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量子思维模式下的创新中医教育理念和模式探讨※

2017-01-28刘凌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量子思维教育

刘凌云

基于量子思维模式下的创新中医教育理念和模式探讨※

刘凌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基教研室,广州510006)

量子思维强调非线性、不确定性、矛盾性和不可预测性,强调对立双方并存以及万物间的超距离作用。受量子思维启发,中医教育要超越主客体二元论的传统教育模式,突出非物质层面的潜意识引导,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独立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整体合作能力的塑造。

量子思维模式;创新;中医教育;教育改革

深受牛顿-笛卡尔经典思维方式影响的传统教育思想日渐衰微,而建立在量子力学上的量子原理在哲学思维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医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着种种问题,尤其是科学思维多元化、学科门类多样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医传统教育中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知识承载的师生关系以及学习价值体验等方面,以使中医教育的发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更能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1 “机械思维”的传统教育观

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牛顿机械物理学,以为宇宙是由无数部件组成的庞大发动机,由此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等级制度、确定性、因果关系、“非此即彼”定律及机械宇宙观等理念,即机械思维模式[1]。持“机械思维”的教育观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所教内容的绝对接受和不容辩驳;教学方式单向灌输,只讲传道授业,不谈互动相关。中医学子们被告知未来明确的医学职业选择,并且需要不断的为医学职业储备知识。似乎医学知识储备足够就可以挑起医生的大梁。但少有人关注他们是否在思想上有足够的信念支撑,心理上是否有足够的应对准备。这是传统中医教育中在非物质层面引导上所欠缺的。法国作家加缪说:没有工作,生活将腐烂;但没有灵魂的工作让生活窒息、死亡。传统中医教育除了应教给他们确定的医学知识外,还应涵盖确定因素之外的非物质层面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如何让自己接受可能原本不喜欢的专业,如何培养自己和病人沟通时放松的心情、柔和的表情和不把过激情绪带入工作中等等。绝对的“非白即黑”和“非此即彼”的教育哲学理念反映了传统的牛顿物理学思维。这种忽视了医学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忽视了学习者个体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的模式与建构主义者[1](constructionist)鼓励学习者根据各自环境发展所学理论的观点大相径庭。

2 “量子思维”的现代教育观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上可称作量子时代的年代。原子能、计算机、条码识别器、激光手术等20世纪量子物理学理论产生的一小部分产品已然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尽管我们在宏观世界中仍然符合牛顿-笛卡尔经典定律的物质存在,但不能忽视量子原理在哲学思维等非物质层面的运作和影响与日俱增[2]。大量奇特的量子现象中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引入到主观领域的量子思维。量子科学的出现使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量子世界里,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并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并存、对立双方并存、万物相互联系,这就是量子思维。量子思维与中医学中一直推崇的阴阳思维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量子思维强调非逻辑性、非线性和多重选择性的非二元思维。基于量子思维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非线性的、不连续的、充满变化甚至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人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不等于生理、心理的要素相加,人具有高度复杂性、整体互动性和开放合作的可能性。对中医教育教学的提示是:中医教育的本质应定位在为受教者系统学习医药知识提供全面服务的价值观上,这个过程中学生应主动探索,教师起引导作用;学习过程有随机性、即时性、互动性;学习结果的评估可以个性化、多样化。量子教育观主张合作的学习、主张结合研究,尤其对于中医药知识本身而言,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和研究领域,整体合作性的研究和个体独立性的研究间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量子不可分原理[2]使得个体知识结构进入到集体形态场中的学习更容易更省力。

3 运用量子思维改变传统中医教育培育理念和模式

詹姆斯·金斯(James Jeans)说:“宇宙开始显得更像一个巨大的思想而不是一部巨大的机器。”思想决定出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量子思维为我们中医教育理论的创新开启了一种古今融合的崭新思路。

