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与音乐

2017-01-28丁佳楠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
关键词:共性人心阴阳

丁佳楠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阴阳”与音乐

丁佳楠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将音乐按地理区域划分,可以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九大音乐区,在各区之中的音乐具有一定的共性。然而这九大风格迥异的音乐区之间真的就是划分的极致?本文以一种仅次于“太一”的观点——“太极”,来对世界性的音乐进行探索与假设。

音、人本思想、阴阳、假设

没有人知晓音乐真正的诞生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猜想。没有人能确定什么是音乐,但是我可以假设。有一位美学家说过“得到音乐的瞬间,就是失去音乐的瞬间。”当我们以旋律为界定音乐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没有旋律的音乐;当我们以节奏为界定音乐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失去没有节奏的音乐……著名钢琴家赵晓生老师以“太极”为灵感,创造出了“太极音乐”。笔者也从相互对立又相互交融的“阴阳”之中寻得灵感,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中的次级存在——“阴阳”为音乐的共性,对音乐进行探索与假设。

一、“阴阳”与音乐

太极生两仪,两仪分阴阳。“阴阳”是我国道家的一门重要哲学思想,讲究: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阴阳”一般是一个整体,以相互转化,相互孕育,相互对比,却本为同根的形式阐述“阴阳”。音乐也是一般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阐述属于音乐的本质——一种人创造出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声音或形式。“阴阳”可以分化为“阴”与“阳”,“音乐”也可以分为“音”与“乐”。由“阴生阳,阴生阴,阳生阴,阳生阳”可推“音生音,音生乐,乐生音,乐生乐”。

中国古代“音乐”和“阴阳”一样都是拆分的——《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形象一点,可将音谓之自然之声,乐谓之人心之声。“音”与“乐”本为不同之物,却如同“阴”与“阳”,虽然不同却同生,同根,同育,同立。

音生音。将自然之声顺其自然,自然将演化自然之声。“风声”演“鹤唳”、“微风”化“柳动”…自然之音包罗万象,无音也为音。寂静的山谷是自然之声,沉默的黑夜也属自然。微风拂过河、流、湖、泊、海所得之音皆为自然之声。而引动自然之声者,皆为自然。可谓以自然生自然、以音生音。

音生乐。音乃自然之声,乐乃人心之声。《礼记·乐记》记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即“心物感应说”,人心之声皆感于自然之声而生。《高山流水》是感于高山流水之声而生成的人心之声;《百鸟朝凤》是感于百鸟之鸣而所作之声……自然之乐皆因人心感于自然而作。乐皆为人心之音,却源于自然,可谓自然生人心、以音生乐。

乐生乐。乐乃人心之声,而以乐生乐则是思想之声。乐不光是可为音,亦可以为乐——以人心定人心。孔子主倡乐、墨子主非乐、老子主至乐;嵇康有《声无哀乐论》,刘勰有“心物感应说”……音乐不止有外在之音方为音乐,内心思想的声音亦可以为音乐,即思想上的音乐也是音乐。以人心创思想之上的音乐,可谓以乐生乐。

乐生音。乐可以理解为思想,而以乐生音则是思想创造自然之音。思想如何创造自然,认同即可。何为自然、何为音乐、何为思想…都是人心内定之产物,如此人心之思想为何不能创造自然之声。水之声、雨之声、风之声、火之声……皆为自然之声,却皆为人心所定。所以思想可定自然之声,可谓以乐生音。

“音生音,音生乐,乐生乐,乐生音”。此乃循环,由此及彼,循环往复,亦与“阴阳”相通——“阳生阳,阳生阴,阴生阴,阴生阳”。可见音乐和“阴阳”一样都属于高深的哲学范畴,只不过音乐因为有了体现的形式——音乐,才不被更多的哲学家所关注,然而却无法忽视音乐的哲学性。“阴阳”之中的“阴”与“阳”可以作为一种世界万物的共性条件,那么“音乐”之中的“音”和“乐”是否也是所有音乐的共性。

二、音乐之“音”

音乐遍布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然而音乐的形式却各不相同。中国的京剧、美国的流行音乐、法国的歌剧、德奥的交响曲、非洲的节奏音乐……这些音乐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的只有节奏没有旋律,有的只有旋律无节奏,有的纯人声,有的纯器乐……但是,却无法逃脱一个重要的因素,或者说一个狭义上的音乐无法逃脱的因素——音。

从时间上看,无论是中国的音乐之祖——传说之中的女娲、伏羲、神农氏;还是西方音乐之祖——亚当的第八代子孙犹八。他们所创造的音乐都是有音的,或许他们创造出来过人所无法听到或者表现出来的音乐,但是我们却不认为它是音乐。时间继续,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有音,中世纪时期有,文艺复兴时期有,巴洛克时期有,古典主义时期有,浪漫主义时期有,20世纪有,现在也有。音是音乐的一大界限,在没打破这个界限之前,音乐都会有音。

