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探寻 盛世经典
——第五届区域音乐研究暨首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1-28贺昌坤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乐舞音乐文化

贺昌坤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丝路探寻 盛世经典
——第五届区域音乐研究暨首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贺昌坤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丝绸之路”在21世纪的今天已不断得到拓展,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针对“丝绸之路”的乐舞文化形态研究亦是学界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旨在对第五届区域音乐研究暨首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进行整理归纳。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

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中心”及《乐舞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五届区域音乐研究暨首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8日至11日在古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隆重召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百余名代表分别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近三十六所高校。围绕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展开了历时二天的会议议程。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共计60余篇学术论文。

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于2017年10月9日上午八点在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举行,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和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游旭群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开展有关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言权。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乐舞文化,有利于促进东西方乐舞文明之间的广泛交流和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凝聚国内外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研究力量,推动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与会代表分别宣读交流自己的论文。这些论文不仅涉及的领域宽广,还为我们深入了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集中体现了近年来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在宗教仪式相关的乐舞文化研究方面,祁明芳《“敦煌俗讲”的活态呈现与学理关系的意义生成——论凉州贤孝与佛教俗讲的渊源问题》从历史文献的解读和田野调查的角度出发,对敦煌变文和凉州贤孝的文本形式及关系进行探究,并从学理上进一步推进凉州贤孝的当代研究。叶明春《东晋至隋唐佛经中的“迦陵频伽”与净土信仰》一文试图就“迦陵频伽”与东晋至隋唐兴起净土信仰进行比较研究,对“迦陵频伽”在佛教经典中的不同场合及过程衍变予以说明。杨民康《从吴哥窟早期乐舞壁画看东南亚乐器的印度文化发展轨迹——兼涉佛教音乐传播的几点比较》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指出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传统乐器中包含了明显的印度化发展轨迹,并包含三条主线。文章为追溯此类文化现象原因,还进一步涉及到佛教音乐北传、南传过程及传播状况的比较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以佛教音乐为切入点进行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还有贾冬《对大相国寺佛教音乐中扛鼓源流的几点浅思》、汪琳《丝路佛教圆形思维下的肢体语言解悟》、胡晓东《从国家认同角度看汉传佛教音乐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为例》等四篇文章。

丝绸之路各民族乐舞文化形态研究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此次会议宣读论文数量最多的一个领域。与会论文基本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汉族乐舞文化形态的研究。此部分又可具体细分为二个不同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陕西为中心展开的乐舞文化研究。李宝杰《陕北唢呐的民俗场景应用及曲牌类型》对陕北唢呐的民俗场景以及曲牌在不同场合中的差异性进行较为细致的剖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陕北唢呐提供帮助。程天健《丝绸之路起点上的长安乐舞探究——以西安鼓乐和唐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例》以西安鼓乐为研究对象,对其前世今生进行细致分析。并以唐韩休墓乐舞壁画为依据,对西安鼓乐进行更为深刻的考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党允彤《西安民间舞蹈艺术博览》以西安地区的本土民间舞蹈为视角,对其形式种类、艺术风格、文化内涵、时代发展予以说明,指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下,继承和发扬西安本土的民间舞蹈的重要性。此外,还有孙卓《传统的缔造——秦筝(当代陕西筝派)的“复兴”》和辛雪峰《20世纪秦腔改革的三大模式》两篇文章,分别从秦筝和秦腔两个不同角度,对陕西民间乐舞形态进行细致的考述与剖析。

第二个方面是以甘肃为中心展开的乐舞文化形态研究。师立军《甘肃永靖傩舞戏调查研究》和周青《甘肃秦安蜡花舞蹈形态及风格分析》两文分别借助各自的地域优势,从民间舞蹈的视角为切入点,对甘肃民间舞蹈形态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徐富平《丝绸之路甘肃段乐舞文化研究项目立项思路及课题研究现状》则是为我们研究甘肃乐舞文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王文仁《河西古代乐舞文化的历史地位》从历史的角度,对河西乐舞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地位做出详尽的描述。尚建科《陇中年节文化中的通渭小曲》一文对通渭小曲的形式、涵义以及发展态势进行细致剖析,指出通渭小曲的音乐结构、文化内涵及传承方式有待学界进一步去发掘研究。此外,结合自己的地域优势,对某一地域的乐舞文化形态研究的还有李敬民《论湖南大筒音乐“三派六支”形成的历史地理与语言基础》、汪雪《天梯遗音——张义堡宝卷音乐田野调查报告》、杨秦生《丝绸之路视域下的陇东秧歌文化研究》、李豆豆《浅谈山西民间神鬼类舞蹈》、张寅《西域屯垦中的音乐事象及相关思考》等文章。

