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影像中国
——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为例

2017-01-28

南都学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长江纪录片文化

郜 扬

(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影像中国
——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为例

郜 扬

(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史上的两部以长江为题材的作品。《话说长江》的成功在于第一次将中国的母亲河完整地展现在国人的面前。而《再说长江》的成功则在于它将中国20年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展现给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话说长江》是在说长江,看长江,是在风光及历史、文化的范畴内展现长江,《再说长江》是从对长江的说与看,扩展到了思考,并开阔到了生态、人文、发展等多个领域。创作者让观众在影像中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见证了一个民族在时代变迁中被赋予的精神与价值,体现了纪录片反映社会变革的能力与方式。

《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社会价值;影像中国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是两部相隔20年的电视纪录片,具有连续的价值与意义。它们以发生的视角突出长江之新,以发现的视角突出长江之奇,以发展的视角突出长江之变,让观众在影像画面中见证了中国之巨变。

一、纪录片中的政治改革与中国风貌

在20世纪80年代《话说长江》拍摄期,中国刚刚提出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开始与世界对话。因此,西方文化的涌入对纪录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纪录片的理念和方法来构筑中国的民族形象。1980年拍摄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国内各民族间的关系中梳理出了当下中国的发展方向。纪录片的发展、创作与时政相连,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影响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话说长江》的拍摄就让中国观众第一次通过影像全面且直观地看到了一个国家的人文地理。纪录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正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话说长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了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影像作品。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所处的是一个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一个热情似火的时代,一切都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同样那也是一个刚刚从灾难和浩劫中走出来的民族,需要清理与重新接续精神命脉的时代。那时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憧憬着国家的富裕与强大。《话说长江》的慷慨激昂,让观众们看到了那条充满着活力的大江,看到了中国悠久且灿烂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国做出改变的决心和可能带来的变化前景。正如在纪录片的最后,创作者们对世界发出的呼声一样: “长江滋润着九州大地,和黄河一道培育着中华文化,它以浩瀚而甜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而伟大的中华儿女也会以非凡的聪明才智制定并实施治理长江的最佳规划。”[1]第25回这其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创作者们的期盼,更是几十亿中华儿女们的共同期盼。

作为《话说长江》的延续,《再说长江》拍摄于20年后。此时的中国展现出了焕然一新的风貌。国家的改革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无论是从人们生活所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还是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风貌与思想追求,都可以见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再说长江》的创作初期,创作者们就明确了主旨:“以长江沿岸风光地貌、风土人情的变化来反映中国20年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巨变。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部风光片,散文化的解说,让没走出过家门的老百姓看到了祖国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20年后的长江,沿途很多城市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早已不再神秘,所以《再说长江》就是以人为本、以纪实性的手法来讲故事,并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示长江的变化、祖国的变化以及人的变化。”[2]20年前的《话说长江》让中国形象走向了大众,而20年后的《再说长江》则展现出了中国的伟大成就,让人们以此走进了中国开启的新篇章。

20年,一个国家可以有多大的变化,从社会生活中可以体现,从思想观念上可以印证,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是中国发展变化的20年,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发展,甚至是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再说长江》就是以体现20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变化为总主题的,融合了自然与人为、经济与人文的艺术化形象“读本”。这其中既包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展现,又包含对未来可能拥有的发展前景的展望。不仅如此,它还传达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反映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展现出了中国繁荣富强对世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大河,这条体现了中国风貌的大河,它的变化与发展都蕴含了中国固有之精神。“20年,对长江只是一个瞬间,对中国却是一个时代,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重庆直辖、浦东开发。从20年前开始的转折改变了城市、改变了乡村、改变了生活、改变了观念。”[3]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那些逐渐消失或变化的场景、人物,都记录下了这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的就是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促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民生现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设备记录下这发展变化的辉煌成果。

二、纪录片中的继承创新与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4]而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可以有效地对国家文化进行宣传,它不仅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现状、历史文化等,还可以促使其他人更为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这个国家。纪录片所展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它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为之打上时代的烙印。《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就做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传播。