从空间上看,世界各地的音乐都有音。亚洲的祭祀音乐有,美国的流行音乐有,非洲的打击音乐有,欧洲的宗教音乐有,文莱人的土著音乐有,日本的的歌舞伎音乐有,德奥的歌剧、交响曲有……将整个世界囊括,各个地区能被承认是音乐的音乐都有音,或许其中有些只要动作,但是那已经无法被人们认同为音乐了,所以目前在空间之上,音依旧是音乐的共性之一。

从形式上看,从人类诞生到现在的的所有音乐种类之中都有音。中国的京剧、黄梅戏、梆子腔、中国式摇滚有;欧洲的歌剧、清唱剧、安魂曲、交响诗画、交响套曲、奏鸣曲也有;黑人的打击乐、蓝调、POP、爵士有;现在的20世纪音乐、水乐、纸乐、电子音乐、在线音乐、运用AR技术的音乐游戏、网上虚拟合唱团等等,或许人类从最开始的敲打石头,演变成了弹奏乐器,更变成了虚拟音乐,然而这些统统都没有办法离开音,他们都被音限制在一个大圈子里,不突破圈子,音就是音乐的必须。

面对全世界的音乐去推演共性无疑是困难的,但是反过来从音乐的源头去确定音乐的共性无疑是准确且便捷的。相信音对于音乐的重要性也是无法忽视的,音乐之“音”是音乐的根基。

三、音乐之“乐”

音是音乐的根基是肯定的,但是却不可忽视音乐之中仅次于音的乐。在古代音是单指声音,乐才是令人感觉享受的音乐,并且无论从时间、空间、形式上看,音乐必须要有音才可行,然而真的没有不是音的乐吗?如果是狭义的音乐概念自然没有,不过广义的音乐概念上,却是存在的。

乐可以是由音拼凑而成的集合体,或许可以将其他物件加入其中。如:人声可为乐,丝竹可为乐,天地万物皆可为乐;然而必须有音,并且音必须占主要地位,不然就不再是乐。如:重意境的行为艺术,重思想的辩论,重剧情的电影。他们都存在音,然而却因不再以音为主,不在是乐。可见乐需要以音为主,或者说专注于音,研究于音。

约翰·凯奇的《四分三十三秒》没有音,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为行为艺术,然而《四分三十三秒》不是音,却不一定不是乐。因为《四分三十三秒》符合乐的一个主旨,以音为主。虽然形式上没有音,但是《四分三十三秒》的思想与意识形态之中全是音。狭隘的音乐会不认同《四分三十三秒》,但是广义的音乐却能将其包纳。

何者为乐,定者为人。音乐思想就是思想上的音乐,而思想上的音乐可以进而投射到实质的音上面形成被广泛认知的音乐。庄子提倡的“天籁、地籁、人籁”将音乐分为三个级别,也将声乐与器乐的等级以他的音乐思想来界定,为当时的音乐发展提供了他的一份力量。而老子的“大音希声”也为当时打开了一条,化繁为简的新道路,更为约翰·凯奇的《四分三十三秒》提供思路与理念支撑。

我国的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纯律都是十分重要的律制思想。我国的音乐也都随着这些思想的影响,衍生为中国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西方的音乐思想受基督教影响,追求上帝与极致的单纯形成了圣咏;追求庄重与华丽形成了多人唱诗班与巴洛克式繁华的和声。

乐不光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音乐,还可以理解为人认同。音乐起于人,发于人,终于人。好似行为艺术的《四分三十三秒》如果被人认同为乐,那么它不是也是。

四、结语

本文探讨的是世界范围内,音乐的共性问题。而得到的假设认为,音与乐犹如“阴阳”——由两部分组成,虽然可以独立存在,却只有在合二为一时方为本真。

目前认同的音乐必须含有“音”,而身为“乐”,必须为人所定义并认同。所以“音”为自然之声,“乐”为人心之声。“音”与“乐”犹如“阴”与“阳”必须合二为一方为“音乐”和“阴阳”。

音乐与阴阳的相似之处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学生本次尝试将音乐与阴阳的共性相关联,并以“音”和“乐”两点作为音乐的共性去验证世界性音乐的共同。“音”与“乐”作为音乐的关键,笔者相信目前的音乐之中不会有超出者。■

[1]《礼记·乐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梅梅.嵇康与《声无哀乐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4.

[3]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M].人民音乐,2007,05.

[4]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共性人心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愿得一人心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