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放漂泊的灵魂
——由《我从草原来》想到的

2017-01-28王双杰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
关键词:马头琴作曲家本体

王双杰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安放漂泊的灵魂
——由《我从草原来》想到的

王双杰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歌曲《我从草原来》是我区著名作曲家王星铭老师的代表作,创作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传遍大江南北,影响波及国内外。作为内蒙古包头土生土长的作曲家,他是如何使作品具有如此的魅力,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本文力图从音乐本体出发,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寻找规律性认识,与学界分享。

本体;作曲;歌词

歌曲《我从草原来》是我区著名作曲家王星铭老师的代表作,创作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传遍大江南北,影响波及国内外。作为内蒙古包头土生土长的作曲家,他是如何使作品具有如此的魅力,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本文力图从音乐本体出发,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寻找其规律性认识,与学界分享。

所谓本体,简而言之就是事物的本原。在笔者看来,歌曲的本原就应该是词与曲。那么《我从草原来》在这两方面有何特别之处呢?

首先看歌词:

第一段:马头琴拉响的时候,百灵鸟唱起歌来。亲人们啊欢聚的时候,诉说我久别的情怀。我从草原来,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正开;我从草原来,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如海。

第二段:织女星升起的时候,小马驹嘬着母奶。回报那慈母的深情,要用我一生的挚爱。我从草原来,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多兴衰,我从草原来,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多期待。

无论我像风一样,升腾飘泊在何方,无论我象风一样,升腾飘泊在何方。草原啊草原,永远与我同在。啊啊哈嗬,啊哈啊哈哈嗬,永远与我同在,永远与我同在。

这首作品原本是为一位蒙古族女孩所作,描写她从草原来到城市的故事。所以词作者--纪征民先生,一开始就使用马头琴,这种具有鲜明民族标识的乐器,接着就是百灵鸟--草原常见的小精灵,将我们带入草原特有的意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突然来到陌生的城市,思乡之情在所难免。再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看着如画的草原,默默的告诉自己,这是她的故乡,她来自草原。

第二段,作者从织女星写起。在已被污染的大型工业城市,夜晚很难清晰地看到天上的星星,只有在草原,那尚且纯净的天空,人们才有可能更多的欣赏星空的美妙,这更像是进入大城市后,这位蒙古族女孩对故乡的思念,想想小马吮吸母乳的场景,母亲的面容就映入眼帘,她的辛劳、她的付出、她的慈爱,一幅幅、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如今自己已长大成人,而母亲的头发日渐花白、皱纹在不知不觉中爬满脸庞、曾经挺拔的身躯日渐弯曲,作为来自草原的孩子,默默的告诉自己,要用一生来报答母亲的付出。同时,由母亲又联想到养育自己的草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这里的人们同样企盼着平静而充满希望的未来。

最后一段,是这位姑娘的心声,草原不仅是她的故乡,而且是她的精神家园,地理上的距离永远都不能把她与家乡阻隔,家乡就是她心的归宿。

其次看音乐:

这是一首五声调式为基础的声乐作品,之所以说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是因为作品中有30多处使用了7,7在传统五声调式中常常作为偏音使用,而所谓偏是与正相对,也就是与1、2、3、5、6相对,使用较少。但在这首作品中,不仅使用了偏音,还大量的使用,不仅用在不重要的位置,还在许多重要位置频繁使用,与传统写作形成鲜明对比,使偏音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以往的从属地位,使偏音从以往仅仅起点缀作用到与1、2、3、5、6五个正音分庭抗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偏为正的效果,是五声调式作曲技法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一种盲目的突破,而是一种艺高人胆大的有益尝试。对于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该作品是一首非再现型三部曲式,三个段落清晰明了,各有特点。开始是引子,以八度大跳将人们带入辽阔悠远的意境,给演唱者以充分表达,驰骋抒怀的广阔空间。第一段由两大句组成,即(马头琴……唱起歌来)与(亲人们啊……久别的情怀)两大句。每一大句又可以分成两小句,所以第一段共四小句。这四小句有内在的关联,比如第一句与第三句基本一样,第三句只是第一句的音符加密,节奏稍加变化;第四句的首音把第二句的首音提高八度,所变化得只是第四句后半句。

第二段由两大句组成,即(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正开)与(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如海)。第二句与第一句只是在末尾句不同,给人以收束感。

第三段也由两大句组成,即(无论我像风一样……永远与我同在)于(啊啊哈嗬……永远与我同在)。而第一大句又可分为两小句,有转折的意味。最后一大句只是重复第一大句的后半部分。

我从草原来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实现了节拍的自然转换,如果仔细观察乐谱不难发现,乐谱中有多处的4/4拍到2/4拍的转换,转换时连接顺畅,过渡自然,丝毫没有影响乐曲的连贯性,若没看乐谱,甚至很难发现这种节拍的变化,体现出创作者技法运用的纯熟。其二,对偶句的使用为“起兴”手法的运用做了很好的准备。

这首作品原为蒙古族歌手花日写作,1998年修改后入选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由德德玛老师首唱并录音,先后于1999年2001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中国音乐电视金奖。■

王双杰(1976-),男,山东济南人,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阴山音乐文化研究所主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马头琴作曲家本体
那一夜的雨
眼睛是“本体”
蒙古国作曲家联盟访问团在内蒙古交流访问
长大可当作曲家
我的马头琴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马头琴
草原上的马头琴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