及教学过程中环境、秩序的维持;学生则是护士的角色,协助组长完成操作前、后设备的归位、清洁和整理,按要求正确操作设备,遵守设备管理制度,等。同时,建立三方反馈机制,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高仿真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和规范操作。
3.3.2 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高仿真设备管理体系细化高仿真设备验收、培训、使用、保养和检测维修等各个阶段的管理制度,把高仿真设备管理的每一环节都落到实处,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规则可依,做到“会管、善管”仪器设备[15],建立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高仿真设备管理体系,发挥护理高仿真设备在情境模拟教学中的作用。
综上,在护理情境模拟教学的大背景下,应最大可能地打造和构建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高度相近的学习环境,探索开展适应情境模拟教学思路的高仿真设备管理策略,转变高仿真设备管理理念,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自觉按护士的职业角色和职业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真正实现护理情境模拟教学目标。
[1]万学红,孙静.现代医学模拟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20
[2]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3]杨玉南,张介卿,王政,等.运用医学模拟教学创新护理技能训练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8(9):78-80
[4]孙长怡,秦俭,王征,等.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82-684
[5]Billings DM,Halstead JA.Teaching in Nurs-ing-A Guide for Faculty[M].2nd.USA:AmPsychol,2005:349-362
[6]Wikipedia.Simulatio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Simulation,2008-07-26
[7]Grace H,Robby R,Chris C.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at US and Canadianmedical schools[J].Acad Med,2007,82(5):446-451
[8]王秀红,马彦秋子,张楚函,等.建立高仿真模拟人HPS病例编辑模型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124-128
[9]侯振江,王凤玲,李红岩.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4(8):70-72
[10]马新利.情境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模型设计及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1
[11]Onda EL.Situated cognition:its relationship to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J].Clin Sim Nurs,2012,8(7):273-280
[12]戴子刚.论情境模拟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764
[13]刘悦.以PBL为基础的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5:11
[14]张广清,张小培,罗丽霞,等.机动护士队伍三级管理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6):72-73
[15]王秀红,马彦秋子,张楚函,等.Evita4呼吸机故障引发的大型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272-276
New featur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nursing high-simulation equipmentmanagement
Ma Yanqiuzi1,Guo Ming1,Wang Xiuhong21School of Nursing;2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ing high-simul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as well as their characteristics.Then it discusses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high-simulation equipment use,crea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is highly similar to clinical nursing work environment,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soft cultural environment that highly simulates clinical nursing,change of philosophy of high-simulation equipmentmanagement,and perf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o a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acquisition of knowledge,capacity improvement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equipmentmanagement;high-simulation equipment;nursing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G434
A
1004-5287(2017)01-0057-03
2016-06-01
马彦秋子(1986-),女,山西临汾人,主管技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护理学。
王秀红(1966-),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护理实验教学研究。电话:010-83911769;E-mail:wxh1128@sina.com
【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