民族乐舞文化形态研究的第二个部分即是少数民族乐舞文化形态研究。苏娟《青海世居少数民族婚礼仪式的音乐人类学思考》和戴虎的《仪式视野下塔吉克婚俗中的舞蹈现象阐释》分别从从不同角度对少数民族的婚礼仪式音乐文化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此类音乐文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呼吁各界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保护。张鹤《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人生仪礼音乐之共性》从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人生仪礼的音乐形态研究为切入点,对不同种类的人生仪礼仪式歌的旋律进行比较研究,为学界了解仪礼音乐共性的现象以及缘由,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张芳《甘南舟曲藏族采花节“朵迪”乐舞文化形态探索》以实地考察的方法为切入点,对甘南舟曲博峪乡采花节以及当地宗教与采花节的节日实质、宗教与“朵迪贡边”乐舞的关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究。李媛《回族舞蹈语言多元化背后的文化内涵》一文以回族舞蹈语言所呈现出的多元化现象为基点,细致梳理分析了回族舞蹈语言的多元化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以“花儿”为专题的研究包括:马晓红《源与流:宁夏回族“山花儿”文化内涵及特征管窥》、马恒辉《试论六盘山花儿中衬词旋律的结构功能》、李国顺《青海丝路“花儿会”遗存及其现状述略》、马成翔《新疆回族“花儿”调式研究及艺术特色》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地域的“花儿”的文化内涵、结构功能、调式调性及形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与探究,同时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的独特魅力。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教育、传承对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致远《六盘山花儿歌手培养模式研究》以六盘山“花儿”这一歌种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高校区域优势,指出对六盘山花儿歌手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对此文化遗产进行细致的保护与研究的紧迫性。路明《塔塔尔族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指出塔塔尔族传统民间舞蹈作为塔塔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翟清华《浅析丝绸之路上西域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之径——以新疆博州蒙古族萨吾尔登为例》从田野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萨吾尔登舞蹈该如何由田野走进课堂教学。并探寻当前西域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为丝绸之路上西域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指明方向。王州《二十一世纪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前瞻性思考》一文基于“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和社会需求,多方面、多层次对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做综合思考,以此来促进二十一世纪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燕仲飞《河西走廊东部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现状考略》和刘晶《多元文化视野中甘肃传统民歌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对河西走廊东部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其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令人堪忧,关注裕固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困难与挑战。刘芬《〈中国音乐史〉与博物馆参与式教学探析——以丝绸之路上的音乐物质遗存为例》一文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此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图像壁画、史料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普遍较为重视的方面,此次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中有7篇直接涉及该领域的研究。金经言《古印度音乐文化——〈图片音乐史-古印度〉概要》一文结合《古印度》一书的绪论及其中8幅图片等资料,对古印度的音乐文化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任宏《简谈西传路上的笙、竽——以图像壁画为例》以图像壁画探究的形式对汉、唐期间丝绸之路沿线壁画图像中的笙、竽类乐器的文化属性与外部形制变化以及传播趋势进行剖析探究。王冰《大地湾乐舞地画主题考释》一文指出大地湾地画实际上是对原始屈肢葬俗的再现,并对上层、中部、下层地画的含义和功用进行细致分析,为学界审视大地湾地画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线索。崔玲玲《生态学视角下的图瓦乐器构成与声音表达》从生态学视角对图瓦部分乐器进行描述分析,对其乐器的制作、使用这一文化主体与所处的人文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乐器的多方面深层文化内涵予以说明。饶文心《西亚北非乐器的弦鸣乐器类属》一文剖析了西亚北非乐器生态区中的分类以及类聚分区问题。并解释了乐器生态区类聚的多方面原因,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西亚北非乐器生态区的弦鸣乐器类属奠基。贾嫚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天籁之音》一文中从东西音乐交流的角度,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吉尔赞喀勒墓出土的箜篌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箜篌提供帮助。王晓平《近十年来西安鼓乐研究的新拓展》一文对长期以来西安鼓乐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梳理,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东西方文明交往视野中的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传播研究,在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张敏《音乐外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运用研究》以音乐外交为视角,指出音乐外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界对此方面研究的不足等问题。马瑜慧《“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西部电影音乐文化辨识度的意义》则以电影音乐为切入点,指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文化促发力为电影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张娟《知青歌曲中的俄苏风格》一文分别从类型与特征、形成原因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对俄苏风格知青歌曲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究,将知青歌曲这一特殊的历史音乐现象纳入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论域中。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方法论研究对于研究丝绸之路乐舞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荃有《探寻丝绸之路音乐研究的现实路向》和高贺杰《敦煌乐舞文献研究初探》分别对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解读,并为学界提出新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张君仁《三重印证与多维比较: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路径》则更为具体的提出“三重印证”的研究方法,即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图像资料以及田野考察资料的相互印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丝绸之路乐舞文化提供帮助。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美学研究是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但此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数量不多,仅有王文卓《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美学研究》一篇。

在10号下午的闭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君仁对此次会议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发言,认为从此次会议宣读的论文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全新的进展,期望在此基础上的新拓展;中国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宣布了下届研讨会的会议委托,并对此次会议的的学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界的青年学子们给予了高度期望。■

猜你喜欢

乐舞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谁远谁近?
音乐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