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研训练试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1-28刘平安张国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本科生医学

彭 婷 刘平安 张国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长沙 410208)

基于科研训练试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彭 婷 刘平安 张国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长沙 410208)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医学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较弱。科研训练无疑是提高我国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将从学校、老师、学生三个方面试论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这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实践的难点和重点,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2]。然而我国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效和快速提高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训练无疑是一个最有效的捷径[3]。本文将初步探索适合当代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1 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 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高就业机遇 据研究表明[4],在本科阶段参加过科研活动并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生阶段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的毕业生。这表明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能吃苦耐劳。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将来实际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和谐。

1.2 满足21世纪对医学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医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科研创新素质的医务人员在对病人的诊疗过程中会更多地去思考,结合实际,促进我国自主新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手段的更新,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

2 我国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在尝试改进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医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相对枯燥,理论多实践少,学习主动性不高,创新意识薄弱。课程安排满,留给学生参加科研的时间少,学生怕影响学业,对科研积极性不高。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闭门读书、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而不予应用。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学生对科研的认识不足,且缺乏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科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对科研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等过程不了解[5],只有少部分同学参加过科研活动,不懂得整理和分析科研结果,缺乏撰写科研论文的经验等。

(3)学校条件的限制和老师积极性不高。很多学校对学生科研活动管理的规章制度还很不健全,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较窄,缺乏先进的、精良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学校能提供的科研条件不足。老师教学任务、科研任务重,指导学生做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3 提升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措施

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上,学校、老师和学生自身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试论提升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措施。

3.1 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

3.1.1 优化课程结构 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医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多,学时多,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许多学生怕参加了科研而耽误自己的学习,因而对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育,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大部分医学院的培养模式为:理论课-临床课-实习,前三年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几乎没有去医院实践的机会,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到了实习阶段,医学生又因为考研和就业的压力,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大部分医学本科生对科研的认识几乎是少之又少。

所以在教学方面,学校应该适当减少课程,减少学时,对以前的讲课内容进行精讲,在内容上适当加上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走在学科前沿,多开设实践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借鉴国外有更好成效的教学方法,如: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推进“引导创新、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革新。实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中的目标,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1.2 设立保障学生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制度 (1)利用暑假时间设立第三学期进行科研活动,由于医学生平时学习任务重,而同一个科研团队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不同班级,平时正常上课时大家的时间很难集中,且大部分学生暑假都没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利用暑假时间进行科研活动,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还充实了暑假生活。

(2)设立相关奖励制度,老师由于教学工作、科研任务、临床业务导致负担大,对指导学生做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因为学业任务重,参加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学校可制定一些奖励老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政策,如对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老师进行绩效奖励,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时按相关标准进行加分,在创新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可加学分并给予物质奖励。充分提高老师指导学生做科研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3)开放科研平台,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开放科研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现有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学生不受实验室开放时间的限制,可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学校要拓宽科研资金的来源途径,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来学校建立科研基金,加大对学生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购买先进的、精良的仪器设备,引进先进的实验技术,为学生和老师创造更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加大科研活动的宣传力度,让同学对科研有更多的了解。

(4)完善创新训练体系。在减少课程,减少学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对学生的创新训练。多举办创新类型的竞赛、多邀请知名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组建学生科研活动中心并设立管理学生科研活动的部门、鼓励学生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鼓励学生用实践来解决问题。

3.2 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要有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学生的指导要考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程度,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不宜过深、过难。公开发布自己的科研项目,对自己科研项目的学生进行初步选拔后进行科研指导。每周选取与其相关专业或相关项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英文文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让学生走在学科前沿。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讲解专业知识上结合前沿的发展动态和临床应用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撰写论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兴趣。向学生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多与自己交流,并为具备参与科研活动能力的学生提供机会。

3.3 学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3.3.1 多阅读文献 扩大视野 培养科研兴趣 创新就意味着和别人的要不一样,就必须查阅大量文献,寻找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并持续关注该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多去思考,设计出有自己想法和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并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也培养自己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提取文献关键信息的能力。每天坚持阅读1~2篇最新文献,一个月大概就能清楚地了解某一方面的发展动态。

3.3.2 积极参加学术讲座 当知名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时要积极参加,并在参加学术报告之前多去阅读该教授发表过的文章,多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参加学术讲座。根据自身经验,每参加一次学术报告都是一次视听盛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在讲座上也很容易遇见志同道合的同学。每次都收获满满,感觉自己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也会触发自己的灵感,促进自己设计出合理的具有创新性的科研项目。

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校、老师、学生自身都是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校应该采取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设立保障学生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制度、开放科研平台,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等措施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需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更需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知识面,培养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让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为中医学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我国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为国家医学创新事业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1]王昊,祁红,荣征星,等.美国医学教育制度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80-81.

[2]Knight SE,Van Wyk JM,Mahomed S.Teaching research:a programme to develop research capacity in unde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at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South Africa[J].BMCMed Educ,2016(16):61.

[3]葛敬岩,齐妍.通过科研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训练质量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2):378-379.

[4]魏薇薇,马亚楠.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6,21(3):456-459.

[5]Jamal F,Fletcher A,Harden A,et al.The school enviroment and student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ethnograph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BMCPublic Health,2013,3,13(1):789-791.

[6]王忠辉,范浩军.建立开放科研实验平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2):223-225.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Innovative Ability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ENG Ting,LIU Pingan,ZHANG Guomin
(School of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208,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the demand for medical talents has been increasing,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raining programs for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As a result of the impact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most students'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is still weak.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will be from the school,teachers,students on three aspects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medical undergraduates;innovation ability;cultiv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12

1672-2779(2017)-24-0026-0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No.FIB16049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No.XJK014AGD012,XJK015AGD008】;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No.2015216,2016344,JG2016B070】

*通讯作者:834095773@qq.com

张文娟 本文校对:刘慧萍

2017-09-26)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本科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