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民事执行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7-01-28刘君
刘 君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浅论我国民事执行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刘 君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执行难”与“执行乱”问题使得民事执行程序处在严峻的环境之中,同时也损害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近几年关于执行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对《强制执行法》进行探索,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必要性;可行性
民事案件的执行情况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被执行人销声匿迹、隐匿财产,具有执行协助义务的人员及单位不愿配合的“执行难”问题,以及法院滥用执行终止权等“执行乱”问题,在实践中并不少见。这不仅严重影响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而且损害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基于民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现状,我国需要通过立法来规制执行程序。这一设想学界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较为成熟的观点。最高人民法院从2001年开始,先后起草了六部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①。民事执行立法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强制执行法》立法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将民事执行的内容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执行制度只涵盖了34个条文,仅规定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还存在面对新情况“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的进行经常举步维艰。此外,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给了执行人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目前的法律规定已经无法成为人们行为的底线,也无法面对越来越多特殊情况的发生,更无法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些问题告诉我们,很有必要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也为执行人员的行为提供准则,更为执行当事人的权益保驾护航。
民事强制执行是债权人权益的救济途径,能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一部完善的《强制执行法》会让民事强制执行的制度运作有法可依,也让执行人员有了操作依据,无法再滥用执行权。因此,在我国进行《强制执行法》的立法探索很有必要。
二、《强制执行法》立法的可行性
我国多年来的审判经验和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都可以为制定单行的《强制执行法》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首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学者进行了理论研究,随着执行难、执行乱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理论的研究也呈现出更加繁荣的趋势,立法过程可能遇见的疑难问题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核心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强制执行单行法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党和国家的重视,也为强制执行立法铺好了道路。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日渐成熟,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的改革、试点,都说明我国目前已经具备制定《强制执行法》的条件。
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注意。中国政法大学杨荣馨教授主持拟定的《中国强制执行法(试拟稿)》的第1条,对于立法目的的规定是:“为规范强制执行行为,完善强制执行程序,健全强制执行机制,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宪法,总结我国强制执行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法。”最高人民法院拟定的《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第四稿)》第1条的规定却是:“为了保障人民法院及时、公正地执行生效法律文书,公平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信用和市场秩序,制定本法。”这两个草拟稿对《强制执行法》立法目的的规定不甚相同,笔者认为,《强制执行法》不能仅关注维护法院的利益,更应当追求规范执行程序、保护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我国关于民事执行的实践已经走过了许多个春秋,近代长期的立法探索,也为《强制执行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②。民事执行制度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民事强制执行工作是“实现诉讼正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强制执行法》。
[注释]
①2000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即成立了<强制执行法(草案)>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01年12月形成了<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第1稿)>.此后,又反复进行修改论证,已经形成草案第6稿.
②“…北京政府于1920年制订了<民事诉讼执行规则>并颁布施行,成为我国历史上首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民事执行法规.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之初,核准援用前北京政府的法律,<民事诉讼执行规则>成为办理民事执行事件的法规,在<强制执行法>制定之前,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又出台<补订民事执行办法>,对<民事诉讼执行规则>进行补充.”田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强制执行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1]张磊.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王晓华.论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2.
D925.1
:A
:2095-4379-(2017)26-0244-01
刘君(1993-),女,甘肃平凉人,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