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器乐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7-01-28林健全

北方音乐 2017年14期
关键词:器乐乐曲乐器

林健全

(厦门市青少年宫,福建 厦门 361003)

在器乐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林健全

(厦门市青少年宫,福建 厦门 361003)

器乐学习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受到了越来越多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重视。器乐教学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让学生对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给他们以美的感受和启发,在学习中,陶冶情趣,释放天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整体的发展与提高。本文主要对教师如何在器乐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艺术教育进行了分析与实践总结,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器乐教学;学生兴趣;具体实践;审美能力

前言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中小学的器乐教学,将之视为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极好手段,在我国,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进入到学校的音乐课堂。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课程标准》: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器乐教学同画画、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审美教育为宗旨,要求教学中注重趣味性,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贯穿审美教育,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器乐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所谓审美,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器乐教学,由于它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更能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给予人充分的审美愉悦、审美享受和审美评价,在人的精神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器乐演奏是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音乐的二度创作,所以说器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器乐学习中,提高审美能力的实践与收获

如果说乐器和乐曲是器乐的“物质基础”,那么教学就是将这些物质基础转化为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实践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器乐时,将技巧融入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曲和乐器所蕴含的美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积极引导他们将这种兴趣坚持下去,成为“志趣”,在此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一)在器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作为器乐教学的物质基础——乐器,因其制造材料和发声原理不同,所发出的音色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悠扬婉转,有的低沉浑厚。作为器乐老师,除了自己的专业乐器教学外,还应对其他乐器稍作了解,知道它们的音色及适用曲目,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器乐欣赏课,结合生活及历史文学典故教学。例如埙这种乐器,其声浊而喧喧在,声悲而幽幽然,可结合典故“四面楚歌”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项羽率领的楚军被围困在垓下,四面响起了用埙吹奏的楚地民歌,哀婉悲切,楚军不攻自破,最后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们的音乐知识面,增长他们对音乐世界探索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器乐教学中,选择既适合学生学习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教学中,保护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需要长期练习的器乐学习来说尤其重要。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尤其对初学者,教师在选择乐曲教学时,应尽量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的练习曲,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流畅、优美,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这些音乐特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而且这种具有美感的“无障碍学习”,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掌握器乐技能的信心与力量。

(二)在器乐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器乐的学习需要眼、耳、口、手、足等多器官的协调发展,需要学生识谱、视奏、视唱等多种能力的发挥。只有在教师的正确讲解及示范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器乐才会表达出独特的音乐魅力:或如远山,起伏不平;或如小溪,蜿蜒曲折。钟子期评价俞伯牙弹琴“浩浩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海”,高山流水的故事不仅仅表达了“知音”的重要性,对演奏者高超的音乐表现更是有着严苛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加强学生对演奏技巧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乐曲所需的各种技巧,体会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多实践才能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利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表现能力。《新课程标准》: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内容紧密结合。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可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学习演唱,不仅对曲调比较熟悉,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用乐器来表现乐曲,便可以优美地表现出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在器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境中,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熟练的技巧表现出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给人以真正的审美愉悦。除此之外,举办公开课,对学生演奏的乐曲进行集中分析,或是通过举办器乐协奏会,让学生在观摩中相互学习,体会不同的演奏者所表达出的不同的音乐效果,甄别什么才是打动人心的美的音乐,都是提高学生审美表现能力的极佳的教学辅助形式。

(三)在器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八千多年前,人们用鹤骨制作成骨笛,夏禹时期,人们用芦苇做成吹管乐器“钥”,中国古老的乐器种类繁多,但都取材于人们常见或常用的材料,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当学生熟练掌握一门乐器之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器乐的美,“随地”取材,“随时”创造出独特的审美力。一片树叶,一张糖纸,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都可以用来“制造”美好的音乐。学生学习器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都要成为乐器演奏家,而是要把从学习器乐中培养出来的审美能力延伸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除了对乐器的延伸教学,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创造能力。桓伊闻梅香,于古寺月下,笛吹咏梅曲,反复三日咏叹,所成《梅花三弄》,千古流传;贝多芬遭遇不幸,作《命运交响曲》,扼住命运的咽喉,以示对命运的抗争,这些都是审美创造的典型作品。器乐教学中,教师应渗透教学音乐素养,乐句的组合,二十四个大小调的熟悉变换及应用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一段优美的旋律,一个小小的乐章,都是他们审美创造能力的尝试和探索,针对这些尝试及探索,教师应及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保护他们的创造兴趣,有针对性的分析和修改,让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得到质的提高。另外,学生对作品的演奏,也是他们审美创造能力的具体表现。郎朗用钢琴把《猫和老鼠》幽默的音乐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李云迪在演奏中恰如其分的融合了古典主义的纯净与浪漫主义的优柔,沈文裕则富有创造性的把《祝你生日快乐》这首简单的曲子用不同的变奏来表现,获得喜剧的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向演奏家学习,多听,多看,多尝试,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表演技巧中,在演奏中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融乐理知识、演奏技能、音乐欣赏为一体的器乐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目标,融音乐欣赏于器乐教学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感受能力;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积极引导他们从音乐中寻求“故事”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表现能力;利用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J62

A

猜你喜欢

器乐乐曲乐器
学乐器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媒介视角下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和发展
乐器
父与子
音乐审美对器乐演奏风格的影响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奇妙乐器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