3.1 波粒二象性与中医愿景波粒二象性是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界发现的第一个量子悖论,即光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经典物理的宇宙模型中根本解释不通这个悖论,而著名的“双狭缝实验”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波粒二象性的正确性。这个看上去的悖论阐释了一个理念:光子仅表现出物理学家们正在证明的那个特性,即光子以观察者所期望的方式显现,正是科学家的预期和测量光子的方法,决定了光子是一个粒子还是波。这和经典物理学中坚持的所谓实在性,即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观察手段正好相排斥,但在量子微观世界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量子思维告诉我们,观察行动的本身是有意义的,观察者对被观察对象可以发生作用甚至可能创造它。世界带有主观性的结论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人是天地的一分子。作为天地人三才之一的中医学子是中医教育的受教者,成才潜力是无限的。教育者对学生的认知度、期望值和培养力,决定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广度和专业化发展的深度。这其实也是“皮克马利翁效应”在中医教育中的再现。即在正确引导下,受教者会表现出施教者所期待的特性。中医教育者对学生投入的精力和期望值决定了学生对未来职业认同感的目标值。尤其对于刚入学具有明显可塑空间的医学生,中医教育者要正向鼓励、全面引导,破除思想障碍,培养其清晰而明确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医学职业愿景。借用量子思维,实现正向引导、积极鼓励从而达到医学生的思想重构、愿景再造,首先要从中医教育的观念变革开始,这对中医施教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3.2 测不准原理与以学择教海森伯格1927年提出了又一个颠覆经典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在牛顿力学中,一个运动的物体能够同时准确地测定它的动量和位置。但是在量子世界中,一对共轭变量(比如动量和位置,能量和时间)不能同时准确测量。当准确测定一个粒子在此刻的速度时,就无法测准其在此刻的位置。或者当准确测定一个量子的能量时,就无法测准此刻的时间。

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科学不再是确定的和绝对的,人们只能在某一特定的、相对的意义上掌握自然的奥秘。任何科学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天地、自然与人的全部秘密。进一步讲,中医教育者也不可能完全操控整个中医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重师重教,走的是主客体二分法的传统路径,没有充分认识到受教者本身的身心发展、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充满了无法直接操控的不确定性,而年轻人在学习的顿悟、跳跃、超前上有一种特殊的被科学家惠勒称之为“特殊的直觉”[3]的东西,这种“直觉”同样可能会闪现在年轻的中医学者身上。所以中医教育要“以学择教”而不是“以教定学”。中医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中医知识宝库,而不是带着个人有限的知识走向学生,尤其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知识,要摆脱对绝对知识的迷妄,启发学生自主地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讨论、质疑和研究中进行探求的学习方式,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精神和钻研能力。

3.3 超因果联系与全面培育爱因斯坦始终坚持的经典哲学思想里有一个“局域性”的观念,意指在互相远离的两个地点,不可能有瞬时的超距离作用[3],即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不可能瞬时影响到另一个距离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但量子科学是非定域的,揭示出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联系可以是超系统超时空的,物理学家称之为非局部因果,意指一个几率波能够与宇宙中的任何其他部分联系而发生“远距离作用”。两个作用之间没有时间间隔,而不管它们相隔多远。贝尔定理给出了这些非局部相关联系的数学证明,之后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基本粒子确实受空间和时间中存在的不可见联系的影响。

基于贝尔定理——非局部的不可见的因果律,提示我们:人的发展所涉及的因果联系复杂到无法测定,中医教育对受教者的影响有自己的限度,中医教育对于一个中医学子的发展永远是不完全的。同时,量子思维告诉我们,人并不是完全可以被教育的,总有中医教育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中医学子所受的医学专业教育之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从小耳濡目染在有中医学背景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医学生会更容易对中医学投入感情、专业思想更牢固;从小经历病痛折磨转而投身医学的医学生更能触发内心对有相似病痛体验的患者的同情心和怜惜感;而社会医患矛盾多发和袭医事件构成的负面信息会对医学生身心产生种种不可预测的消极影响等。这也提示我们,中医教育本身要增强专业知识技能之外的医学人格素养等多角度全面培育。中医教育不是单维度的知识体系“术”的灌输,更要强调医学之外比如心理安全建构、法律自我保护、社会关系协调、文化范式影响等多方位多层次正面矫正与引导。

[1]陈建翔.量子教育学:一百年前“量子爆破”的现代回声[J].教育研究,2003(11):3-10.

[2](美)夏洛特·谢尔顿.量子飞跃:改变你工作和生活的七种量子技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109.

[3]张天蓉.世纪幽灵:走进量子纠缠[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22-37.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and Mode of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Based on Quantum Thinking Mode

LIU Lingyun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Quantum thinking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nonlinearity,uncertainties,contradiction,unpredictability,etc.It is necessary for TCM education to transcen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e dualism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to highlight the subconscious guidance of the non-material level,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ubjective play of the educated people,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spirit and the shape of the overall cooperation ability.

quantum thinking;innovation;TCM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8.006

1672-2779(2017)-08-0015-03

张文娟 本文校对:李强

2017-02-26)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粤教高函〔2016〕166号】

猜你喜欢

量子思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题解教育『三问』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