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唱法和戏曲唱腔的融合
——以川剧为例

2017-01-28邓曼玲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川剧唱法唱腔

邓曼玲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论民族唱法和戏曲唱腔的融合
——以川剧为例

邓曼玲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在我国的艺术领域中,民族唱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歌曲。而戏曲则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演形式相对于民族唱法更加复杂多样,同时也有很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新民族唱法之所以逐渐得到国内外的认可,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断的在进行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发展过程。作为民族声乐学习者和川剧爱好者,在接触川剧和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认为民族唱法去鉴戏曲唱腔,将戏曲独特之处巧妙的融于民族唱法,不仅会极大地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更有助于继承和传播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川剧;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创新继承

一、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川剧)的概述

(一)民族唱法的起源

艺术来源于实践。民族唱法的起源同样也是通过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国民族声乐最早产生于6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一首最早的原始劳动歌谣“弹歌”,仅仅使用8个字就反映出了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劳动人民一般会使用吆喝、呐喊为主去完成歌曲的“演唱”。这就形成了“劳动号子”。因此劳动号子本身就是产生于劳动且运用于劳动的早期民间歌曲,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就是从原始劳动产生的“号子”慢慢萌芽,而后形成了歌、舞、乐三结合的原始音乐形式,直到歌唱逐渐的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戏曲唱腔(川剧)的起源

“蜀戏冠天下”这是川剧在唐代就有的说法。而它的真正成形是在明末清初,四川由于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各地居民移民。而各地移民以及会馆的建立,使得各地的剧种被带入了四川。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当地的民间小调与外地传入的昆腔(昆曲)、高腔(弋阳腔)、胡琴(二黄和西皮腔)、弹戏(秦腔)便形成了川剧的五种声腔。为了使得当地人民群众去习惯,将四川话和一些地方习俗融入到川剧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四川味的剧种。在川剧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当属高腔。源自于江西的弋阳腔。最大的特点是一人唱而众合之(徒歌式)。之后逐渐发展成了“帮(帮腔)、打(锣鼓)、唱(唱腔)”为一体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帮腔又作为其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她”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以画外音的方式起到反应演员的内心独白、渲染舞台环境、起腔定调的作用。川剧极具特色的五种声腔再加上所独有的“变脸”、“喷火”等特技便形成了川渝地区独具风格的优秀剧种。

