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
2017-01-28覃晶
覃 晶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依法治国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
覃 晶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形式,是学生行使结社权的主要方式。然而,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建设和管理运行上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它应当从国家、学校、社团和成员的各个层面来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法治化管理机制、加强社团自身的法治化建设和提升社团成员的法律意识。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整体的规范化、法治化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依法治国;学生社团;法律;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在大学公共生活领域内自主发起、自发组成、自愿加入与退出的学生组织团体。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体现校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和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鼓励和提倡力度也不断加强。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情况
高校学生社团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以及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社团数量与日俱增、类型层出不穷,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在西方其发展的速度以及地位尤其明显,而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团是晚清时期发展起来的,虽然相对较晚,但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类文化需求的提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从过去的规模小、层次少,形式单一,内容简单逐步向大规模、多层次、多样化、内容丰富、全方位的方向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部门陆续颁布一些条例以明确发展高校学生社团的意义,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营造了较为宽松的氛围。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其法治化进程也不断地加快发展的步伐。在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现将其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形式决定了其发展的现状,为了促进各类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很多高校便提出“规范指导,分类管理”的社团工作思路。而社团在不同类型的管理形式下,问题便随之而来。首先是高校社团的成立、运作和解散等相关法律问题。其次是社团在与外界接触的相关法律问题。再次是社团经费的来源问题。因此,明确社团内部与外部、上级与下级的法律关系,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国情下更好地规范和促进社团整体发展,为法治化社团打下基础和提供有利保障。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权利义务不均衡
大部分的高校学生社团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中,多数规定的是学生社团权利,义务却很少提及,这便导致了“权轻而责重”的现象,这样不但阻碍了社团的有利发展,更是和依法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导致诸多权利义务的不均衡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必须正确界定权利和权力关系,其责任任重而道远、刻不容缓。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只有在合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其权利义务才能均衡而规范的顺利发展。
(三)高校学生社团成员的法律意识模糊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一群人自发的形成的学生团体,它迫切需要有一些具有法治意识的群体和人来管理和建设。然而,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模糊,使社团成员在遇到权利被侵犯时没有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寻求解决的方式。再加上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复杂性,这便导致了许多社团成员在面临问题时措手不及。法治教育要延伸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整个过程,要求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尊重学生社团的各项权益。
(四)高校学生社团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高校学生社团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社团自治力的不足,对其社团认识模糊以及存在的问题严重程度不够了解、认识还较为浅层,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问责制度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规制,“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普遍存在。除了民政部经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以外,其他法律规章制度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具体管理和发展的规定较少。
三、依法治国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路径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法治管理规则进行规范,需要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宪法》规定的宗旨相统一。因此,对高校学生社团应做出一套更为详细且合理的立法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促进其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从国家层面,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的相关法律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如今高校社团的发展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社团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具有法治传统的教育法规建设。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来指导和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使其在依法治国的领域时代里,高校学生社团有法可循,有法可依。最后,依法治社团,要以达成学生社团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目的,遵循依法治国的理念。明确社团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遵循“高度规范、充分自由”的原则,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二)从学校层面,完善学生社团法治化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学生社团在高校里的权利义务。只有社团行为规制好,才能与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有利的结合。其次,明确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能。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要与其自治的行为相统一,让其学生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承担承担义务,学校主管部门对学生社团不进行直接管理,而是根据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准入和年终考核的间接管理。最后,高校学生社团应提议学校各专业开展法律课程并积极组织多开展法治普法活动,填补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空缺。使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能在高校社团的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从社团层面,加强社团自身的法治化建设
首先,高校需要认识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让相关领导协助学生社团制定长期全面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各个学校应当建立属于本校的《社团管理手册》。使社团在开展活动时有章可循,成员在工作中中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做到以身作则,规范社团行为。最后,高校学生社团在对修订的《社团管理手册》严格施行的同时,还要增强社团的凝聚力,确保“法”的上下一致和人心一致,做到方法优化、管理规范、组织有序、服务大局的宗旨。
(四)从个人层面,提升作为社团成员的法律意识
首先,由于高校学生社团不同于社会团体,它不需要向行政部门登记,仅由校团委向学校进行登记和注册,社团缺乏安全保障,所以要树立社团成员的法治意识,以实现对社团发展的规范性管理。其次,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注入法治文化、法治精神。让依法治国的理念普及每个高校以及学生个人,以便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整体的法律氛围。最后,学校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社团成员进行法律知识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稳步实现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其发展对社会以及促进学生的社会文化发展都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引下,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法律的感知认识,素质的综合提高等方面切入,以此来推动学生社团的全面繁荣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1]杨鑫,董方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
[2]胡晓旭,袁婷婷,陈海娟,季宇.高校学生社团法律地位探究[J].法制博览,2016.
[3]赵凯.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
[4]常青.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G647;G
A
2095-4379-(2017)16-0209-02
覃晶(1991-),女,苗族,贵州遵义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