《话说长江》的创作者喜爱用历史文化来追溯一个城市的内蕴。第四回中,对剑门关的描述就是通过历史文化来延伸的:“古书《三国志》和《水经》对剑门关的险要形势都有记述,说它是历代兵家的必争、必守之地。但是描述最生动的要数李白了,他在《蜀道难》一诗里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第六回中对成都与杜甫草堂渊源的追溯,以及第七回中对峨眉山报国寺华严塔的惊叹;第八回中对古代“悬棺文化”的解释;第九回中有关大足石刻的描绘;第十回中奉节城与三国的故事;第十一回中湘西与屈原的故事;第十三回中,荆州与李白、诸葛亮的密切关系;第十四回中的洞庭与战役,岳阳与诗人的故事;第十五回中的文武赤壁;第十六回中秦始皇造就的庐山传说;第十七回中景德镇陶瓷遗迹的发现;第十八回中黄山与旅人的渊源;第十九回中南京“六朝古都”的来由;第二十回中扬州的历史文化渊源;第二十一回中,金山寺的传说;第二十二回中,无锡对范蠡和西施的见证;第二十三回中,上海和中国共产党的密切关系。创作者们将中国的民族文化都融入在了美丽的山水中。其实,早在战国时期,长江流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已经相当发达。而至今,几千年的时光过去,长江流域又铸造了许多这样让国人引以为傲、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民族文化。可以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摇篮,它所孕育出来的中华文化可谓是灿烂辉煌。但是,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通过资料的记载和影像的传播才能引发共鸣。《话说长江》就是以这样一幅宏伟绚丽的画卷,展示出了长江流域丰厚且深远的历史、人文与风光。它将一个民族的力量都融化在了这条母亲河的怀抱里。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所体现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质的精神文化。20年前的《话说长江》是“一次影像的盛宴,带给了人们澎湃的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一个个难忘的画面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时代印记”[3]。而20年后的《再说长江》则是对“20年前脚步的追寻。20年,历史中的短暂一瞬,而对于世纪之交的长江,却充满沧海桑田的意味。它的背后,是一个巨变的中国”[3]。因此,创作者们选择了先进的高清影像设备,使视线穿越时间和大地,掠过城市和乡村,随着浩荡江水惊涛裂岸、水滴石穿,从一滴水的朝圣,开始一条大江和中华儿女们的生命历程。《再说长江》作为《话说长江》的延续,展现的是新世纪的中国新风貌。《再说长江》是以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长江为载体,延伸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去的真实记录,它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可以说《再说长江》就是“江水孕育着的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新的情感和认知”[3]。

精神文化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所体现出的是人们在一个时代中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动力,更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的支撑。纪录片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只有在民族文化中融入对精神内涵的解读,才能对每个时代的人文、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其实,我国的纪录片在对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融会贯通这一方面也有不少的尝试。除了《再说长江》以外,《望长城》《舌尖上的中国》等作品,也都表现出了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其表现形式也是既典雅又时尚,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风貌,成为中国纪录片中的代表作品。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才能使中国所具有的深厚民族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体现出盎然的生机以及辉煌的前景。

三、记录片中的经济发展与中国实力

纪录片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可以影响纪录片的发展水平与走向,而纪录片则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方向。《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将经济与纪录片之间的关系演绎得十分生动形象,通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向观众展现了这一微妙的社会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逐步开始建立起了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体系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探索起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方向。”[5]中国期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将国家经济逐渐发展强大。20世纪80年代,作为政治载体的中国纪录片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体现和展望。

80年代初期,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的首要任务。因此,此时的中国纪录片无一不在展示国人的美好憧憬。《话说长江》虽然隶属于风光片范围,展现的是自然山水与文化古迹,几乎没有故事情节的展现,但是却蕴含了深厚的意蕴。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需要的是一种理想主义情怀,需要的是对这个时代和民族的审视与思考,需要具有史诗意味的纪录片给予这个时代的人们一种激励和一种憧憬。那么,《话说长江》就肩负起了这个重任,让人们敢于展望经济体制改革给国家带来的伟大成就。

《话说长江》通过影像体现出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对其发展的期望。在第十二回《长江第一坝》中,就讲述了葛洲坝的建造,并且详细说明了它的经济用途:“建坝前,这一段江道的货运量仅为400万吨左右。建坝后,三峡航道水位上升,其货运量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提高了10倍多。”“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年发电量达141亿度,强大的电流将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1]除了国家大型工程所具备的经济效益外,《话说长江》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工艺所能创造出的经济价值:拥有“20万人口的景德镇市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瓷业生产,全市有20多个大中型现代化瓷厂,年产量为我国瓷器年产量的五分之一”[1]。以及基础产业对当地经济建设的贡献:“太湖湖面开阔,饵料丰富,各种鱼类近百种,经济鱼类达30多种。太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商品粮的主要产区。人称它是富饶的‘鱼米之乡’。”[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最繁华城市之一的上海,虽然当时也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就已经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少的贡献。“黄浦江上有我国吞吐量最大的不动港,港内航道从乌松江导堤到黄浦江大桥,全长80公里。现拥有95个码头泊位和84个伏特泊位,还建有300多座仓库,全港同时可以停泊100多艘船装卸货物。”[1]20世纪80年代,国家渴望用一种宏观的视角向世界表达发展的决心。因此,《话说长江》在第一次全面且直观地带领观众领略母亲河的壮丽与恢宏的同时,使之有了对改革成果的渴求,并且激励了人们积极地加入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洪流中来。

