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7-01-28贺永田

苏区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红四方面军根据地红军

贺永田 石 莹

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贺永田 石 莹

川陕苏区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开辟、发展和不断壮大,关键在于红四方面军不断取得战事的胜利。而红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与其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密切。红四方面军自入川后,围绕不同时段的中心任务,不断地开展、调整、完善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军事斗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红四方面军;川陕苏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共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不断取得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川陕苏区自创建之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这主要得益于红四方面军自入川后,不断取得军事斗争上的胜利。红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与其在军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密切。关于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形成一些成果。一是各种版本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对此均有所涉及,但较为零散,不成系统,也不深入。二是相关专题论文,主要有冯蕾、李敏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思想政治工作》《试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思想政治工作》,刘欣琛、李敏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及主要功绩》,祝秦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初探》以及拙文《川陕苏区红军的新兵教育与训练——以<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为中心的考察》。这些文章主要涉及川陕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成就、不足、当代价值、工作体系、指导思想以及新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又讲究时效性,在面临不同革命形势和战斗任务时,其内容与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短短两年多时间(1933年2月-1933年4月)内,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经历了不断变化、调整、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我们了解、研究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遗憾的是,这项工作尚未有人去做。本文拟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对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史作一基本梳理,希冀稍裨于推动川陕苏区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一、反“三路围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红四方面军始建于鄂豫皖苏区,入川以前,已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上积累了相当经验。军中有开展专门的政治教育且方式较为多样,如干部队前讲话、集体上课、阅读通俗讲义、小组讨论等。

1933年2月前后,红四方面军在通南巴地区初步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川北军阀田颂尧纠集军队6万余人,对根据地发动“三路围攻”。

反“三路围攻”前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基本形势是:红四方面军自1932年12月入川以来一直处于作战状态,部队未经整训;*据徐向前回忆,“我军解放通南巴后,田颂尧的反攻部署,尚未就绪,前线暂时无战事。方面军总部在通江开了会,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休整部队”(见《徐向前元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但红四方面军解放通南巴战役完全结束是在1933年2月上旬,至是年2月18日,田颂尧部“左、中、右三个纵队向巴河及其上游左岸发起全线进攻”(见林超、温贤美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其中间隔时间非常之短,且此段时间根据地正忙于建党、建政,不太可能对部队进行整训。部队入川后补充了不少新兵(入川北一个多月,参加红军的群众即达万人以上),*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且未经基本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根据地党组织、政权甫经建立,基础不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方兵力达6万之众,且获得蒋介石的大量经费及武器援助,我方军队仅16000余人。*此为林超、温贤美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史》中的数据(第38页)。另据徐向前回忆称,红四方面军在解放通南巴之后,进行了扩红,部队发展至18000余人。参见《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197页。

根据敌我情况、川北地势及过往经验,红四方面军决定采取“收紧阵地”的战术。此战术“要求各部队和地方武装、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利用险要地势,构筑工事,在积极防御中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敌人,逐步诱敌深入,待机反攻歼敌,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200页。这种战术容易使士气受影响,持久同敌人作战,自身的疲劳和消耗增长,要求指挥员要有极大的耐力,依靠坚强的政治工作,群策群力,去战胜这些困难。因此,反“三路围攻”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且任务艰巨。

全军的党政工作者及川陕党组织高度重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紧张的战事之余,抓住各种机会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反“三路围攻”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1933年2月20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印发《怎样分配土地》一文,要求每乡留足红军公田,首先把红军的土地分好,红军的田由当地群众代耕。*《怎样分配土地》(1933年2月20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62-765页。这就保障了红军在土地分配中的优先地位,为随后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3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以“三一八”巴黎公社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政治宣传活动,下发《“三一八”纪念宣传大纲》,要求在宣传巴黎公社及其重要意义的同时,着重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批判国民党政权对日投降卖国,对内进攻红军、阻止红军进攻帝国主义以及屠杀反帝民众的丑恶行径;号召全国民众打倒出卖民族利益的国民党,反对国民党进攻苏区和红军。*《“三一八”纪念宣传大纲》(1933年3月10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255页。