二、民族唱法和戏曲唱腔的融合发展

“戏曲声乐既有一般歌唱艺术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其共性建立在人类发生机能、发声原理声乐艺术的基本一致性上,而个性则建立在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状态、表现方法和民族美学情趣等传统的差异上。”戏曲声乐专家肖晴说到。之所以说民族唱法与戏曲是相互融合和借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都来源于中国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实践,因此他们都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表演形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他们的发展差异。随着时代发展,民族声乐不断地走向多元化,从单一的唱法逐渐改变为民美,民通等新形式,而对于我本人而言,更喜欢民族与戏曲融合的感觉。民族声乐发声要求声情并茂,以情带声,情声结合。戏曲唱腔则更为注重字正腔圆,川剧最大的特点是用重庆四川方言进行演唱,这就与民族唱法的听觉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戏曲唱腔的咬字有字头字腹字尾,这样唱出的词是比较容易让观众明白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戏曲唱腔的每一句都一定是要收尾腔的。你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戏曲咬字比较重但是唱腔却是很轻的,字音相对于平时生活而言是比较夸张的。这也是由于传统戏台是没有话筒和专业音响设备,为了使远处的观众能够更为清晰的感受演员的表演。在我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上一大段时间去不断地听录音,它不像民族音乐有一份正确的谱例去进行学唱,只能靠师傅言传身教。曾经也尝试着写出谱子按着学习民歌的方法去唱戏,但太多的装饰音以及“哈哈腔”难以标记。而且演唱出来的戏曲味道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显得声乐化。而川剧区别于其他戏曲的一个独特之处则是每一位演员都拥有自己独到的唱法,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体系去学习,从某一方面讲,这极大的促进了演员自身的个性发展。而当今的民族唱法重视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字音的演唱方面就显得含糊不清,但民族声乐的发展仍然是一种有益尝试。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创新成果,而任何成功的民族声乐尝试都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也就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民族唱法或是戏曲唱腔表演者,都喜欢运用唱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在表演过程中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则能更助于情感的表达。我们看过很多声乐学习者的演唱,声音很漂亮,不管是气息音准节奏都没有问题,但却不感人,这都是缺乏情感的缘故。当然很多时候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一个声乐作品并没有去认真领悟如何进行情感的抒发,更多的都是去注重声音、学习技巧。但如今很多歌曲、歌剧,如果我们单单依靠声音技巧,是无法细腻入微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而加上适当的形体动作和眼神的表达,就能够更加传神达意表现出一部好的声乐作品。在《唐声诗》中,任半唐说道:“歌者不可轻于启喉,必须自己真情自发,而后再有声词之吐,能先触发自己真情,自能宣达声与词中之歌情,以度于听众。”戏曲表演中眼神的运用,目不空发,手不虚指,去真正做到手眼身法步,那对于我们的声乐演唱学习者来说,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郭兰英,从小在晋剧戏班子里练就了唱、念、做、打的功底; 大家都熟知的中国著名歌唱艺术家李谷一,曾经也是湖南花鼓戏演员;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出生在京剧世家,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原系京剧演员。在他们的演唱中,就充分吸收了戏曲的演唱方法之所长,加以自己的想法改之,从而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在我的大学生涯中,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与川剧的相约,当我真正去接触,了解,学习后,是真正被戏曲的魅力所感染。如今戏曲演员在练声方面,采用民族唱法的“练声”去逐渐弱化了传统的“吊嗓子”;在呼吸训练方法上,采用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就是依靠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去控制气息:在共鸣上,将口腔、胸腔、头腔共鸣融为一体,再使用气推声而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运用这些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员在台上的演唱就能够更加从容,同时也延长了戏曲演员唱腔的“生命力”。著名川剧表演家田蔓莎就十分能够善于通过声音的控制去刻画人物。她不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至今我已看过三遍“川剧皇后”沈铁梅主演的《金子》,它作为一部有别于话剧的戏剧品种剧,带有浓郁的川剧特色,并且很好地演绎了川剧的艺术魅力。在语言和唱腔上,整部剧都用四川方言演出,大量使用独具四川特色的词汇,如“真感情要命,假感情要钱”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表演的同时,感受到四川“言子”的魅力。《金子》使用川剧传统的高腔,采取其独特的帮腔唱法,不仅抒发了演员的情感,又烘托了气氛、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扮演金子的沈铁梅院长,嗓音高亢又柔和,每一次的现场观看都不得不被她嗓音所震撼。收放自如的唱腔完美地诠释了金子的命运历程,同样为梅花奖获得者的黄荣华老师作为金子帮腔(领腔)也细腻透彻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推动剧情发展。《金子》使“川剧皇后”沈铁梅在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二度梅”奖的演出剧目,在川剧中的地位相当于《茶馆》在话剧中的地位。尽管《金子》作为国家精品剧、优秀保留剧目被大家所赞赏,但川剧与其他地方性剧种一样,仍然面临着人才断层,缺乏新鲜血液等问题,在许多川剧研究专家看来,川剧自有其生生不灭的基础。而目前振兴川剧的最大难题,就是将川剧普及化。将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年轻人去接受并喜爱这门传统的艺术。“只要观众走进来,我就有办法能吸引你。”沈铁梅说到。沈铁梅将中国川剧带进了世界艺术殿堂,她是第一个举办独唱音乐会的川剧艺术家,也是第一个运用西洋交响乐队伴奏的艺术家,她不仅对民族发声法进行钻研,更是将一些美声唱法溶入川剧表演中,也被称之为“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是把传统文化—川剧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第一人。而《金子》电影版的开播更是将川剧推向了世界。

三、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川剧)发展

被誉为“中国之莺”的著名花腔女高音及声乐教育家周小燕说到“中国人听来不觉得洋腔洋调,外国人听来有异国风味,它是现代的、中国的、科学的、可以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新声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将传统戏曲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同时也学习西方美声唱法的科学性,融合成新式的民族唱法。民族声乐正处于继承中发展状态,戏曲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在我看来是“各有其美”,而我们是应该去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音乐传统文化,才能够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个性与成熟。

[1]韩瑛.论民族唱法向戏曲唱腔的借鉴[J].四川戏剧,2010(03).

[2]杨韵.对中国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的再认识[J].艺海,2008(06) :75-76.

[3]黄韵.川剧女声唱腔基础发声探析[J].四川戏剧,2010(01).

[4]传统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的关联性分析[J].音乐创作,2016(06).

J616

A

猜你喜欢

川剧唱法唱腔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川剧版画传四方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