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城膏矿号子传承研究*

2017-01-28左沁雨

黄河之声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号子文化遗产物质

左沁雨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应城膏矿号子传承研究*

左沁雨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应城膏矿号子代表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膏盐文化”的精髓,既有纯真朴实的美感又承载了底层劳动者面对艰苦环境的不屈精神。本文就膏矿号子的形成、演变、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进一步的提出传承目的与措施。

应城膏矿号子;精神;思考;传承

湖北省应城市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石膏开采的矿产地之一,不仅被称为“膏都”,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文化。石膏矿作为当地首位发展资源,象征着当地繁荣的象征。开采膏矿不仅是一件辛苦至极的劳动,而且还是枯燥的重复劳作。在当时的旧社会矿工们要面临恶劣的工作环境进行石膏的开采活动。为了缓解当时劳动的苦累与枯燥,当时的工人在劳动中有意识的创造出前后应答的呼喊声,通过这种呼喊声来加强彼此间的默契,同时也提高了开采的效率,彼此的鼓励也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慢慢的这种最初的呼喊声在时间的推移下形成了一种以“膏矿号子”为名切具有特色文化的音乐之一,形式也日渐丰富起来,歌曲的种类也趋于完善。

应城膏矿号子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是无歌词类型,就像正眼号子,这种号子是矿工们在矿井中用吊车进行运作时,由一人领唱,其众人应和的一种自然形成的号子。水眼号子:所谓水眼即是往外排水的矿井,工人们用木辘车把铁桶放下去打水出井,通常需要三人或三人以上才能进行运作,水眼号子和正眼号子演唱形式虽大致相同,但二者在相似中也能找到风格迥异的点,水眼号子是显出一种自由疲劳的状态表现,而正眼号子是显出一种有力鼓舞的演唱状态。以上这两种号子没有确切且统一的歌词,全都是由一些即兴或感叹性的助词共同构成。而有歌词的号子和无歌词的号子也有一些差异,例如:锤工号子、拖工号子、抬工号子等。而这些号子的词曲都从膏矿歌谣挖掘而出,大多数的号子歌词都从辛勤的劳动、贴近身边当地生活细节亦是当地一些传统的仪式中发展而来。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当时的应城已经以著名的矿产区享誉全国,不管是矿工工人还是运输工人,都加入了人声鼎沸的工人阶级队伍。贺龙、彭德怀、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当时工人运动的领头人物,先后来到矿区指导革命斗争,所以当时膏矿号子的歌词是与革命紧紧相连的。革命群众以他们正义勇敢的形象编写了很多革命歌谣运用到膏矿号子中,如:董必武,八字胡/最知膏洞工人苦/汉口坐船到应城/串通我们歪(念sa)屁股/进城锤乱禁烟局/成立工会冲县府。膏矿号子的歌词语言因来源于生活不加任何修饰的辞藻与浮夸的言语,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的形象,通俗易懂的歌词虽简单直接,却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虽没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支撑,但劳动人民并不因为从未向现实低头,一如既往的向往并利用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从未放弃精神上的追求。在劳动之中进行艺术挖掘,将自身面对艰苦与繁重劳动勇往直前杜绝消极的精神注入膏矿号子之中。克服了所有困难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也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深深地打动。因此我们应当主动作为膏矿号子的传承人,不能让这闪闪发光的智慧成果与优秀文化被历史长河的波浪掩埋。但就膏矿号子的目前的现状,其传承与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生产力的发展日新月异,机械化与自动化已经逐渐代替了人体劳动,将辛苦劳作的人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前那种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且相互鼓励喊着号子共同劳动的岁月一去不复返,膏矿号子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失去了生存和传承的环境,也没有可以创造出膏矿号子的机,社会虽不断进步,却无形切断了高矿号子发展的源头。由于膏矿号子一般都是口口相传利用人际传播扩散开来,书面资料非常少。并且老一辈曾在矿里工作过的劳动者们也没有过多的记录下来,也就导致了现在膏矿号子的曲谱非常少。其传承的条件也十分艰难。我们不得不承认膏矿号子在快节奏的机械劳动生产中已经失去了其实用价值。并且像膏矿号子这种类似的劳动文化也从当下社会中慢慢淡出。从以往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精髓演变成为仅供观赏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已经如此被人们轻视,膏矿号子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被人们遗忘且漠视。尽管有一批想拾回这份这份珍宝的表演者努力学习如何在舞台上演出膏矿号子以保证其膏矿号子不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模糊。可如今膏矿号子登上舞台演出时舞台效果与预计还原的效果有着难以弥补的差距。由于已经失去了在曾经辛苦劳作的工作地点与演绎膏矿号子的环境,演出者们只能在老矿工口中的回忆与自己的想象尽最大努力演绎出膏矿号子。通过自己收集的歌词与老矿工所提供的记忆去理解膏矿号子。这种凭空想象的舞台表演与真实的生产劳动之间具有太大差异,故难以还原膏矿号子的原生态形式与其精髓所在。人为设置的表演场景难以还原劳动者在真正的劳动过程中的精神面貌和内心状态,因当时物质的匮乏,旷工所表现出来自生活最本真的演绎与那种真实体验是难以模仿的,让表演趋向于程式化失去了膏矿号子原有的极强感染力。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不断地变化,膏矿号子被局限在舞台而非现实生活中时,充满淳朴真实的膏矿号子开始走向刻板,艺术本体的人文气息也因此而丢失了。环境发展削弱了膏矿号子最初的样子,其传承的环境也十分令人堪忧。由于互联网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接触这个世界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多元资讯与文化迅速将人们包围。面对多姿多彩的文化,大多数人们通常只根据自身兴趣而关注自己想关注的东西,许多像膏矿号子这样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现代社会多元文化挤到一个不会被人们发现且关注的位置,难以凭借渺小的呐喊获得关注。

