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君主论》中重民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17-01-28陈胤岩
陈胤岩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论《君主论》中重民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陈胤岩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君主论》一书对政治斗争做了人类有史以来最精辟的解剖,但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重民思想”。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民的支持与否会直接左右君主的命运,但他所主张的“重民思想”追其本质也仅仅是为了维持统治的工具。通过对《君主论》中“重民思想”的深度剖析,探求其对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走好“群众路线”的参考价值和警示作用。
重民;人民;以人为本;群众路线
《君主论》一书出自著名意大利学家马基雅维利之手,被称作政治界的“圣经”。马基雅维利的作品虽然颇丰,但唯有《君主论》一书影响最大,也让马基雅维利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奠基人之一。《君主论》可以说是本奇书,因为在五百年来世人对它的评价总体上是毁多于誉的,然而至今它却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书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君主论》一书是以“人性恶”假设为基础,传递了一种为获取权力甚至可以无恶不作的思想,世人对其批判的主要内容也在于他将政治与道德相分离的这部分。但谁也不可否认,这本书中的确蕴含了最独到的政治智慧。
一、《君主论》中的“重民思想”
马基雅维利颇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他自身也是一名人文主义者,在《君主论》中他也多次阐述了“重民”的重要性,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得民心者得天下和顺民心者安天下。而所谓的“重民”在马基雅维利看来也仅仅是统治的工具而已。
(一)得民心者得天下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多处阐述了得民心对建立君权的重要性。第九章中便提到:依靠贵族获得君权就会使很多贵族可以和君主平起平坐,而依靠人民就可以让君主高高在上,并且人民的目也仅仅是不想受到压迫。而在危机来临之时,受人民爱戴的君主也永远不会被人民背弃;如若君主让人民感到不满,人民便也永远不可能让君主感到安生。在第二十章论及堡垒修建的问题时他写道:“一位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外国人,他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人民,他就应当抛弃堡垒①。”可见他认为人民的支持就是最好的堡垒。甚至在第八章论及“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时他仍然提到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他认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若想守住权力,就要审度自己必须要做的恶事,并且要立即功于一役,然后停止侵害行为,尽快让人民重新获得安全感,再通过施恩布惠的方法把人民争取过来②。
(二)顺民心者安天下
《君主论》中还阐述了君主在执政中顺应民心的重要性。第四章在论及“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时,他列举了法国和土耳其的例子,事实证明占领土耳其是不容易的,但若征服成功,想保有确并不困难,而法国恰恰相反③。不难看出,他认为君主若要保全所获得的土地主要取决于在夺取政权后是否受人民的公认和爱戴。而在第十九章论及如何避免被憎恨时他认为:一个英明的君主会在不把贵族逼入绝地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人民的要求。而要想能够抵抗所有阴谋,最有利的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受广大人民愤恨。因为阴谋者不可能单枪匹马,一个爱民的君主会让他找不到同谋之人,所以让阴谋者去对付一个倍受人民爱戴的君主会让他遭遇无限的困难。同时,他又举了坎尼斯基家族等几个历史实例,以此来证明无论是多么阴险的政变,违背的人民的意愿就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重民”仅为统治工具
马基雅维利虽然认为人民即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又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础。但是当人民可能成为统治的阻碍之时,他却又认为应该将人民赶尽杀绝。例如,在第五章中论及如何统治原来在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时,他直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那里的人消灭掉④。”所以,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仍然难逃封建思想的束缚,人民仍然是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重民”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统治人民,其中的“民”仅仅是可能会臣服的民众,而“重”的目的也仅仅是通过布恩施惠要人民为统治者服务,从而维持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虽然《君主论》中多处阐述了要保障人民利益的主张,但其主张仍是“为民做主”而非“由民做主”,人民一直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使得统治者并非真正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就更不可能产生赋予人民权力的想法。因此,马基雅维利重民思想的治国方式在本质上仍然难逃人治思想的窠臼,君权大于法律只会导致社会缺乏民权,终究还是专制的结果。这些也正是马基雅维利重民思想的局限性。
二、“重民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君主论》中的“重民思想”因时代背景不同,使其必然含有历史局限性,虽在现代并不适用,但其仍能对我国所提出的“人本思想”和“群众路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警示意义。
(一)对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启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官本位”的思想仍然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若想破除这些消极影响,就亟需大力发展“以人为本”思想,让其落地生根而非浮于形式。
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应该让我们警觉。一是要明确“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之中的“人”是人民而非子民,要改变传统阶级思想中的“臣民”观念,使人民真正成为“以人为本”思想的主体。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二是要服务人民而非让人民提供服务。“以人为本”应是站在人民立场的思想,要以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合理合法的公共服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位。同时,还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三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根除“人治思想”,保障人民的权力可以依法行使。要将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也使“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不受个人领导者的影响。同时也要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不仅要得民心还要注重保民权。