3月下旬至4月25日,田颂尧部攻势受挫,战事进入相持阶段。红四方面军总部乘机“抓了三件事情”*“三件事情”指休整训练部队,加强政治工作;动员群众,稳定人心;扩大运输队伍,增强运输能力。见《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202-203页。,其中之一就是“休整训练部队,加强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一切行动听指挥,克服急于反攻求胜的心理。抓紧对俘虏的训练教育,放回一部,瓦解敌军。*《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202页。显然,相持阶段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来徐向前在总结反“三路围攻”胜利的经验时就提到,相持阶段所抓住的三件事,为战局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中共川陕省委为动员根据地军民粉碎“三路围攻”,于1933年5月发起了“保卫赤区运动周”,并通过《保卫赤区运动周决议》。决议作出加强政治教育的决定,要求部队围绕“消灭田颂尧”这一中心,结合斗争的实际情况,通过支部会议、战士委员会会议讨论等方式,加强士兵的政治学习,与各种不良倾向作斗争。决议还决定加强新兵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对新兵进行“专门训练”。*《中共川陕省委关于保卫赤区运动周决议》(1933年5月11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编委会编:《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9页。

二、大练兵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反“三路围攻”胜利之后,在川陕边暂时出现了有利于根据地建设的相对稳定局面。红四方面军乘机加强军队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

1933年6月20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洪口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会议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来切实检查了过去一般工作的缺点和错误,指出“红军内部政治教育和党的工作表现错误”。*《四军召开政治工作会议》(1933年6月21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490页。

6月23日*关于会议召开的时间,以前大部分论著采用6月25日说,李健在《论川陕省第二次党代会与木门军事会议》一文中提出6月23日说(见《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31页)。笔者赞同李说。,川陕省委在通江新场坝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红军与地方武装决议(草案)》特别强调了军队的政治工作,并作出了具体的指示:将好的党、团员充实到红军中去;加强红军中政治委员制度;征调大批雇农、贫农加入红军,以改进军队成分;在士兵中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加强新兵政治教育,以改善新兵“开小差”现象。*《红军与地方武装决议(草案)》(1933年6月23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80页。

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县木门场召开军事会议。会议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并具体部署了部队扩编和整训问题,决定通过整训,加强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恢复彭杨干部学校,进一步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部队扩编完毕后,即开展大练兵运动,其中政治教育是练兵运动的必修课,由陈昌浩抓总,各级政治部具体负责,约占全训时间的百分之二十,活动搞得也比较实际、活跃。*《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223页。

不过,练兵运动中的政治教育面临不少困难。军队扩编过程中吸收了大量新兵,主要是农民及少数俘虏兵。这些新兵思想政治素质普遍较低,广泛存在着怕戒大烟、不愿离开家乡、怕打仗、开小差等问题。再加上负责新兵政治教育的干部和老战士情绪急躁、管教方式简单化,以及军队随意包办和指挥地方工作等不良倾向,给军队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红四方面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政工干部的培训力度。在军、师、团三级政治机关分别举办政治干部训练班和党、团训练班,对广大政工干部、基层党支部委员和党、团员骨干进行短期轮训。二是加强连队的政治教育。编印《十大纲领》《红军战士读本》《红色战士必读》《红色战士丛书》等教材,开展课堂教育;利用唱歌、竞赛、读报、讲故事、办墙报、开文娱晚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在连队中设列宁室、读报班;行军演练时,设流动阅报处;加强士兵文化学习,要求扫除文盲,将不识字的干部、战士混合编组,每天认几个字,逐步达到能看懂报纸和写家信的水平。三是在团以上政治机关成立“白色士兵工作委员会”,加强对敌军的宣传、瓦解工作,检查对敌军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四是在军地关系上,要求军队不随意干预地方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新兵思想政治教育。大练兵运动前后,各种文件及领导讲话中多次强调新兵教育与训练。6月,第二次川陕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红军与地方武装决议(草案)》提出要“系统的定出新兵、老兵、干部各种军事教育计划和编纂适合于这些计划的材料出来”。*《川陕省第二次党代会关于红军与地方武装决议(草案)》(1933年6月23日),总政治部办公厅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页。7月5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曾传六发文强调,“只有加紧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红色战士的斗争,才能消灭开小差及一切不良现象”。*曾传六:《加强新兵的教育工作》(1933年7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第411页。

