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文集版本考
2017-01-28李卫锋张建伟
文 / 李卫锋 张建伟
陈廷敬文集版本考
文 / 李卫锋 张建伟
陈廷敬自己编撰的或门人、子孙编撰的诗文集包括《参野诗选》、《尊闻堂集》八十卷、《午亭文编》五十卷、《午亭集》三十卷、《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文章对其存佚与版本作了考证。《尊闻堂集》八十卷南京图书馆著录为清康熙刊本,但该本避讳“玄”、“胤”,而不避讳“弘”、“历”,应为雍正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午亭文编》卷四十七漏收《吴梅村先生墓表》,当是避乾隆忌讳。从清魏宪辑录《百名家诗选》中可以辑佚陈廷敬诗四首。
陈廷敬;清代文集;古籍整理
陈廷敬(1639—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今山西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选庶吉士。陈廷敬于康熙年间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四年(1675),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改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十七年,命直南书房,滇南平,更定朝会燕飨乐章,命撰拟,下所司肄习;二十三年,调吏部,兼管户部钱法,后擢左都御史。陈廷敬在任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上疏言铸钱之事、服饰定制、官员廉洁、督抚选拔、凶荒赈灾等,多为朝廷采纳。康熙二十五年,陈廷敬迁工部尚书。当时朝廷修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并充总裁官;后累调户、吏二部;二十七年,因牵连入张汧案,陈廷敬以父年老为由,上疏乞归养,朝廷诏许解任,仍管修书事。二十九年,他起左都御史,迁工部尚书,调刑部。四十二年,他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仍直经筵。其于五十一(1712)年卒,谥文贞。其生平见清李元度辑《国朝先正事略》卷六《陈文贞公事略》[1]162-164、《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七《陈廷敬传》[2]9969、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九[3]638。
陈廷敬现存世的著述,除奉敕编撰的《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御制词谱》、《御选唐诗》等十余部大型文献外,还有自己编撰的或门人、子孙编撰的诗文集《参野诗选》、《尊闻堂集》八十卷、《午亭文编》五十卷、《午亭集》三十卷、《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北镇集》等。笔者因校点陈廷敬文集,对其版本作了考证,现分述于下。
《参野诗选》为编年诗,起自戊戌(1658),止于壬寅(1662),为陈廷敬在顺治十五年至康熙元年所作,是他最早的诗集,可惜已经佚失。
《尊闻堂集》八十卷为陈廷敬生前所编定,包括诗赋三十卷、经解十一卷、文三十六卷、杜律新笺(即杜律诗话)二卷、词一卷。今有南京图书馆藏本,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南图著录为清康熙刊本,不确。该本确实避康熙讳“玄”,例如卷三十一《十翼说》,第五页引扬雄《太玄》,改为《太元》;卷六十九《母淑人行状》,第五页“瞆眩仓皇”,“眩”字缺末笔。但是《尊闻堂集》还避雍正讳“胤”,卷六十七《六公贊并序》,第七页“白公胤謙”,“胤”字缺末笔。该书不避乾隆讳“弘曆”,如卷四十七之第六页、第十页、第十四页,均有“弘”字,不改字,不缺笔。卷六十九《母淑人行状》“萬曆”,“曆”不改为“歴”,也不缺笔。综上所述,《尊闻堂集》八十卷避讳“玄”、“胤”,而不避讳“弘”、“历”,应为雍正刻本。
《尊闻堂集》所录诗文与《午亭文编》有重复,《午亭文编》未录者有诗213首、文73篇、词63阕。二集重复收录的作品在文字上也有差异,显示出陈廷敬创作态度之认真,晚年编辑《午亭文编》时还在不断修改增订自己的诗文。
另有《尊闻堂集钞》,卷数不明,版式大异于《尊闻堂集》,私人收藏。有《尊闻堂集》所未收的作品,笔者仅就所见之部分补入文五篇,包括《尊闻堂集钞》卷五十八《御选古文渊鉴后序》、卷五十九《七夕唱和诗序》、《游西山诗序》、卷六十五《惠民祠记》、卷七十九《刑部堂谕》。
《午亭文编》五十卷为陈廷敬晩年手定,康熙年间其门人侯官林佶缮写付雕。包括诗二十卷、杂著四卷、经解四卷、奏疏序记及各体文共二十卷、杜律诗话二卷。《午亭文编》五十卷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一般著录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林佶写刻本。王清源先生认为,林佶写刻本流传不广,社会上流传的康熙四十七年刊本为康熙五十八年(1719)陈廷敬子壮履修补印本[4]。笔者所见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本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刊康熙本《午亭文编》,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存两部,一部卷首有陈廷敬自序、徐昆序,卷末无跋。另一部有陈廷敬自序,无徐昆序,卷末有林佶后序、廷敬子壮履跋。据徐昆序,乾隆二十年(1755)左右,陈氏家境衰落,《午亭文编》的刻版流落典肆,陈氏后人无力赎回,到乾隆四十三年求告于阳城教谕徐昆,徐昆谋于阳城县令宋本敬,宋本敬出资赎回书版,储于学宫。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午亭文编》目次与乾隆四十三年本相同,文字差异不大。