由于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冲击,使得膏矿号子的生存状况在之前就已经很难进行传承的程度上,再次加剧了难度。如今网络快餐式文化盛行,人们很难有耐心去了解一种代表过去劳动人民优良品质与奋斗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利用最容易让人们接受的网络推广,膏矿号子就算出现也会立刻被忽视。而目前膏矿号子最多的传承与推广形式就是在一些著名景区进行表演,但必须配合商业需求的表演与膏矿号子的本质已经产生很大的差异。枯燥乏味的表演形式也无法使人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去发现膏矿号子中的原生态魅力以及号子中蕴含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与智慧。

膏矿号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极其珍贵的价值却只得到了极少的关注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受到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实用主义、商业文化、经济至上这些思想的强烈影响,这些思想也就成为了大多数人们的共同目标。他们只追求现实发展忽视非物质文化传承。在这些人眼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意义,就像古老的历史般理应被时代淘汰,被遗忘。或是认为传承非遗文化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关系不大,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做法令人反感。在这个浮躁的利益主义至上的社会,我们如果都认同不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这些珍贵的文化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文化种类逐渐变少最终趋于统一,不同的文化魅力被削弱,物质的利益被放大。人们极端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非物质文化,甚至于选择主动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到那时社会只会留下人人崇尚的利益文化。只有一种利益文化的社会是没有温度的,只有一种文化的民族是单一死板的。中华民族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份源远流长的珍宝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作为中华的儿女,我们要义不容辞的保护和传承属于我们本民族的东西。

当我们理解并树立了保护膏矿号子重要性的观点,也该就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认为,首先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成立专门的膏矿号子传承保护小组,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取得联系,申请资金以及行政上的帮助。落实机构和人员,统筹规划好保护工作,使保护工作系统化,日常化、科学化。其次定期举行线下宣传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针对当代年轻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了解的情况下,积极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与其它休闲娱乐区协商合作,定期宣传膏矿号子表演,让更多的人领略膏矿号子的热情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再而利用网络的传播去传递膏矿号子的魅力。建立只属于膏矿号子的网站,上传有关详细膏矿号子的发展史以及膏矿号子的表演视频,扩大膏矿号子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并发起“我为保护膏矿号子活动出份力”的线上活动,激起网络用户的社会责任心,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成为宣传与保护膏矿号子的志愿者。虽然网络世界资讯繁多仅靠网络宣传来开展保护工作是不够的,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来继承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之后建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区。以膏矿号子文化作为背景来发展应城文化旅游业,以旅游品牌来进行文化推广。在专门的旅游区内生产有关膏矿号子的文化商品,通过发展文化经济来传播文化,力争以经济的发展来促进文化传播。最后编辑有关膏矿号子的系列丛书并出版,以书面形式来保存和宣传膏矿号子的知识文化。并在中国核心刊物上刊登有关介绍或研究膏矿号子的文章,从而进一步扩展传播膏矿号子文化。

膏矿号子来源于劳动生产,体现了劳动人民面对艰苦条件不屈不挠的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劳动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膏矿号子的表现空间逐渐缩小。从而被人们遗忘,以至于到了要退出历史文化舞台的地步。因此,有责任让年轻人们了解来自人民群众最朴实的民间艺术,激发新一代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自信心。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也许无法体会当时矿工群体所面临的艰苦环境,所以要牢牢记住这铿锵有力的膏矿号子,更要铭记膏矿工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此激励新一代人们努力学习,面对困境不断拼搏进取,进而保护膏矿号子来弘扬膏盐文化,传承文化精神。通过此次对应城非遗文化的调研考察与思考,调研小组的成员进一步认识到了关注非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艰巨且光荣的重要责任。在这个物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所遗忘,尤其是以当代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依然忘记了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传承。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开展的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就在于能让更多人去关注历史传承,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同学们去了解这份承载几百年的文化结晶,并主动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荣责任。膏矿号子不仅是一种非遗文化,更是一种时代精神。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同时去发掘和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要让国人重视,更要把我们灿烂的文化精髓推出国门,点点滴滴的非物质文化也是与世界交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指导教师:魏军)

[1]邢楠楠.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劳动号子传承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09.

[2]城志.湖北省城市地方志纂委会纂.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

[3]祁军伟.应城膏雕的传承与保护[J].湖北第二师范,2011,06.

[4]张俊.“劳动号子”在矿冶活动中的应用与传承[J].当代音乐,2016,12.

[5]邢楠楠.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劳动号子传承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09.

[6]魏安石.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湖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应城膏矿号子传承与研究》研究成果(201611072015);江汉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应城膏矿号子传承与研究》研究成果(2016zd032)

猜你喜欢

号子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唱起号子走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