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作品10之3《离别》的分析与演奏研究

2017-01-28杨瑞雪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练习曲音程肖邦

杨瑞雪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肖邦作品10之3《离别》的分析与演奏研究

杨瑞雪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肖邦练习曲Op.10号中的12首练习曲创作于1831年至1836年,1837年出版。其中Op.10.No.3速度徐缓,曲调优美,是一种触键练习曲。起初,这首练习曲并没有冠名,后来肖邦在听古德曼演奏此曲时感念祖国,将此曲命名“离别”。本文主要内容是对该作品进行曲式以及教学进行分析及研究,为该作品提供一些演奏上的总结和经验,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肖邦;钢琴作品10之3;《离别》;曲式分析;演奏

一、作品背景

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开始作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就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作曲家、演奏家。19世纪欧洲俄国大举入侵波兰,华沙沦陷,肖邦当时身处巴黎,得知消息悲愤不已。舒曼曾经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着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用音乐向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音乐被人们如此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炙热的爱国之情。

肖邦练习曲Op.10创作于1831年至1836年,1837年出版。练习曲10之3在刚开始创作的过程中,肖邦并没有对它进行命名,而是在一次古德曼的演奏中激发起了肖邦对于祖国及人民的悲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据古德曼的回忆:当听完这首作品时,肖邦曾抓住他的手感概说:“啊!我的祖国!”。此后,肖邦便将此曲命名为《离别》来感念祖国。

二、曲式分析

《离别》练习曲是E大调,2/4拍,不太慢的慢板(Lento ma non troppo),A+B+A1三部曲式,四声部织体。

A段是1-21小节,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落(1-13小节)以较为悠长的优美旋律展开,像是波兰民间乐器风笛所演奏的田园牧歌,也是作者对战前波兰平静美好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二段落(14-21小节)随着曲调的开展,旋律开始激动起来,作品中出现了crese、stetto以及con forza等表情术语,是告诉演奏者注意情绪等转换,与第一段落的优美抒情旋律是有区别的。

B段是22-61小节,演奏速度是Poco piu animato(稍快的速度),与A段的慢板稍微快一些,但是演奏时不应刻意的去做速度的差别,而应奏出作品情绪激动思想复杂的音乐变化,这种情绪变化通过B段的持续转调、移调以及不和谐音程中体现出来。B段的段落划分方式可以从调性从转换来划分,第一段落(22-29小节)是从E大调主调开始,持续做离调发展。第二段落(30-37小节)开始是下属调A大调,后来转为属调B大调。第三段落(38-54小节)是没有固定旋律线的段落,使用增四减五的三全音双音,左右手做相反方向横向进行。这个段落速度稍快,和声效果不和谐,篇幅也比较长,像华彩乐段一样,可以说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第四段落(54-61小节)回归主调,是B段与A1段的连接段落,情绪慢慢舒缓,速度也逐渐放慢。

A1段是62-77小节,是作品的再现段落,速度为a Tempo(还原速),音乐回到了作品开始时优美的主题,又更加的温柔深情,音量变化由P-poco cresc-F-dim-PP-PPP。在这短短的16小节中,音乐色彩丰富,音乐情绪多样,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无限深情。

三、演奏要点

(一)四声部织体的演奏

对多声部的控制上是影响曲子弹奏的一个重要因素,钢琴弹奏不同于其他器乐的演奏只要演奏出一个声部,在多声部的控制上,《离别》练习曲的曲式就是与众不同的。其次,在音色的控制上,也是对全曲基调的奠定,这将深深影响着曲子演奏的情感与进程的开展。在第一声部旋律声部的控制上,首先要做到旋律清晰与手指准确把控旋律;在第二声部伴奏声部上,要根据音响的造型,再适当地调整低音与手指的力度分配。在主旋律与伴奏的控制上,要在若隐若现中展示其中的音律。音乐的层次是这首曲子演奏的曲式中的关键,对于此曲的演奏技术要集中精力于主要旋律的演奏上,手指也应该侧重于此,对于其它方面的注意事项则是强弱指在支撑方面的练习。

(二)增四减五音程的演奏

增四度和减五度又叫三全音,它们比其它增减音程在音乐史上出现的较早,使用也很普遍,所以又被称为自然音程。增四度比纯四度多半音,共有6个半音,减五度比纯五度少半音,也有6个半音,两者是等音关系,但是记谱法却不同。根据音程度数的定义,从音阶上一个音到另一个音之间经过多少音,就称为多少度,肖邦在这首《离别》练习曲中,有的音程记谱为四度,有的音程为五度。在B段的38至54小节,肖邦使用了大量持续的增四减五音程,演奏者可以通过慢练,改变节奏练习、分手练习、唱谱练习等多种方法来熟练这个段落。

(三)旋律的演奏

1、连奏。肖邦的作品和巴赫、莫扎特等早期音乐家的作品有很大区别,在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前期,受古钢琴音响效果的影响,连贯的演奏会带有颗粒性的音色效果。直至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里改进了古钢琴,发明了现代钢琴,能弹出强弱、渐强渐弱等多种音响效果,钢琴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肖邦的连奏比其他前期音乐家的连奏更加连贯,可以称为“极连”,需要正确并熟练运用手指的重量与力量的转移,在音与音之间的转换时毫无缝隙的连接,做到极其连贯的音乐。这首“离别”作品就要运用到这种演奏技巧,手指的连奏与旋律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手指的连奏加上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将它们结合并富有情感的演奏出来才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

2、踏板。这首作品需要使用旋律踏板(Melodic pedal),也称为切分踏板,该曲的旋律踏板使用时遵循三个原则:一,踏板根据和声使用。和声没有变化时,踏板可以不换,反之,和声变化时,踏板要更换。二、旋律踏板要在音符演奏之后,下一个音符演奏之前更换,换踏板时速度脚腕放松,抬脚和落脚灵敏,三、由增四减五音程组成的乐句类似华彩乐段,演奏速度较快,此时踏板可以根据乐句的连线来更换,不需要根据和声变化来换踏板。

四、结语

《离别》练习曲包含着肖邦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对于处于战火中的波兰有着无尽的伤感,对沙皇俄国的入侵充满了不屈与斗争的精神。在对《离别》练习曲的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弹奏技巧、学习作品背景知识,以此来提高演奏能力。■

[1]哈筝.关于科尔托版《肖邦练习曲》注释部分的分析[J].钢琴艺术,2013,09:38-41.

[2]杨瑞雪.肖邦钢琴作品10之12《革命》分析与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6,21:131.

[3]郭倩.浅谈肖邦练习曲中的音乐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4,13:27.

[4]王丽莉.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03:198-199.

猜你喜欢

练习曲音程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肖邦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音乐游戏玩起来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