20年后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一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长期、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也迅速提升。而纪录片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手段,需要对这样的国家巨变做出展现。拍摄于2003年的《再说长江》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20年来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而展开的。因此,“经济”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是,《话说长江》是用宏观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经济改革,《再说长江》用的是宏观和微观碰撞的方式来展现中国的经济发展。《话说长江》还是在展望改革的前景,《再说长江》则展现出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回顾整部纪录片不难发现,创作者们对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刻画十分具体、生动。其中第二十五集《灯火石头城》中就有这样一段对南京的描述:“20多年前的1984年,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5亿元;2005年拍摄本片时,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37倍,达到2413亿元。南京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710元上升到14997元,增加了21倍。”[3]关于华西村的描述:“从1961年到1971年的10年时间,这座小五金厂不仅为华西村实现了300万元的产值,也使华西村很早实现了农村工业化。30多年过去,村民们投资11亿元的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华西村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00亿元。”[3]第二十七集《创新浪潮》中对苏州的描述:“2005年,苏州的市区面积达到1650平方千米,城市经济总量超过4000亿,300多万投身于制造加工业的外来人口,数量超过全市总人口的2/3。”[3]对昆山的描述:“20年前,它还是苏州地区经济最落后的一个农业小县,1984年经济总量只有5.76亿元。2005年昆山以730亿元的经济总量,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3]这些都形象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只是长江变化的一个缩影,因为无论是从源头的生态保护到入海口的浦东崛起,从重庆新城的直辖到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奇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国家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变迁,还有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等,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如此,《再说长江》又通过一个个微观视角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变化。在第十三集《水火山城》中对重庆作展现时,就生动地刻画了58岁的重庆“苏大姐”的生活,“在 1997年以前,苏兴蓉的火锅店只是小本经营,重庆直辖后,城市和客源的发展使她一下子拥有了5家大型火锅酒楼和全国的200多家连锁店”[3]。第三十集《时速上海》中则讲述了季颖和李惠英这一对生活在上海的普通老夫妻,他们近50年的家庭收支记录,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从账本里可以看到,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3]《再说长江》是通过对平民生活及平民生存状态的关注来反映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话说长江》的成功在于第一次将中国的母亲河完整地展现在国人的面前。而《再说长江》的成功则在于它将中国20年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展现给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果说,20年前的《话说长江》还只是在说长江,看长江,还只是在风光及历史、文化的范畴内展现长江的话。那么,《再说长江》则从对长江的说与看,扩展到了思考,并开阔到了生态、人文、发展等多个领域。其实,它就是在以人文为主题,以故事为核心来揭示一个更广阔、更鲜活、更生动的新长江。”[6]

[1]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栏目组.话说长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再说长江》今晚播出:20年前风光片20年后故事片[N].北京晚报,2006-07-16.[2015-06-15].http:∥new.sohu.com/20060716/n44282056.shtn.

[3]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再说长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4]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第1版.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1.

[5]黄中平,等.十九集大型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改革开放30年纪实[M].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4.

[6]赵化勇.再说长江[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序.

[责任编辑:李法惠]

Image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Social Change—TakingStoryoftheYangtzeRiverandRediscoveringtheYangtzeRiveras an Example

GAO Yang

(School of Media,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StoryoftheYangtzeRiverandRediscoveringtheYangtzeRiverare two works on the subject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The success ofStoryoftheYangtzeRiverlies in first perfectly showing China’s mother river to Chinese. And the success of Rediscovering the Yangtze River is presenting China’s 20-year great changes an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to all Chinese, even all people around the world.StoryoftheYangtzeRiverintroduces the Yangtze River within the scope of scenery, history and culture. While Rediscovering the Yangtze River lays emphasis on thinking, and extends the subject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ecology, humanity, development and other fields. Their creators let the audience witness the great changes brought by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images, and let them feel the spirit and value given to a nation by changing times.

StoryoftheYangtzeRiver;RediscoveringtheYangtzeRiver; social value; image China

2016-08-09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主导性媒介范式变迁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YJA860006;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社会变迁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为例”,项目编号:2015-QN-002。

郜扬(1989— ),女,河南省济源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影视美学。

J902

A

1002-6320(2017)02-0065-04

猜你喜欢

长江纪录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长江之头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谁远谁近?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