只是卷四十七漏收《吴梅村先生墓表》,这可能与避乾隆忌讳有关。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编修,充东宫讲读官,再迁左庶子,还在南明弘光朝为官少詹事,入清后,不得已出仕,终生惭悔。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皇帝提出编撰《贰臣传》,吴伟业以忠君为标准,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认为他们大节有亏。《贰臣传》分甲乙编,收入甲编的是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之人,而收入乙编的属毫无建树之人。王钟翰点校的《清史列传》卷七十九《贰臣传乙》、《满汉名臣传》之《贰臣传乙》均收录吴伟业。尽管乾隆皇帝喜欢吴伟业的诗,他的文集也收入了四库全书,没有像钱谦益那样被销版,但是吴伟业名列乙编,可见清廷对他的评价。乾隆四十一年正值四库全书编撰其间,编者当是有意漏掉《午亭文编》中这篇可能触犯乾隆忌讳的《吴梅村先生墓表》。
《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每卷均题为“归去诗集”,收录了陈廷敬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九月至五十一年(1712)四月间所作诗,由其子豫朋、壮履裒辑,乾隆七年(1742)其孙婿于大梴刊刻。陈廷敬自康熙四十七年、四十八年间一直乞休,未允,至康熙五十年二月才得以归,康熙皇帝亲书“午亭山村”四大字以赐,陈廷敬由此自称午亭山人。但适逢大学士张玉书卒,李光地病在告,仍召廷敬入阁视事。据于振序、豫朋识,以“归去”名集,是志皇帝之殊宠。此集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卷首有元龙序、于振序、陈廷敬自识、豫朋识。《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为诗集,元龙在序中说此集为诗二卷文一卷,与陈廷敬自识、豫朋识及存本情况均不符,为误。此集编辑在《午亭文编》之后,所收诗歌318首,《午亭文编》均未收。
《午亭集》三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本,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据汪懋麟康熙十六年(1677)《午亭集》序,他将所见陈廷敬作品釐為十六卷,今存康熙四十一年本为三十卷,《四库提要》之《午亭集》为五十五卷,有诗三十卷,古乐府及古今体赋一卷,经解十卷,杂著十四卷。据金德嘉康熙四十一年(1702)序,及姜宸英序,《午亭集》原本包括诗文、经解、杂著,共八十卷,可见该本处于不断修改增订之中。今八十卷本《午亭集》藏于日本。三十卷本为诗集,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卷首有金德嘉序、曹禾序、汪懋麟序、姜宸英序,及李霨、缪彤、徐乾学《北镇集序》。《午亭文编》未收者有96首。
《午亭集》卷首收录李霨、缪彤、徐乾学《北镇集序》,可知陈廷敬尚有《北镇集》。根据诸人序言,康熙十五年(1676),廷敬任詹事时,奉朝廷之命祭祀北镇,其间所作诗百余首,为《北镇集》。今《北镇集》虽然不存,但是祭祀北镇其间所作诗歌多收入廷敬的其他文集中。《午亭文编》卷三《首山》、《医巫闾山登览》等诗都是此次祭祀北镇时所作。
除陈廷敬文集之外,尚可从清代总集中辑佚其作品。清魏宪辑《百名家诗选》选录清代诗人一百人,有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1624册、1625册。该书卷十六收录陈廷敬诗五十四题六十八首,其中四首不见于陈氏别集,包括七言歌行《吴将军歌》、《异星行》,七律《中秋》、《十五夜雪默岩招同惟一及吴潘二子限韵》。《百名家诗选》所收其余六十四首陈廷敬诗,文字与陈氏别集多有不同,可资校勘。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词话丛编》收录清同治刊本)录陈廷敬《红窗听》一阙,词曰:“玉轸霜絃欣暂倚。更何必,碎从燕市。窗灯簾月闲相对,觉吾将老矣。目送手挥聊复尔。正良夜,碧天如水,漏声初起。征鸿过尽,奈何愁难寄。”今人叶恭绰编《全清词钞》卷二亦收录,“碎”作“醉”,此为陈廷敬佚词。
综上所述,校点陈廷敬文集,当以他晚年自己编定的《午亭文编》为主,列为内编;将《午亭文编》未收的《午亭山人第二集》,以及《尊闻堂集》与《午亭集》中《午亭文编》未收的诗文列为外编,集外佚诗附于最后。这样既尊重历史原貌,又能较为全面地收录陈廷敬的诗文,反映他创作的全貌,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1](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六·陈文贞公事略[M].长沙:岳麓书社,2008.
[2](清)赵尔巽.清史稿卷二六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王钟翰.清史列传卷九·陈廷敬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王清源.《午亭文编》版本献疑[J].图书馆学刊,1988,(6).
I207.22
A
1005-9652(2017)03-0153-03
本文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古籍整理项目“午亭山人文集点校”(教古字[2006]195)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李卫锋(1977-),女,山西汾阳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张建伟(197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国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