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豫剧《虢都遗恨》的成功编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发展
2017-01-28宋笑飞曹武松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472000
宋笑飞 曹武松 (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472000)
从豫剧《虢都遗恨》的成功编排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发展
宋笑飞 曹武松 (河南省三门峡市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472000)
三门峡市戏曲研究中心以西周虢国文化为背景,以虢国墓地出土的实物资料为创作灵感,以豫剧表演形式为载体,成功创作古装历史故事剧《虢都遗恨》,并一举荣获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金奖。本文以此剧成功经验为据对如何保护和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
河南省三门峡市戏曲研究中心编排的历史故事剧《虢都遗恨》,在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23个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河南省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金奖。同时,该剧还获得本届大赛文华奖的剧作、导演、音乐创作、舞台美术、表演等5个单项第一名。这是三门峡建市以来在省戏剧大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为三门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
《虢都遗恨》是一部以西周晚期虢国(今三门峡地域)为历史背景而编排的一部优秀剧目,该剧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剧目演出,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镶嵌其中,让人们在欣赏剧目本身的同时,也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受到了惩恶扬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门峡地处华夏腹地中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华夏民族灿如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仰韶文化、黄帝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民俗文化……。但长期以来,人们曾忽略了对她的保护和传承,无意中使一些文化遗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失传。
2005年亚太地区博物馆界150名代表在上海博物馆发表了《上海宪章》,呼吁各博物馆在保护人类无形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阿•加拉和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张文彬均在印有《上海宪章》的一面丝绸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我国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虢都遗恨》这部优秀作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戏曲工作者、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下诞生的。
建设一个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很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重要,特别是传承保护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而特色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只有保护好自有的文化遗产资源才能形成自己城市独有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不少地方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发展地方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哈尔滨冰灯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河南洛阳的牡丹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三门峡一年一度的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等等,无不是以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兴办经贸洽谈活动,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与现实中,都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心理支柱和精神纽带。保护好、传承好各类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为此,本文以《虢都遗恨》的成功为据对如何保护和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几点建议:
第一,将无形变为有形。以实物的方式把无形文化遗产记录下来,其最大优点是增强它的直观性。同时扩展了无形文化遗产传承的渠道。运用拍摄纪录片、录音和存档等方式保证无形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如三门峡的卢氏劳号在文化部门搜集整理下,编印了《卢氏劳号民歌集成》,共380余首民歌。又如广西的《印象刘三姐》及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江格尔》和《玛纳斯》都得到整理和完整保存。特别是《格萨尔王》共记录整理藏族民间艺人说唱本近300部,总计约5000多小时,为全国文化界树立了创新作为的典范。
第二,在原始氛围中保持其活力。通过鼓励相传和复兴无形文化遗产来保持它的活力。现实中,对具有稳定的传统风格且内容有固定书面文本的表演艺术,重要的在于将其完整的表演风格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遗产的品种保存和传承下去。就必须保护好老艺人和培养好传承人,防止断代失传。这就要求社会应有一个长期的专门培训机构(基地,传习所),这样才能使新老艺人感到社会的重视,自身的价值,让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落到实处。如三门峡市的非遗项目“百佛顶灯”的全国表演和“豫西剪纸”的国际巡演式推介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第三,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一种无形文化遗产的形成历经数千年,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局限,其内容必然夹杂着一些落后的东西,因此对其探讨和研究就十分必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对民间说唱故事讲述和传播,要对其内容中的伪科学、封建迷信的东西坚决抛弃,并引入现代元素,促其民间艺术更加健康地发展。比如三门峡常村“骂社火”表演,以 “丑”为表相,以“骂”为特色,骂虚不骂实,骂假不骂真,骂恶不骂善,形成“骂之逾甚敬之逾甚”的独特风格,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当地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很受群众欢迎。
第四,采取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方法。将考古学与民俗学、民间美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以一种新的视角研究无形文化遗产,就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发现一些新思维、找出一条新路子,产出一批新作品。三门峡豫剧团演出大型古装故事剧《虢都遗恨》就是以西周晚期虢国文化为背景,以虢国墓地出土实物资料为创作灵感,以豫剧表演形式为载体而创作成功的。
第五,打造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 ,筑巢引凤,以文引商。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都是一个无价之宝。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它可以提高其知名度,引来优秀人才和建设资金,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知名度都有难以估量的作用。陕西西安秦皇兵马俑、山东曲阜孔庙、甘肃敦煌云冈石窟、云南西双版那泼水节、河南登封少林寺以及三门峡陕州地坑院等等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第六,提高全民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传播。实施、保护和传承就显得更困难和更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唤醒人们的意识,应清醒的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1]李永贵.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实践, 2002(11).
[2]齐全,张军.无形文化遗产经济学探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5(06).
[3]张春丽,李星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7(02).
[4]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与传承[J].贵州社会科学,2008(11).
[5]刘金萍,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