大练兵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部队的斗志、保证军训任务的完成、增强军内外的团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然,政治教育上的形式主义、简单化现象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三次进攻战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练兵之后,红四方面军乘敌人新的围攻尚未准备就绪,从1933年8月中旬始,转入外线作战,连续发动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为此,红四方面军连续召开多次会议进行战争动员。8日,全军干部大会在洪口召开;川陕省地方武装会议在新场坝召开;全军团副、营副、连副会议开幕,会议讨论了战略、战术、团营连战斗、军事管理教育、团副、营副须知以及政治问题多种。*《军队召开三个工作会议》(1933年8月10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507页。11日,第一次全军医务会议在新场坝举行。会议检查了过去工作中的缺点,特别指出对新同志的教育“非常不充分”,导致了开小差、哭、偷衣服、偷卖大烟等不良现象;要求会后“定有一个新的工作方针和来一个大的转变”,以适合当前战斗环境对医院的要求。*琴秋:《方面军第一次全军医务会议在新场坝举行》(1933年8月13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509页。

如前文所述,大练兵运动期间,红四方面军军政领导多次强调新兵训练与教育。这一方面说明对新兵训练与教育的重视,将其作为练兵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兵训练与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的担忧。事实确实如此,在结束练兵、准备发动外线作战的前夕,负责部队训练与教育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再次强调新兵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陈指出:几万新兵,既未经过战火的洗礼,亦未经过艰苦生活与困难物质的磨练,政治斗争的经验也不足,必须加强其“军事的政治的党的训练”,在“军事上的训练,除一般训练外,应有专人和专门时间来训练”;“政治同党的训练。除一般训练中特别注意新同志的训练外,还要大大注意训练新同志的办法”。*昌浩:《加紧对新同志的训练》(1933年8月13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828页。

随着外线作战的开展,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出现了部分战士斗争意志不坚决、开小差等现象。红四方面军总部将其归因于混入红军中的地富及其他阶级异己分子的破坏,以及新兵训练和教育的不足。为此,陈昌浩撰文提出清洗地富分子、纯洁军队阶级成分和加强新兵政治教育双管齐下的策略。在清洗阶级异己上,一是要在征兵时严格把关,一开始就严格考察其成分、经济状况、社会关系;二是要发动每个战士日常的斗争与教育,将已混入红军中的阶级异己分子清除出去。在新兵训练与教育方面,提出要有专门地点、时间、干部来专门训练新同志,军事政治同时加紧。*昌浩:《红军政治工作之紧急问题》(1933年9月13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867页。不久,政治部副主任曾传六发文强调:“必须立刻实行清洗运动,来洗刷地主、富农及其他阶级异己分子。”*传六:《加紧新兵成分的考查,严格清洗红军中的地主富农分子》(1933年9月16日),原载《干部必读》第50期,《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891页。川陕党省委全体会议决定深入肃反斗争,揭发一切反革命的阴谋,要求“红军内部政治与党的工作应切实讨论,并号召全党注意并讨论与建立正确的红军及地方党的工作与组织关系”。*《坚决消灭刘湘杨森刘存厚等之新进攻与川陕党省委全体会议》(1933年9月25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895页。

营渠战役胜利之后,红四方面军决定继续发动宣达战役,以打击刘存厚部。战役发动之前,红四方面军总部于10月1日在巴中举行了全军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会议。会议由张国焘同志报告目前政治形势及红军中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并检查过去工作上的缺点,指示了今后工作的方针。*《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会议在巴州举行》(1933年10月6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531页。会议还讨论了加强连队战时政治思想工作、深入部队的思想动员、大力瓦解敌军和认真执行俘虏政策、积极开展新解放区的群众工作等问题。*《川陕革命根据地史》,第75页。

在三次进攻战役中,红四方面军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强、调整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反“六路围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933年10月,宣达战役接近尾声之际,四川军阀在刘湘的统领下联合起来,组织数倍于红四方面军的兵力,开始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为粉碎“六路围攻”,在根据地军民中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革命动员,军队的政治教育随之加强。

