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家庭文摘

2017-01-28

民族大家庭 2017年4期
关键词:晏子潜规则老百姓

大家庭文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日报》:和国家一起成长

前不久,有位旅居美国的台湾老人写下《到上海的新体验》一文。文章说到一个细节,那就是他第一次使用“久闻大名”的支付宝,让他大为吃惊的是其普及性,“连地铁车票充值机,甚至是路旁饮料贩卖机也都可以用支付宝,等于钞票了。”他更举例感慨上海人的热心热情、主动帮忙和礼貌修养,这些“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让他感叹自己“这次算是土包子了。”

这些年,国家的成长进步日新月异。然而,现实中也总有那么一些人,面对国家的成长只是围观凑个热闹;有的做局外人,看起来激动,讲起来生动,做起来不动;更有甚者,只喜欢指指点点,专挑刺找毛病揶揄,等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国家的成长,该怎么办?和国家一起成长是最好的选择。和国家一起成长,就是要一起去经受成长的艰辛和跋涉,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加油干;就是要一起去经历成长的纠结与阵痛,共同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和困难;就是要一起去感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和荣光。和国家一起成长,多谢理解和支持,就会少些埋怨和指责,少些嘲讽和挖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和国家一起成长,我们的心胸、视野、境界和格局便会随之成长。

《人民论坛》:哪些官场潜规则亟待根除

《人民论坛》2017年6月20日刊登学者郭文亮的文章说,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官场潜规则花样繁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灵活变通”。现实生活中,某些官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非但不去严格遵守规则,反而绞尽脑汁、用心琢磨怎么任意解释规则、“灵活变通”规则,使其为己所用,又不会被发现违规。二是“打擦边球”。一些工于钻营的官员把“擦边球”应用于官场谋私利,却无往而不胜。官场上的“擦边球”就是刻意利用一些规则的弹性空间,做一些违背规则的事,但又不会被抓住把柄而成功谋得私利。三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潜规则,就是某些官员为了规避上面政策的约束,刻意搞一些小动作,把上面为民谋利的政策扭曲成为己谋私的对策。四是暗箱操作。正常的明规则一般都是光明正大、公开透明的。这不仅体现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更体现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但某些官员为了达到谋私的目的,利用手中的权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各种程序照走不误,但私下里却瞒天过海、另搞一套。五是真戏假做。某些官员一边大讲遵守规则,一边行动上又破坏规则。或者说,规则是讲给别人听的,拿给别人看的,自己遵守不遵守,那是另一回事。总之,规则是有的、那也是真的,但实际上却是真戏假做、以假乱真,最后还是明规则被潜规则所取代。

官场上盛行的潜规则所造成的危害,绝不在几个大案要案之下。文章提出,从严治党必须用明规则替换潜规则,在防堵潜规则时,只有将肇事者与纵容者同时加以严惩,才能真正达到用明规则替换潜规则的目标。

休闲农业的主体应当是农民

农业部办公厅2017年5月27日公布《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文件要求在下半年进行一次全国摸底。就农业部最新公开的数据看,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营业收入已超过5700亿元。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发展休闲产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适度资金支持。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谁是休闲农业的主体,现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进资本公司,是资本下乡,基本上是景点的运作方式。这个模式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排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甚至用围墙将农民排除在外。

SPSS19.0统计,计量资料给予的检验方式是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直被视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的重要举措。朱启臻说,实际情况是,大公司进入休闲农业项目更容易得到支持,而农民获得支持较难。休闲农业不能排斥农民,甚至排斥农业。现在很多公司搞的休闲农业,已经和农业没有关系了,只是以农民的名义,比如有些公司搞的葡萄园,就见不到葡萄,只是拿了大量的国家资金补贴,大兴房地产,搞度假庄园。

摘自《经济观察报》

《人民日报》批“官油子”:党内是容不下“巧官”的

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

吕坤所谓的“巧宦”,现今并未绝迹。“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外,他们不愿担当,遇事要么“绕着走”,要么“打太极”“踢皮球”;对内,他们则如“川剧变脸”,尤其善于揣摩领导意图,一切按上级脸色行事。

遇上“巧官”,百事难办。他们身居重要岗位,把握一处室或某部门“关口”,也许职务不高,但权力不小、脾气挺大。业务到了“巧官”手中,“卡壳”是常事,敷衍属正常。这些实实在在的“中梗阻”,让人惹不起、绕不过,打交道费劲、办业务误事儿。

一直以来,党内是容不下“巧官”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巧官”在党内没有市场,既要立明规矩,加大追责力度,把混日子的赶下去,让无为者无位;同时,激励保障机制也得跟上,只有让担当者无忧、干事者有位,才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浪潮中击楫勇进。摘自《人民日报》

晏子的“小善”

晏子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有一年冬天特别冷,身为齐国丞相的晏子外出公务。马车经过一条小河的时候,传来一阵嘈杂声,不明就里的晏子下车看个究竟。原来是一群老百姓光脚丫子,正在涉水过河,冰冷的河水冻得一群人直咋呼。晏子心中不忍,叫来自己的马车,将在河边等待的老百姓拉了过去。老百姓对晏子爱民如子的做法感激涕零,并且口口相传大为赞赏,晏子在齐国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愈加高大起来。

第二年的冬天,天还是那么的冷,晏子再一次经过那条河,又碰上了一群老百姓在赤足涉水过河,晏子还是和一年之前一样,让马车将他们拉过河去,晏子的行为也再次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晏子两次载老百姓过河的事情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孔子对晏子的做法非但没有些许的褒奖,反而是嗤之以鼻。孔子义正词严地指出,晏子的行为第一次尚算得上可圈可点,第二次就有点沽名钓誉了。作为一国之相,重复如此的“小善”只不过是妇人之仁,对老百姓的生活于事无补,脱不了为自己赚点儿政绩的嫌疑。如果晏子是一个心中有百姓的丞相,一年之后就应该在那条河上架好一座桥,让百姓不再受赤足涉水之苦,这才是一个称职的丞相应该做到的。

其实“小善”可以有,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小善”,没有从根本上去替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小善”不一定是“善”。摘自《志苑》

网络搜索会让我们变笨吗

《财新周刊》第21期刊登黄扬名的文章说,搜索是人们使用网络时最经常的活动,只要你会使用搜索引擎,基本上就会变成专家。不过也有很多人想,网络是不是让我们变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Besty Sparrow做了一系列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她让参与者接触一些有趣但一般人通常不知道的新知(例如:鸵鸟的眼睛比它的脑还要大),实验参与者必须把这些内容输入电脑。实验组被告知,他们输入的内容会被储存下来。对照组则被告知,他们输入的内容不会被储存。在事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现,实验组因为认为信息会被储存下来,所以对这些新知的记忆表现比对照组要差。这样的结果符合一般人的印象:在搜索时代,记忆真的是装饰品。

此外,对于要搜索领域的背景知识之多寡,会影响人们搜索信息的方式。如果人们对于要搜索的知识不具备太多相关知识,很容易受到搜索结果的玩弄。至少到目前为止,搜索引擎还没有办法帮你判断信息的正确性。所以,仰赖搜索引擎,可能会让你成为一位自以为学富五车的专家,而实际上,你其实连皮毛都无法掌握!

六种病最适合看中医

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脾胃病: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感冒发烧这些急性病有绝对优势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复杂慢性病: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病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晏子潜规则老百姓
晏子不辱使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晏子使楚
老百姓的微笑
老百姓的话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晏子使楚
潜规则
晏子辞退高缭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