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2017-01-28余胜映

法制博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余胜映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浅议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及其重要性

余胜映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体现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有助于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要性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人类文明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学习了某种语言,更应该注重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代表能够使用该语言进行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交际中,除了语言本身往往还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思维模式等的转换。为了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语言学习者具备能够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的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该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的得体性是交流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语言和交际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该语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好语言,也无法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主要体现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方式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交际

在日常交际中,学生很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文化差异,导致交际失败,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美国中美友好志愿者协会的一位年轻的男志愿者到我曾经任教的高校教学,课间,学生们出于好奇就问:“Do you have a girlfriend?”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的男志愿者回答:“It’s my business.”而且这位志愿者显得很生气。学生们很不理解,认为问问这个问题有什么奇怪的,你不回答也就算了,干嘛还生气啊。事实上,这是因为学生们不了解美国人对于自己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均视为隐私,不必要告知别人,也不会主动涉及此类敏感话题。否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出现上述交际障碍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们忽视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平时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所致。

(二)语篇结构

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与其思维模式相关,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语篇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别。人们说话或写文章往往受本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在篇章结构上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我们往往认为汉语注重意合,而英语重视形合。例如:今天下午没课,我想去逛公园。(There is no class this afternoon,so I a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并没有使用“因为…所以…”这样的连词,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的逻辑关系看出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但是在英语句子里用到连词“so”。因为英语是一个比较依赖连词来表述句子之间关系的语言。因此,在英语写作中,连词的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此外,英语的段落经常会有主题句,主题句的位置一般位于段首、段中或段尾。每个段落只有一个中心意思,段落内容必须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并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此外,英语段落在写作中注重连词的使用。而汉语句子成分之间,句际之间则没有英语那么多的衔接手段,因此句子显得松散,句子间多靠语气联系,或靠意合法。因此,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按照汉语写作的模式来进行构思和写作,不能很好地掌握运用英语段落组织的规律,学生写作时一般会以语义为中心,但是在句子和段落的衔接上不会注重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英语文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三)遣词造句

受思维模式、文化、习俗、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于原文,又要做到流畅,文字典雅。这要求译者要理解原文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因此,遣词造句是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

例如,对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两种不同译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背景是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所引起的心境变化。译文1:Of late I have been in rather uneasy frame of mind.译文2:I have felt upset recently.

如果不讨论句型的臃肿与灵巧,只从选词来说“rather uneasy frame of mind”就不如“upset”更贴近原文和历史背景所产生的那种不安心境。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在外语教学中,怎样渗入跨文化交际内容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英语基础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不使学生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不可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从英语中表示歉意、问候、打招呼、购物、借书、打电话、问路等日常用语学起。例如英语的问候用语有“Hi.”,“Hello.”,“How do you d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对于初次见面的人一般会用“How do you do?”,回答语也是“How do you do?”汉语中打招呼我们会说,“你去哪里?”或者“吃饭了吗?”这两种问候方式都是英美人士很难接受的,因为他们认为我去哪里是我的事,没必要告诉你啊。此外我们再如在购物、借书等情景中,汉语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询问,但在英语里只用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把这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既学到了语言又了解了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地有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阶段性原则

要求文化导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导入相关的文化教学内容,例如,表示歉意,我们通常会说“Sorry.”事实上,在英语中表示歉意还可以用“Excuse me.”但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若是向某人问路,一般只说“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往往只会说“Sorry”,但是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这两种的区别及用法。同时,在阅读理解中,有的单词、短语也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文化内涵。

(三)适合性原则

是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度。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或具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复杂,因而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以增加文化的积累。语言材料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以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理解语言尤为重要。可以把课文中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串起来,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此外,还可以介绍当今世界的几种打包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

基于上述原则,外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了解该语言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有效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四、结论

语言、文化就像一对双胞胎,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没有哪一个语言学习者在不了解文化的情况下,能够轻松、熟练地运用该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跨文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EB/OL].http://www.docin.com/p-1536399741.html.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申小龙.汉语句型研究[M].海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G125

:A

:2095-4379-(2017)26-0271-02

余胜映(1982-),女,硕士,任职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文化与翻译。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