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文化教育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研究

2017-01-28杨璧菀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542800

大众文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实物展品

杨璧菀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542800)

曾 霖 (贺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542800)

方言文化教育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研究

杨璧菀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542800)

曾 霖 (贺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542800)

文章探讨了在方言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语言文化成果的展示方法和手段,指出了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的必要性和现有展示的不足,提出了建设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要和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相结合的观点。

方言文化教育;数字化;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保护方言工作的困局就是青年人缺乏对方言的重视和理解,因此我们要鼓励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推广活动,传承推广方言文化,怀揣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保护方言文化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时做到开拓眼界、提升能力。在当前方言以代际传递消亡为主的情况下,语言资源保护尤为迫切。语言保护的主体是社会大众,关键是青少年。因此,学校要在实践中探索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以此为基点进行语言保护的工作。语言或方言与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传统语言研究成果的展示,大多数以书籍、论文纸本的形式展现,但由于词汇、故事的记录使用国际音标这种特殊的记音符号,专业性比较强,非语言学专业的人一般很难读懂。所以普通读者或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研究成果。而传统民俗文化研究成果的场所是民俗实物博物馆,展示方法只是简单将实物陈列展示,或者单调地利用网页网站形式展示。这就无法形象展示民俗实物与语言词汇、实际读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实际上,语言研究成果与民俗文化研究成果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语言文化体系。近年来,曹志耘先生指出,方言文化是指用特殊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民间文艺、口彩禁忌、俗语谚语等。因此要使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和研究教育等功能,就必须利用人机交互、仿真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方面的多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展示。

一、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的必要性和目的

某种语言或方言未来几十年还有人会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唱当地歌谣和会说民间故事的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到最后无法提供完整的歌谣和故事。同时,代表着当地的文化、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日常生活用具、风俗仪式等,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急剧消失,与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词汇、故事也逐渐被人们遗忘,逐渐消失。因此,非常有必要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把这些词汇、故事记录下来。

然而民俗实物的消失却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速度非常快的。一些旧的日常生活用具、服饰等,一旦退出日常生活使用领域,被搁置于旧房子或杂物堆中,如果某一天旧房子的老主人逝去,那些伴随着老人一生的旧物件也会被扔掉。或者某一天旧房子要拆掉重建,原先堆放在旧房子的物件也会流离失所,被弃在房子外边,任凭雨淋日晒直至腐烂。

因此,妥善保存与濒危语言密切相关的民俗实物,用高清相机拍摄实物,并用高清摄录机如实记录词汇、歌谣和故事等口头语料,成为语言文化保存的关键工作。

二、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的规划和建设

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属于科学性博物馆,又是专业性博物馆。因此基本规划跟其他专门类型的博物馆类似,但是具有自身的特点。语言文化博物馆建设既要保证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又要考虑其非物质性、濒危性和专业性等。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的前提和基础,而数字博物馆是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的扩展和补充。当数字博物馆具有一定条件以后,可以逐步转向“以人为本”的智慧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需要收集民俗实物,还需收集、记录与实物对应的语言词汇,然后请发音人发音,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录音,录像。在展示某一件民俗实物的同时,用触摸屏电脑等设备同时展示与之对应的照片、录音和录像,即实现“物、图、文、音、像”一体的展示。对于婚礼等民俗活动,除了用现场真实拍摄的录像展示以外,还可制作成动画片展示。展示的时候,可根据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如衣食住行,或人生重大活动如生老病死等次序陈列展品。例如展示炊具实物,则还原厨房实景。

三、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的规划和建设

通过最新的数字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将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归类,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这些文物,使人们能够在不动用文物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和感受文物,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国际与文化,感受到与观看实物极相近的感官体验。这一过程就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民俗实物一般在博物馆实体展示,但是受限于场地条件、资金建设、正常运营和管理经费等条件的要求,难以充分陈列展示出来。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将成为未来语言文化实物陈列展示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语言文化研究成果的数字化处理

数字博物馆建设需要充分汇集和利用现有各种类型的资源,对语言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地实现公众服务。

1.民俗实物展品的3D拍摄和三维展示

三维建模是将民俗实物展品放置在自动转盘上,通过自动成像系统三维建模处理后,制成的虚拟现实场景。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多角度、全方位浏览相关的三维仿真展品和相关信息。要实现这个功能,需要购买智能的360度展品拍摄系统,它包括3D自动成像软件、转盘和简易摄影棚。只需配备一台电脑和相机,3D自动成像系统便能在短短的4分钟内,自动做出一个3D展示动画。而做出来的3D展示动画可以上传到网站,只要观众点开该3D展示动画,就能如实地观看到展品的不同角度跟细节,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2.民俗实物展品的二维码处理

传统的实体博物馆藏品展示的时候一般会放置相应的文字解说,这类文字解说展示的内容受场地和空间限制,而民俗实物展品经过二维码处理后,观众只要用手机扫描其二维码即可快速访问相应的网页,了解详细信息和研究成果。另外观众可以很方便地将这些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与他人分享,促进语言文化民俗的传播和交流。