10月6日,张国焘发文提出要在全体红军干部和战士中进行有系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国焘:《消灭刘湘》(1933年10月6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902页。不久,红四方面军连克宣汉、绥定。陈昌浩撰文指出此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同时对部队中存在的“左倾”倾向敲起了警钟。他将部队中存在的“异常轻视敌人,以为有了这次大胜利,似乎敌人进攻已经没有似的”的“左倾”疯狂,视为当前“应受严重的打击”的问题。文章还提出必须加强红军的政治学习,以及军中反对富农与肃反工作。*昌浩:《占领宣汉、遂定的胜利意义》(1933年10月22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911-912页。

10月26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号召全军指战员“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坚决消灭川敌之进攻,击破‘川陕会剿’,为‘赤化全川’、争取苏维埃在西北首先胜利之任务之完全实现”而努力。同时,要求广大官兵注意克服“以现在胜利为满足,轻视敌人”的“左倾”倾向,以及“稍存畏惧心里,动摇消极”的“右倾”机会主义。*《为彻底消灭刘湘、冲破“川陕会剿”告全体指挥员、战斗员》(1934年10月26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398-1399页。

12月1日,川陕省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中心任务是动员群众支持消灭刘湘的战争。同时,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为落实军中的政治工作,红四方面军极有可能在随后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通过了《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决议》。*以往的相关论著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均未提到过此次政治工作会议,笔者亦未能找到此次会议的任何原始文件或相关报道。但提到:“要切实将《干部必读》特刊之十二《半月工作计划》、《干部必读》第七十二、三、四期《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决议》等文件讨论。”《干部必读》第71期时间为1934年1月26日,第72期时间为1934年1月31日。如果此处的“《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决议》”是在1933年10月1日召开的全军党和政治工作会议上通过的,何以竟时隔三月之久才见诸党报,时隔五月之久仍停留在文件的学习与讨论阶段?这显然与战争环境下特别讲究效率的基本逻辑不符。据此,红四方面军极有可能在1934年1月下旬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参见《红三十军政治部一个月工作计划》(1934年3月1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256页。会后,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依据会议决议,抓紧政治动员工作,编发了大量以粉碎刘湘为首的新“围攻”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材料。这些宣传材料主要有《党员须知——支部组织及其工作》《红色战士读本》《红色战士必读》《红军须知》《俘虏工作须知》《红色战士丛书》《连排班长须知》《连指导员须知》等。

此外,在红四方面军内部,从上到下层层进行动员,讲清粉碎新“围攻”的重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使大家既看到困难的一面,更看到大量的有利因素,从而提高胜利信心,并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各级政治机关为了激励斗志,保持旺盛的士气,增强有我无敌的决心,十分注意加强战时政治教育,依据指战员在进退、攻防、苦乐、生死、伤病等问题上可能出现的思想反映,预先提出了响亮有力的宣传鼓动口号。*《川陕革命根据地史》,第101-102页。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红四方面军的各级政治机关应该在会后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政治工作的落实。如红三十军政治部在会后印发了《红三十军政治部一个月工作计划》,要求“切实将《干部必读》特刊之十二《半月工作计划》,《干部必读》第七十二、三、四期《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决议》等文件讨论,并使每个同志要了解,并能执行”。*《红三十军政治部一个月工作计划》(1934年3月1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256页。从此工作计划的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政治教育紧紧围绕“彻底消灭刘湘”这一中心,以“使人人明白消灭刘湘的意义和怎样加紧这一工作”,“提起每个战士消灭刘湘的决心和勇气”为目的。为此,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要将党委、团委切实健强起来,补齐各级党、团委人员,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参加支部会议,检查、指导党、团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连队在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各连在军事可能的范围内,马上要举行一次全体红色战士大会,选出主席、文化、娱乐、卫生、经济等五个要员。将战委会切实强健起来,同时要将俱乐部、唱歌队弄好。用比赛的方法加紧每个战士读报、识字、讨论文件。每个战士每天要识五个字,每天要开一次讨论会,讨论政治常识。并要很快的将《消灭刘湘战士必读》上完,使每个战士都要了解。”三是加大党政干部的培养力度。军政部马上开一个党务训练班,各团政治处要开个短期训练班。四是加强白军战士工作。团政治处要广泛搜集各种材料,教会红军战士在火线上的宣传与应对。*《红三十军政治部一个月工作计划》(1934年3月1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256-257页。

