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艺术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借鉴与运用
2017-01-28李海洋
李海洋
(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吉林 130000)
浅谈戏曲艺术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借鉴与运用
李海洋
(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吉林 吉林 130000)
中国民族歌剧源于西洋歌剧,而戏曲艺术为中国发展最为悠久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特点,如在戏曲艺术的创作上的故事性以及吐字唱腔,和表演上的虚拟性、唱念做打等,这些特点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而这种借鉴推动了中国歌剧的发展,而后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中国民族歌剧。
中国民族歌剧 戏曲艺术
中国民族歌剧属于中国歌剧的范畴,而“中国歌剧”是西洋歌剧在中国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西洋歌剧起源于古希腊,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以音乐为主体,以演唱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并将戏剧、文学、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黎锦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他的歌剧是运用中国本土民间音乐的特点,注重音乐原创性与戏剧变现性的统一,并结合西洋歌剧的表演形式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在“五四”之后中国作曲家开始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借助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创作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中国民族歌剧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紧紧抓住贴近现实的题材,将表现民族革命,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积极健康的主体作为创作的主要选题。与戏剧题材风格的统一,使中国民族歌剧逐步确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上可看到秦汉。下到社会发展的今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戏曲也在不断发展,更是将好几大种类合在了一起,组成的一种新的戏剧,他以情感为主的故事情节的在现,其中将武术、音乐舞蹈等等掺杂到一起,跟西方歌剧略有相似,但是为主不同!
一、中国民族歌剧对戏曲艺术创作上的借鉴
(一)情感上的
中国民族歌剧虽然是中国版的歌剧,但是在内容上依然保留了西洋歌剧的特点。西方是以演唱为主的,而初次之外均是为此服务的;而戏曲音乐则与其相反,虽然也有歌唱部分,但使他主要的还是突出其中的情感,在当时的国内因素的情况下,西方歌剧要想在中国行的通,必须要借助戏曲的情感,使得中国歌剧更加完善,符合人们的审美特点,快速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
(二)中国歌剧对中国戏曲咬字和发声方法方面的借鉴
中国戏曲自然亲切的咬字和发声方法已经在中国的歌剧中有了初步的运用,并且改善了秧歌剧中歌曲演唱时过于急躁、紧凑、以及地域性风格太强的局限性,也同时改善了外国歌剧的演唱方式、咬字等方面与中国本土演唱方式、咬字的巨大差异,有利用普通大众人民更好的更快的去接纳这个新的东西,有利于歌剧在中国的发展。例如在歌剧《白毛女》中演唱者借鉴戏曲演唱中发声方法与咬字,就很好的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就现在来看《白毛女》流行深广也得益于此,所以要想一个新的外来事物能够在本土发展,并且流行,必须要借助本土的东西,使其扎根,拉近与市民的距离,让我们不会感到排斥,并且慢慢发现他的美。
(三)中国民族歌曲对中国戏曲唱腔方面的利用
中国歌剧史上最为典型的就是《白毛女》这部作品,而在这部作品中即保持了自身独特特点又吸收了地方戏曲唱腔的特点,例如: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等,在这几种地区唱腔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创新,使得《白毛女》在采用《白毛仙姑》这个故事背景显得更加有理有据!并且在《白毛女》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及情节诉说上利用梆子腔的高亢激情,很好的表现了故事的内容与情感,为塑造完美的《白毛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毛女》这部作品很好的对戏曲的演唱方法、方式进行了学习,并且对中国语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利用,间接的衬托出了中国民族歌剧的优点,并且符合了大众人民的审美特点,为中国歌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有力的铺垫与推动!
二、中国民族歌剧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借鉴
(一)民族歌剧对中国戏曲中虚拟化表演的学习
外国歌剧中善用大型的舞台及舞台效果,在中国当时的国情下显得铺张浪费,有违当时所提倡的节约的特点,那么如何去简化这些舞台上的东西,却已然能够表达其作品想要的表达的内容那?在这一点上中国民族歌剧的作曲家利用了戏曲表演中虚拟化的特点,解决了外国歌剧在这方面不能融入本土音乐的困惑,不仅符合了当时勤俭节约的风气,而且也迎合了中国观众对传统表演方式的审美习惯,使其快速的发展 。
(二)唱念做打的借鉴
戏曲表演的“唱念做打”在歌剧白毛女也得到了初步的运用。《白毛女》以唱白交替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活动,借此更好地推动剧情发展。不仅不失歌剧的音乐性,在对剧情的推进和展开并让观众有更直接的了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本文中我对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戏曲的借鉴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主要对戏曲中情感、咬字、演唱方式、唱腔、虚拟化表演、唱念做打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表述,中国戏曲对中国歌剧的帮助非常显著,也推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我相信两者或有更多的交融,实现共同发展。
[1]编辑委员会.古本戏曲从书刊五集.古本戏曲丛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
[2]王镇苑.升蔚中国歌剧艺术之望—苍原的艺术成就[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
J60
A
李海洋 ,北华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