3.语言文化展品数字信息和语料的后台数据库管理

随着语言文化展品和语料不断增加,如何管理海量的数字资源成了非常重要的内容。建设有关语言文化展品数字信息和语料的数据库,能够快速地检索、比较和分析相关的语言文化信息。后台语言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语言文化研究成果网络化、虚拟化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检索的基础,进而实现人与物的信息交互。

语言文化研究成果经过上述数字化处理后,初步形成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再利用网络技术、虚拟化和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就可以实现语言研究成果网络化、虚拟化展示,提高语言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这种新的虚拟语言文化博物馆将是对外传播语言文化重要的窗口,促进语言的沟通与交流。

(二)虚拟语言文化博物馆

1.网络化和虚拟化

数字博物馆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以三维场景虚拟的方式展示出来,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利用好现有的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是整合现有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资源,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数字博物馆在云计算环境下能提供“随需随用”和“软件即服务”的全新体验。在云计算环境下,观众只需通过终端就能访问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各种类型展品和虚拟场景。

2.人机(物)交互

未来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将实现人机(物)交互,参观者跟语言文化博物馆展品通过各种智能设备进行交流沟通。将固定死板的展品转变成生动活泼的虚拟Agent(智能体),这一Agent具有自主智能的特性,能够基于用方言语料数据库自动识别参观者的交流语言,用相应的方言对展品进行讲解、演示(“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并回答参观者各种问题。另外未来展品中可以嵌入感应芯片,实现人物、物物相连相通的物联网通信传递模式。此外,语音识别、现场翻译等语言应用技术也可展示出来。

3.多点触屏展示

多点触屏在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都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多点触屏可以方便地对三维场景进行放大、缩小和旋转。

4.全景影像和三维全息投影展示

全景影像是借助文字、三维地图、图片和语音将语言相关的文化现象等逼真呈现出来,动态地构造出三维场景。全景影像方式展示更好地符合语言文化产生的原生环境背景,从宏观的地图模式到微观的背景位置,再回到相关的人、物,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将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多维度、多角度地展示。三维全息投影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将三维展品映射到半空中,营造出语言文化的仿真场景。全景影像场景适合于数字博物馆的网上模式,而三维全息投影在实体语言博物馆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更加真实的感官体验。

另外,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的语言地图集和语言数据库,对外提供检索和补充功能。

(三)语言文化成果的收集和保护

语言文化成果(包括语言语料、民俗文化等)的收集和保护不仅要靠语言工作者的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创作。数字化语言文化网络平台可以增加语言资料的自助采集功能,提供标准采集模板。创作者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录制和上传其资料。只要创作的作品符合采集标准并且通过相关专家审核合格后,就可以汇入最终的数据库。这种社会协作共同完成采集语言文化资源的方式可以不受所处时间和位置的限制,极大节约语言文化收集和保护的成本。

四、实例分析

(一)网站

“我爱方言网”(http://www.521fangyan.com/)。该站属个人爱好公益性质网站,专注于汇集中国各地方言文化、方言电影、方言翻译、方言笑话、方言歌曲和方言小品。内容丰富,但页面多是文本的简单展示,较单调,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京东商城网”(http://www.jd.com/)。网上销售的商品都先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多角度拍摄成高清照片,再放到网站上供顾客观看,选购,虽然不能亲自摸到实物,通过这些照片也对实物有大体的认识。

(二)网站+数据库

在2011年10月启动的“中国方言文化典藏”项目、2015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基础上建成的网站“语宝网”(http://www.chinalanguages.org/)通过音视图文等多媒体形式,将地方特色文化现象用特殊方言形式进行保存与展示,内容涵盖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和民间文艺等文化现象,以期达到“实态保存,永久使用”的目标,为保护传承中国方言文化而努力。该网站面向社会大众,一方面展示本项目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设立了“中国方言文化采录系统”,吸引网友参与互动,上传音像材料,因此具有数字博物馆的性质。

(三)博物馆

近年新建的肇庆市“包公文化园”是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结合。包公文化影响深远,用各种方言演出的戏剧、电视、电影等等比比皆是。因此,该馆突出视听功能,用动漫技术再现包公掷砚的历史传说。此外,还有特定的场景配相应的观影区,而且几乎每个展厅都有触摸屏电脑,观众可以站着或坐着,观看与包公有关的文字或影视资料。

综上所述,语言文化成果的展示很有必要,要突破传统的展示方法,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弥补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展示的不足。语言文化实体博物馆的建设要与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相结合,要突出“活”、“互动”,因为语言是活的语言,而非死的语言,是要用来交流,用来学习的。

[1]曹志耘.关于建设汉语方言博物馆的设想[J].语文研究,2010(2).

[2]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4).

[3]罗彦、蒋淑君.数字时代的文化基因重组——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与未来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9.

[4]徐保民.云计算发展态势与关键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2).

2015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转型本科院校特色语言资源的挖掘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践”(2016JGB389)。

杨璧菀(1980- ),女,广东怀集人,贺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曾霖(1981- ),男,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信科院博士研究生,贺州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实物展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病害高发、无药可医,究竟为何?诺伟司创新研究成果助力鱼虾尽情吃、纵横长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