反“六路围攻”前后,红四方面军继续加强新兵的思想政治教育。1934年1月5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印发了《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用以指导新兵训练与教育。从《纲要》的内容来看,新兵教育和训练大致分为政治教育和基础军事技能训练两大部分,而政治教育置于优先的地位。“对新兵教育,宜先加紧精神教育,也即是最初步的政治教育。”*《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第六版)》(1934年1月5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958页。政治教育的优先性,在新兵教育与训练的实施过程中似乎也得到了印证。在红三十军政治部翻印的《纲要》中,仅有精神教育(即政治教育),而无军事训练。这似乎可以理解为战争环境下的新兵训练,由于没有充裕的时间,只进行了政治教育。这恰恰说明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先性。

在“反六路围攻”作战中,军中“清洗”运动仍在进行。针对清洗运动中存在的“以清洗代替了教育”的问题,张世谦*张世谦,1933年7月部队扩编,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指出:“在目前我们消灭刘湘的剧烈战斗中,在群众热烈参加红军的浪潮下,必须来大大进行红军中的清洗运动”,但“要在政治教育中来加紧进行清洗。清洗是巩固红军的一个必要办法,是对不能教育的和一般异己的最后手段。政治教育即是巩固红军的基本工作”。*《张国焘在川陕党临时大会上讲话(节录)》(1934年10月3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023-1024页。

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红四方面军继续采取“收紧阵地”的战略战术。如前文所述,这种战略战术,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特别高。特别是在收紧阵地的过程中,极容易因不断退却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动摇反“围剿”的决心。因此,在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红四方面军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以及部队思想状况的变化,适时地在广大红军指战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反对以“右倾”为主的、包括“左倾”在内的各种不良倾向。

1934年3月上旬,刘湘在第一期总攻失利后,调集更多兵力,发动第二期总攻。部队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因敌人强大而产生的悲观情绪;一是因反第一期总攻胜利而产生的轻敌情绪。为此,张国焘发文要求部队加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克服各种不良倾向。张文指出,要完成彻底消灭敌人、保卫赤区的任务,必须做好下列工作:第一,加紧军事学习。第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要点有:一是反“右倾”是当前的主要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形对士兵开展政治教育,使士兵相信刘湘必败、红军必胜;要反对干部中消极怠工、犹疑畏缩、害怕敌人的“右倾”倾向。二是要同时反对轻视敌人,在“左倾”名义下不去加紧学习的“左倾”。三是要整理红色战士委员会和加强战时政治动员。红色战士委员会“要大大进行读报、识字、演戏、唱歌、娱乐等工作,并须办列宁室、俱乐部、墙报等工作”。四是各级干部必须在每次作战前进行政治动员,使一般干部、全体党团员和红军战士都知道每次战争的意义,提高战士坚决作战的决心。*《彻底消灭刘湘粉碎“川陕会剿”的宣传大纲》(1934年11月20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401-1042页。

