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7-01-28李莉李锐
李 莉 李 锐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李 莉 李 锐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青年大学生,夯实青年成长之路,进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表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精神养成之基,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力量之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蓬勃的朝阳之力,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女的历史。当前必须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以时代的需求,时代的思潮、时代的视角、时代的情趣和时代的特色出发,加以研究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方法论,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就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把握国学教育的新形势,运用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实践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既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深深打上中国烙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来,就是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扎根于中国大地的行动,教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和大学生。爱国忧民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精髓,从先秦时代的“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大汉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再到盛唐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进而北宋时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清代“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福祸避趋之”。这种爱国忧患精神涓涓流淌深深地印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因此,在抗战十四年的民族危难之际,屈子精神砥砺着青年大学生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以悲壮情怀在金戈铁马的时代,前仆后继地奔赴抗日的烽火前线。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的“空心病”、“软骨病”
“95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但是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成熟的与身体的成熟不完全同步,也就是说心理上的“断奶”期延长,同时,思想精神上的成长也与知识专业技能的增长不完全同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经过物质的匮乏时代,成长环境比较优裕,甚至是优中选优的品牌时代,这种优越的物质环境就可能导致大学生缺失了追其基本生存的动力,容易出现精神空虚的现象,部分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空心病”“软骨病”,的现实问题。
(二)物质上的功利主义比较严重
95后大学生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他们比较重视对物质和利益的追求,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容易形成精致的利己主义,在人际交往中,一些学生以追求特定的利益为目的,忽略了基本的善念、善行,形成了物质上的利己主义者。
(三)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在互联网成为现代人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新常态下,青年大学生“95后”大学生都绝大部分是互联网原住民,在网络信息爆炸式“推陈出新”的新情况下,其中不乏一些炫富、消费主义现象和“网红”式成功的案例,冲击着大学生自然心理的成长步伐,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期间,以开微店为主业,不能兼顾学习生活,过早的追求经济行为。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要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活色生香”,这就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真理的力量和历史人文精神的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要求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有营养、有滋味的内容,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受到大学生欢迎,而且还能迁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素养。
(一)以中华文化为基石,夯实大学生的精神自信
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然而一些大学生在全球化的接轨、融合沟通交流中,不辨稂莠,盲目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这就需要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构建大学生精神自信的家园。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过辉煌的贡献,有宋以来,11世纪时,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上都居于世界先进地位。宋代的海外贸易,不仅规模超过前代,亦较明及清前期为盛。
(二)以爱国情怀为准则,强化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刻骨铭心的经历和认知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留下深深挥之不去的印记,正如同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发展前进的五千年中华民族保留下来的精神风骨。比如爱国主义,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给与精神洗礼、心灵震感的素材教育青年大学生。开展青年大学生爱国文化活动,红色文化调研,通过走访爱国文化基地或聆听革命战争年代学长学姐们舍生取义的事迹打动人、感染青年大学生,让他们内心生长出自信,滋养出可贵的家国情怀。
(三)以善的理念,塑造大学生合理的功利思想
功利主义其实质是一个中性的科学名词,但在现实中,被多数人误解成甚至等同于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要答疑解惑,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现实面前,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落差”,而这个心理落差其实质就是义与利的二难选择和博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思,做到暖人心,进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的一系列理念:“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落实稳人心工作,从思想认识上给大学生解疑释惑,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最后在通过实践实例和行动,教给学生“怎么办”。“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感,用心尽意,以鲜活、饱满、坚韧的行动,扎扎实实实做到得人心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并构建生命奋进的坐标。
(四)以苦入味,加强艰苦朴素的教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95后”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一代,个人成长伴随着国家的日新月异,他们都是在物质生活富裕的时代成长,这一代人很少经历大的波澜,在他们思想上和观念行为中,俭朴和艰苦朴素的意识不强,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放任消费主义观念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向奢侈的方向,进而导致大学生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变成心里大疙瘩,心情浮躁,这就需要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韧劲,加强精神上的“苦味”洗礼和磨砺。通过艰苦朴素的经典实例,在大学生中开展节约粮食,珍惜劳动,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等活动。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持久的主题,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绽放恒久的魅力。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大有作为的研究和探索领域。通过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让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里消解躁气,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养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
[3]曲江彬,张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1):68-69.
*2016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G
A
2095-4379-(2017)16-0071-02
李莉(1986-),女,山西朔州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太原师范学院设计系,助教;李锐(1981-),男,山西运城人,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