(二)对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启示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首次提出是在1929年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之中,时至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4月19日的会议中决定在全党展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又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中,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强调要为民务实清廉,旨在为我国转型期的平稳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传递的“重民思想”,虽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其对人民群众地位的认识却仍适用于当代,且与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群众路线”不谋而合。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转型期中国,“群众路线”被赋予新涵义的情况下,在“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中,仍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动摇。
第一,要以明确“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为前提,遵从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一方面,若政党一旦脱离了人民或者被人民背弃时,就会被架空而失去任何力量。所以,只有全部党员干部都能够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对党对国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党员干部将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铭记于心。另一方面,为谁服务是政党执政的根本性问题,而遵从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既是“群众路线”的核心要求,又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斗争得到的一个重要经验。所以,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坚定地遵从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不变,才能保障人民利益一直被放置在首位,才能保障我国的发展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第二,要以法律和制度建设为保障,丰富“群众路线”实践的方式方法。首先,法律和制度的建设是全面、根本、有效的解决路径之一。抓住了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就找准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要通过逐渐完善法律和制度的体系,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力发展法治社会建设,将权利的运行推上法治的轨道,以此来保障人民的权益不受侵犯。其次,“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方式方法是关乎其能否落实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政府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能力,加强政府官网的交互能力、优化便民性、扩大政务公开范畴等等。所以,只有逐渐丰富“群众路线”实践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的克服形式主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要培养清廉务实的作风,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在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共同形成的高压反腐态势下,腐败之风已经基本得以遏制,“不敢腐、不能腐”的政治氛围也基本形成,但若要真正实现“不想腐”,则要大力培养政府公务员队伍清廉务实的作风。要充分运用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方式,将廉洁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另外,还要把握当下历史机遇,大力促进网络反腐,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要充分运用各类网络渠道,建立健全网络投诉的应对机制,加快网络案件的处理速度。从而形成全民反腐的态势,逐渐形成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围,由此才能清除阻碍保障“群众路线”的顺畅。
三、结语
马基雅维利的“重民思想”作为《君主论》一书的核心之一,被众多西方政治家所乐用,展现了它难以抵挡的魅力。同时,也说明了无论在任何时代,是否重视人民的地位都将直接影响政局和社会的稳定,要吸收“重民思想”中对人民地位的尊重,也要警示“重民思想”中将人民当作统治工具的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本思想”和“群众路线”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建设等方式,为“人本思想”和“群众路线”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保障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才能保障中国转型期的平稳过渡,才能保障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注释]
①[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著,潘汉典译.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03.
②[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著,潘汉典译.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3-44.
③[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著,潘汉典译.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21.
④[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著,潘汉典译.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3.
[1]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周春生.马基雅维利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3]李鹏.从历代评价看<君主论>的历史意义[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陈栋,巩建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的国家管理思想解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3).
[5]张尧均.<君主论>中的贵族与平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刘彤,张等文.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
D092
:A
:2095-4379-(2017)26-0279-02
陈胤岩(199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