至7月初,反“六路围攻”作战已持续八个月之久,红四方面军放弃了根据地大部分地区,收缩至万源一隅,面临着退无可退、唯有反攻的形势。军中普遍产生了“为何去年收紧阵地老早能够消灭田颂尧,今年这么久还不能消灭刘湘”的疑问。为此,陈昌浩撰文分析了自反“六路围攻”以来敌我力量的变化,得出了胜利属于我们的结论。文章首先分析了敌我力量的变化:经过八个多月作战,敌方存在着战斗力减半、粮食无法搬运、得不到白区群众支持、弹药补充困难等问题,导致其“战斗力较从前几倍削弱”。而我方存在着几大优势:一是经战争洗礼,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射击瞄准之成绩,杀伤敌人效力较前增加十倍”,新老指挥干部在血战中得到了极宝贵的经验;二是我们的伤亡实不及敌人的十分之一;三是红色战士与干部的坚决作战意志非常高涨;四是我们得到赤区群众之大大配合。文章接着阐述了收紧阵地之意义:收紧阵地是为了集中兵力消灭敌人;收紧阵地固然会使赤区遭受部分损失,但不消灭敌人就不能巩固赤区,不能保障工农利益;消灭敌人后,不但可以恢复赤区,还能大大发展新苏区。文章最后指出胜利的前途与我们当前的任务,认为胜利虽然最终属于我们,但必须靠坚决的斗争。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坚决反对主要危险——右倾机会主义,开展以“消灭刘湘”为中心的最大动员,坚决肃反、清洗与反对开小差行为,努力学习军事、党与政治工作,切实夺取与组织群众。*昌浩:《敌我力量之分判与我们胜利的前途》(1934年7月14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088-1094页。万源保卫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处境极为艰难,军中难免产生悲观失望情绪。陈昌浩此文分析了战争的形势,指出红军必然取得战争的胜利,提出了当时的主要任务,从而坚定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并为广大指战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冲破“川陕会剿”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根据地军民长达十个月的浴血奋战,红四方面军打破了刘湘的“六路围攻”。但这只是暂时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敌人虽然失败,但未完全消灭,‘会剿’虽然摧垮,并未完全粉碎”*《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草案)》(1934年10月2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317页。,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反“六路围攻”刚刚结束,蒋介石即调兵遣将,布置规模更大的川陕“会剿”。在蒋介石的统一调配下,川陕“会剿”的兵力很快增加到二百个团以上。

面对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红四方面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长达十个月的反围剿作战,极大地消耗了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收紧阵地”的战略战术使得根据地大部分地区遭受国民党军队的蹂躏;入秋以来,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大肆蔓延;反六路围攻结束后,敌人的经济封锁更加严密。这一切都使得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并没有为根据地的发展赢得新的契机;相反,川陕苏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据徐向前回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在战争中承受的牺牲、苦难、压力,事实上,早已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限度”。*《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278页。残酷的现实极易使军中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这就需要加强军中的党政工作,“来保障这战争的胜利,在任何战争上、物质上、精神上的困难环境下都能客服一切困难”*《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草案)》(1934年10月2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317页。。但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并非无懈可击,而是“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克服”。据称,当时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中存在着党政机关不健全、组织工作薄弱、支部工作不健全、政治教育工作不深入、忽视党政工作的危险、白色士兵工作的忽视与敷衍、地方工作的不深入、反帝工作不够等八大问题。*《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草案)》(1934年10月2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318-319页。这就要求强化军中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作好克服困难、粉碎敌人新“围剿”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红四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9日,在通江毛浴镇召开了全军党政工作会议。会议基于当时形势的判断,提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在坚决进攻路线之下,彻底消灭刘湘,冲破川陕反革命的“川陕会剿”,来汇合红二、六集团军,中央苏区红军,争取苏维埃中国的实现。会议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对过去的工作作了深入的讨论,肯定了成绩,指出了缺点与不足。此外,会议还通过了《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案》,制定了《红四方面军军训》《军、师政治部暂行工作细则》《团政治处暂行工作细则》,对政治工作的方向、任务、地位、作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为激励斗志、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会议还表彰了反“六路围攻”中功绩突出的部队。这次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在党政工作上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是一次着重从政治上建军的重要会议,在方面军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徐向前元帅回忆录》,第281页。。

毛浴镇会议之后,红四方面军于11月中旬在清江渡召开军事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粉碎“川陕会剿”,向川陕甘发展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为实施清江渡军事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红四方面军采取了积极进攻的策略,于1935年1、2月间,连续发起广昭战役、陕南战役。战前,全军作了深入的政治动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指出:敌人力量之萎靡不振,而我军条件顺利非常,现在是冲破“川陕会剿”、消灭刘湘残部的良机。我们必须抓良机,用一切努力来开展胜利前途。李特还要求在全军中马上施行紧急普遍而深入的政治动员,使全体指战员彻底了解目前的有利形势,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坚决英勇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向困难投降的右倾机会主义,同时反对轻视敌人和空谈不做实际艰苦工作的“左倾”乐观主义。*李特:《目前冲破“川陕会剿”之最顺利的形势》(1935年1月24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177页。

