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助推民族音乐进校园模式探究

2017-01-28沈其昌郝梦菱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师进校园民族音乐

沈其昌 郝梦菱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37)

高师助推民族音乐进校园模式探究

沈其昌 郝梦菱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37)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加强了同高师音乐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了艺术教育发展的模式建设,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音乐教育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分析高师进校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归纳出民族音乐进校园的三个模式,即校外导师引导培养模式专业化、艺术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多声部编配助力合唱曲目建设。这三个模式将为民族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做出引导,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复苏。

民族音乐;高师;基础教育;民歌进校园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当得到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西方音乐的渗透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族音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教育领域也在其角度发挥作用,加大民族音乐教育内容,并协同高师音乐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各高师音乐院校也积极开启相关项目研究,并前往全国各地进行访问调研,自上而下地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专业化、体系化、普及化。其中,首都师范大学“民歌进校园”种子工程项目、武汉音乐学院在七一中学招收戏曲特长生和陈经纶中学从高师音乐院校寻求编配民族合唱音乐作品等,为高师助推民族音乐进校园提供了模式案例参考,将启发民族音乐的持续深入发展。

一、校外导师引导培养模式专业化

民族音乐在中小学开展进程相对缓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师资难以达到教学水平,很难达到专业的教育水准。很多音乐教师只关注日常音乐课程和音乐教材的教学,没有对其它领域的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和传授,导致民族音乐在中小学很难得到有效教学。与此同时,高师音乐院校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在民族音乐表现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准。如何将这两个教育阶段结合起来,成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关键问题。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一方面有利于高师音乐院校师生的实践和基层调研,同时更有利于中小学师生接触到较高水准的民族音乐演奏技法和相关文化。

2017年6月,武汉七一中学招收戏曲特长生,评委不仅有学校的音乐教师,同时还有省戏曲家协会和武汉音乐学院的专业戏曲老师。他们专业的评价和指导对学校的戏曲教育和学生的戏曲水平有很大的价值。以前很多学校不敢开展戏曲教育,是因为师资不足,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将高师音乐院校的专业师生同中小学进行交流合作,会引导培养模式的专业化。而高师音乐院校的专业师生将作为校外导师对中小学师生进行有效引导,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民族音乐的教学和传承。

二、艺术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关键,是先让学生的心里埋下民族音乐的种子,让它们接触到民族音乐,才能接受并理解民族音乐。但是,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各种消息及知识蜂拥而至,民族音乐的传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学生很难接触到民族音乐,更难说喜爱民族音乐。而高师音乐院校的艺术活动风生水起,各表演专业也种类齐全,音乐表演也丰富多彩。这与单调乏味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们课业压力繁重,显性课程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民族音乐的效果。如果能将高师音乐院校优秀的曲目和表演带到基础教育领域,将会激发学生们接受民族音乐并喜爱民族音乐。

2017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民歌进校园”种子工程在北京启动,并将北京市三十五中学作为第一所试点基地学校,举行了授牌仪式。这个项目在进行民歌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各中小学进行民歌的推广与教育合作,把学校的优秀曲目和表演带到中小学的舞台上,为学校带来一股艺术之风,吸引全校师生关注民族音乐。选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以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这样的互动交流会极大地吸引师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民族音乐的美。这样的艺术活动会给学校带来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民族音乐,会更加系统并且快捷。同时,这种模式还有中小学与高师的互动交流,优秀作品展演、民族乐团、民歌作品的来往也会给高师带来基层的艺术实践。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从长远的角度传承民族文化。

三、多声部编配助力合唱曲目建设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演唱表现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各个学校都将合唱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合唱也是一种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的有效教学形式。合唱是一种可以启迪学生智慧、发展音乐才能,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协同能力,营造良好学风、构建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如果将民族音乐采用合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民族音乐大多散落于民间,甚至有些曲调尚未形成规范的谱例,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大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编配声部的能力较弱,很难开展合唱教学,这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力量来进行这个工作。如果可以同高师音乐院校进行合作,既能给基础教育带来民族音乐的合唱作品,同时也会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陈经纶中学是一所在合唱教学中颇有成就的学校,其积极在世界各地寻求优秀合唱谱例。但在进行民族音乐合唱作品的收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该领域学校的曲库建设存在缺失。陈经纶中学从高师音乐院校寻找民歌作品,并辅助其将这些民歌编配为多声部的合唱作品,在合唱团中进行排练并演出,取得了很高的赞誉和评价。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会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从基础教育向高师进行反馈,来获得民族音乐进校园的良性循环。

[1]刘晓丽.武汉首次招收戏曲特长初中生[EB/OL].http://www.hb.xinhuanet.com/2017-06/04/c_1121083571.htm?from=singlemessa ge,2017-6-4.

[2]鲤鱼媒体.“中国民歌进校园种子工程”及“艺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wfr= spider&for=pc&context=%7B”sourceFrom”%3A”bjh”%2C”nid”%3A”news_3829095489951594396”%7D,2017-5-29.

J648

A

猜你喜欢

高师进校园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