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促学”的启示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
关键词:预设育人情感

何 伟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23)

“以导促学”的启示

何 伟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23)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预设计划不一样的教学场景。如何将这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利用?本文力图通过实例从“用情感成就学生体验成功、用包容引领学生尊重他人、用生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三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情感教育;生成解决;音乐育人

【案例背景】

高二音乐选修模块中,本校“通俗音乐”授课为16课时。可见仅仅欣赏几首作品,大概了解演变历程和一些粗浅的音乐特点显然远远不够。教学中传递什么讯息?如何深入理解通俗音乐?又怎样把“音乐鉴赏”已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融入课程,……?一连串问题在备课中都一一寻到了答案……可是,面对新转来的男生,第一个导入环节就被“Ddelete”了。

【片段再现】

一进教室,一个新转班的男生非常兴奋,还带着其他几个男生莫名大笑。尤其在一个女生钢琴演奏时因忘谱“失败”而终止的一刻,更是狂笑不已,搞得演奏者满面通红,低头快速回到座位。我心里不畅,但只能当没看到,进行“补救”:“刚才×××弹的曲子,大家觉得简单还是难?”毋庸置疑,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成了一致公认的“太难,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忘谱正常”。所以我竖起大拇指对演奏者说:“你看,大家都觉得你虽然没演奏完,但功底深厚,别介意!”随即话锋转向那位男生:“咱第一次见面,还不太了解你,但猜想你的演奏一定也很棒,要不也来一曲。”他又哈哈大笑,连说“我不会弹琴”。就在这一刻,手嶌葵演唱的《The Rose》跳进了我脑海,一个新的“导入”开始上演了……

师:别谦虚了,过来。今儿讲通俗音乐,台上台下互动起来才好,我先唱歌,你帮我钢琴伴奏吧?

生:哎哟老师,你开玩笑吧,我哪会弹琴啊,以后不笑就是了。

这时轮到别人“起哄”他了。难堪在他脸上尽显无余,并极力推脱。

师:怕什么,又不是让你自弹自唱,让大家看看你的厉害嘛!

他无奈地来到钢琴前,让他用稍慢的速度,一直弹“G2”音,并踩上最右边的延音踏板,弹四次换踩一下。虽然半信半疑,但他还是照做了。初次合作很完美!在全班都无法相信这是歌曲伴奏的时候,我从其它文件夹里调出了这首歌,聆听后“傻”了:原本一直强调的听歌唱以外的音乐要素,居然有史以来,第一次不约而同地主动倾听着歌曲中的伴奏,连“亢奋男”也安静了……

【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一个老师在其成长过程中,最怕“不再问自己怎样改进教学方法”。在通俗音乐起始课中,《The Rose》虽然替代了原先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但这至简“以导促学”的形式却很好的解决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且在这样的解决中传递了更多的教育教学信息。使得“以人为本,以乐育人”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了音乐教育过程中。这也再一次证明,教师一定要有反思和再学习的意识:每节课后,多问问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及时纪录,及时调整改善;多听学生忠恳意见;并多与其他同行进行学习分享,在共进中推动音乐教育的循环深入。本次教学,就有如下的思考:

一、用情感成就学生体验成功

常言道:教师的最大价值在于有多少学生因你而受益,最好的老师一定是能给学生以启发的教育工作者。这意味着教育本质是育人,学科育人的关键是无痕,这需要情感契机,要用教育智慧来准确把握。

音乐作为审美教育,其功能的特殊性在于情感的启迪、感染和陶冶。音乐教学应当是沁人心脾、滋润心灵的、细腻的、优雅的、有深度的文化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情境(即情感场)是音乐情感学习的首要条件。积极情感的培养要用一些方法,尤其在发展情感品质时,先要通过亲身的感受来体验。因为在亲身体验过程的经历中,经过深刻感受而激发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而这不可能通过命令的服从来实现。本课的“师生合作”就是联系了学生的情感经验、音乐经验和社会音乐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在此过程中通过让大家可以接受的音乐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

这个导入,没有用多余的语言就给了学生另一种欣赏音乐的方法,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突然间,音乐的美好使得他们更加尊重他人、尊重课堂,并努力探索知识。

二、用包容引领学生尊重他人

人的交往中,包容和尊重都属于道德范畴。尊重他人是一种自尊的需要,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需要,更是一种必备的品质。良好的互相包容与尊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更何况每个年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年龄特点。作为教师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用音乐活动保护他们的自尊。

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被认同”的愿望,有些看似“调皮”的学生其实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心理认同感得不到预期的满足,所以会做出相应的在一般人眼里看似出格的事情,当教师遇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果一味的严厉批评,反而会加剧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并对本门课程产生对抗心理。但若此时教师用包容之心,以合适的方法,巧妙地化解当时的尴尬,反而能收到意外效果,使之产生积极的发展趋势。

本节课没有通过厉声批评解决问题,而是善于利用矛盾进行矛盾化解,不仅对那位“取笑其他同学”的那位学生具有积极教育的意义,更是用教育的包容引导了学生在体验中懂得尊重的内涵。这种方式会让在场的所有同学都深有感触。教学中应该善于用包容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中尽力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这有这样才能在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维持良性循环的音乐学习状态。

三、用生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整节课,学生似乎开始懂得怎样用立体的方法去聆听音乐,并从中捕捉影响风格的音乐元素。这个来源于当时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在有了亲身参与的体验后,能自发去关注音乐欣赏的细节和方向,并能进行知识构建。这是很好地关注了动态生成原理,即:课堂上,当出现了与教师备课计划中没有的预设,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获得了不同的教育价值,使课堂变成在变化的发展中,比预设的目标更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作为教师,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不仅要具备预设教案的能力,更要注重课堂生成的解决。这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是变化发展且存在差异的,所以课堂很可能会出现预设以外的内容,但这些“意外”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就看教师如何应对。本节课是从正面引导学生,迎合学生亲身体验的需要,激起了探索新知和发现问题的兴趣,因此“麻烦”反而转变成了“亮点”。这次的“动态生成”让教学不沉湎于音乐的本身,而是通过“体验成功”来感染、震撼学生!

总之,教师课前要多分析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尽量把课备全;课堂上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通过发挥教学机智解决课堂临时发生的“状况”,始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问题。

从这节“以导促学”的课堂中可以得出:音乐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门全面育人的综合课。教学中应当将“音乐需要”作为第一音乐要素,用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从音乐感受开始,以音乐感觉与音乐表象为素材进行思维与心理活动,直到完成音乐与情感转换的全过程。作为教育者,无论对错与否,都应真诚呵护与温润每一个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要!■

[1]郭凤金.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3,08.

猜你喜欢

预设育人情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