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艺术的美学风格

2017-01-28冯宝江

北方音乐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有形真善美美学

冯宝江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浅谈舞蹈艺术的美学风格

冯宝江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舞蹈美学方面体现出了艺术的高度性,在大众艺术的今天优秀的舞蹈作品的舞蹈艺术美学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来,潜移默化的提升并改善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审美标准。

自我享受;有形而无形;真善美

歌德曾说过“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这句话的意思向我们传达了,艺术特殊的功能和力量,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这句话用在舞蹈艺术上就变成“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舞蹈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舞蹈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舞蹈艺术对旁观者来说,就变成了舞蹈美学,因从美的方面开始欣赏。细想一下,舞蹈艺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舞蹈美学精神开始渗透入我们的生活。舞蹈美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思想之中,并开始提升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意识形态。个人认为舞蹈美学精神有以下几个突出方面。

舞蹈美学的精神是一种纯粹的不参杂个人功利的自我享受的精神。早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希勒在他的著名《美育书简》中指出来,“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的协调起来,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不自由的。”也就是说,人只有自由了,才能抛开一切的强迫,得到真正的自由,这里所说的“游戏”,其实就是一种纯粹的个人主义精神,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远古时代的人类,白天打猎劳累一天,晚上把过剩的精力,一起跳舞,游戏。这种方式就是无功利性的,是一种纯粹的自我陶醉娱乐。在今天这种享受精神,是有必要得以发扬。王夫之写道“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 ,虽勤动其四肢而心不灵”这几句话体现了近代在一个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里,人们变得越来越世故,做事更多的和利益联系在一起。舞蹈艺术也变得如此,现实中舞蹈艺术家的创作上应该追求一种自我享受,自我陶醉的美学精神,而不是追求不朽和功利。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伟大的“诗仙”学习,在历史上李白因敢于说真话,实话,得罪君臣被贬,但他的诗歌却流芳百世,“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花间一壶起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等等,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均出自李白在饮酒后的诗歌,酒后吐真言,没有过多的顾忌,写这诗歌的时候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陶醉,而不是做作,不参杂任何功利性和目的,所以在今天我们读他的诗歌的时候也是一种享受,好的艺术,在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应该有一种自我享受和陶醉的美学精神,舞蹈美学的精神亦是如此。如舞剧,《大梦敦煌》四幕中,月牙付出生命代价救莫高,被父亲错杀后,悠扬的小提琴声配着莫高和月牙的舞姿,仿佛音乐拉在我们的心弦上,让我的心情随舞者的舞蹈起伏,感受到荡气回肠的悲壮爱情。体现出了舞蹈创作者、舞者、观众和剧情融为一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舞蹈艺术的精神享受。

舞蹈美学精神是一种有形而无形的美学精神。中国的诗、画、文、赋、书法、建筑、戏剧等无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舞蹈美学的精神也不例外,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诗格》中,把诗分为物境、情景、意境三个境界。如在舞蹈作品中用肢体所表现的情境,以及舞台上应用别的艺术形式体现的物境,就是有形的即物境和情景。通过肢体和舞美传达的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就是我们统称所说的无形即意境。有形的舞蹈美学精神是一种可以视觉感知的,如当代舞《进城》以一种写实的表现手法,贴切社会当下的现状取材,表现了乡下人进城打工,对城市的陌生和工作状态。演员的舞台展现出,农民工着装朴素,工作勤恳,和最后更写实的音乐歌词“离开家乡爹和娘,背起行李走远方,酷暑寒冬多保重啊,打工路上自己闯,谁叫咱是男子汉,顶天立地要坚强,莫忘爹娘养育恩,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多流汗水莫流泪,遇到困难莫忧伤,风里雨里莫言苦,再苦再累自己扛,人生就要立大志,艰苦创业记心上,等到咱创业成功时,风风光光回家乡。”抑扬顿挫的旋律、歌词、舞蹈、完美的结合,呈现出了当下农民工生活的一种状态远离家乡、无奈、艰辛、坚强,和观众产生共鸣,使作品显得完美。其实这种有形的舞蹈美学精神,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诗、乐、舞三者一体,才是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这个作品与古代的最高艺术形不谋而合,使其作品在最后画龙点睛,配上歌词,达到高潮,升华了整个作品的艺术地位,从而这部有形的舞蹈作品中舞蹈美学的精神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再如佟睿睿编导,王亚彬表演的《扇舞丹青》把中国传统的舞蹈美学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曾有人这样评价“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的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这几句 给予作这几句 给予作品高度的评价和概括,由此看出无形的美学精神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这个作品借用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手法,使我们感受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虚实结合,真切感受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用了古典舞的,拧、倾、圆、曲、几个基本体态表现出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 这种无形的舞蹈美学的精神同样也在我们心底深深扎根。有形而无形的舞蹈美学精神,在舞蹈美学精神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由情,景交融转化到意境的最高境界,若隐若现,有限到无限,不设不施,通过舞蹈的形式,使观众感受到这种有形到无形舞蹈美学的精神,更体会到中国舞蹈艺术的魅力。

舞蹈美学精神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真”是真理,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善”是善良,道德,具有社会属性。“美”是存在的一种评价,升华为一种审美活动。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和谐统一,“真”是“善”的前提,“善”是“真”的转化,是“美”的桥梁,只有“真,善”,才能体现出“美”的高度,“美”又是“真”和“善”的统一。舞蹈美学精神中真、善、美是浓缩了生活,而高于现实的,舞蹈美学精神的“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再现,而是通过舞蹈艺术家正确对生活本质的感受,经过创作性劳动,提炼加工,把舞蹈艺术家内在和外在的“真”提升为舞蹈艺术的“真”,化“真”为“美”。“善”舞蹈美学精神中的“善”是舞蹈艺术家通过“真”而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道德说教,而是需要舞蹈艺术家把自己正确认知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念融入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来,在“真”中体现着作品“善”的情感色彩,即化“善”为“美”。王充《自纪篇》提出“为世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个部作品在社会中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作用,也就是“善”的重要性。舞蹈中所体现的“美”就是在“真”,“善”基础上,使观众在视觉上看到的美,听觉上感受到的美、心灵净化的美。在《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这样形容真善美“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去,只有这类文章才可以达到清晰完美,也才值得写、值得读。”引用到舞蹈上也是同样道理。例如,舞蹈作品《中国妈妈》高度体现了真,善,美舞蹈美学的精神。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个被日本人遗弃在中国的小女孩,被中国妈妈所收养。反映了中国母亲博大的胸怀,亦善之举无私抚养日本孤儿的大爱。通过作者巧妙的编排,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的高度,使观众也受到舞蹈美学精神之精髓。

舞蹈艺术在当下对大众来说,不再是一种陌生的艺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滋生出一些新的舞蹈种类,在众多种类的舞蹈艺术中,必然会有不同舞蹈美学的精神出现,身处当下舞蹈种类繁多的这种状态下,作为舞蹈工作者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发现新的舞蹈美学的精神。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85.

[2]彭吉象.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晶.试论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

[5]高宁.论真善美关系相对说[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J712

A

冯宝江,男,讲师,山西运城,太原幼儿师范学校,硕士,研究方向:舞蹈。

猜你喜欢

有形真善美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外婆的美学
未定义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纯白美学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