2月初,在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取得胜利的同时,根据地东线因防御力量不足,被迫采取收紧战线策略,敌军乘隙占领万源,向通江、巴中推进。为统一全军思想,坚定指战员的斗争意志,陈昌浩撰文解释了东线阵地“收紧”的原因及意义,要求在全军中加强政治动员,确保战争的胜利。文章指出:红四方面军在陕南的胜利证明了向川陕甘发展战略的正确。目前党及全军的基本任务,就是在这一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大举进攻,以实现“川陕甘”战略。现在东线阵地的“收紧”是为了集中兵力,更好的完成这一战略。东线阵地的“收紧”不是因为战胜不了敌人,也不是轻于放弃赤区,而是要在“收紧”中消灭敌人。大家在看见东线收紧一部分阵地的同时,要看见西线开展千里赤区;要防止“或者以为兵力关系形成畏缩,或者因收紧阵地发生疲倦,或者只来防守不设法进攻”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同时要反对放心收紧阵地,放弃艰苦斗争的“左倾”乐观主义;要在全军中加强政治动员与保障,要根据已有之保障计划及现时文件,深入对干部、党团员、战士详细解释,说明我们策略之正确与胜利之把握及前途,注意清洗、肃反,反对开小差行为,要坚定战士们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心。*昌浩:《占领宁强沔县以后与冲破川陕“会剿”之新形势》(1935年2月16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1179-1180页。

陕南战役之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回师川北,为强渡嘉陵江战役作准备。战前对全军作了政治动员。各部队利用多种方式,反复讲明渡江作战的意义,解除顾虑,增强胜利信心。指战员树立了坚决、勇敢、顽强的精神风貌和突得破、守得住、彻底歼灭敌人的信心。*《川陕革命根据地史》,第296页。

反“六路围攻”虽取得胜利,但根据地元气大伤。尔后马上面临更大规模的“川陕会剿”,部队中悲观畏难情绪较为严重。这一时期,红四方面军在部队中开展了以反对“右倾”不良倾向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克服悲观畏难情绪、坚定革命意志、确保红军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结语

川陕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川陕苏区革命发生发展独特历史场域的影响,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地表现出与其它苏区不一样的风貌。这显示出土地革命时期各苏区革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后来人民军队在更为复杂和多样的革命环境下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毫无疑问,川陕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如《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草案)》中所指出的:“政治工作的坚强与否,党的领导的充实与否,是战胜敌人最主要的条件。百战百胜的红四方面军之磨练成今日之钢铁坚强力量,不但原因于军事上,而且由于坚确的政治领导与党政工作中收到相当成绩效果。”*《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草案)》(1934年10月28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第317页。红四方面军自入川以来至反“六路围攻”,在战事上的节节胜利,即已证明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显著性。毛浴镇党政工作会议上更是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颁布了《军、师政治部工作暂行细则》和《团政治处工作暂行细则》。随后,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制度化、系统化,为后来红四方面军南征北战、不断取得战事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川陕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能取得如此成绩,更显其难能可贵。

当然,川陕时期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尽善尽美。毛浴镇党政工作会议召开以前,红四方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即使是毛浴镇党政工作会议之后,红四方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系统化,其成效恐怕也未必能达到完美的程度。红四方面军最终完全撤离川陕苏区,似乎印证了这一观点。有学者将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完全归因于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或张国焘的个人原因,似乎忽略了反六路“围攻”胜利后,川陕苏区元气大伤,冲破新的川陕“会剿”困难重重这一客观因素。红四方面军的撤离似乎表明,其党政系统没有信心在重重困难面前恢复根据地的元气,完成新的战争动员,这从侧面说明了红四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魏烈刚

A Study on the Red Fourth Arm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ichuan-Shanxi Soviet Area

He Yongtian Shi Ying

Absract:The key to the Sichuan-Shanxi Soviet area's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as the victories in the war of liberation gained by the Red Fourth Army. The courageous and skillful Red Fourth Army in battle benefited a lot from its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ince its coming into Sichuan, the Red Fourth Army has continuously carried out, adjusted and improved the arm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 tasks in different times, which has provided strong guarantee to the victories of the military struggle.

the Red Fourth Army; the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贺永田,男,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石莹,女,赣南师范大学中央苏区研究中心讲师。(江西赣州 341000)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川陕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SLQ2015B-04);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性招标项目“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16623/j.cnki.36-1341/c.2017.01.007

猜你喜欢

红四方面军根据地红军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