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实施对策
2017-01-28沈雨洁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21116
沈雨洁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221116)
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实施对策
沈雨洁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221116)
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名人旅游文化资源丰厚,但开发相对不足。本文将从徐州历史名人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与实施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以期能对徐州历史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
一、徐州历史文化旅游特点概说
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属于一般旅游中的专项文化旅游,由于其旅游活动的对象是历史名人文化,因此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在旅游资源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资源和体验的研究成为当今文化旅游理论层面关注的热点。
徐州,又称彭城,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著名的千年帝都。“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八景诗》),历史和地理的因素造就了徐州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孕育了一批历史名人。“所谓历史名人,顾名思义,即在历史上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在某一方面,即在历史上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在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起过重大作用,并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那类历史人物。”1《宋书》中曾写过:“英才起于徐沛,茂异出于荆宛”。他们或本身就是徐州人,或客居于此。徐州用它独特的城市文化滋养着这些历史名人,同时这些历史名人也用自己的光辉事迹反哺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成为徐州精神文化的外显形式,所以历史名人是徐州旅游开发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与调查价值。
谈起徐州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历史时段长,从远古时期的彭祖到当代的著名画家李可染、音乐家马可,代有才人;其二,涉及的领域广泛,从徐州走出的历史名人涉及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音乐、绘画、政治等等,从而促使徐州拥有了许多丰富复杂的旅游资源;其三,可开放资源众多。比如陈师道、张竹坡、阎尔梅这些徐州名人,很多徐州人也不甚了了;第四,从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总体情况来看,徐州主打的文化牌是汉文化,但需要做大做强。本文集中调研徐州历史名人旅游的开发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实施对策。
二、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历史名人资源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徐州的旅游文化定位是“楚韵汉风,南秀北雄”,主要强调“汉文化”,这个定位很有亮点,也比较准确,但是在无意间也会忽视一些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许多历史名人无论是他所处的领域,还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但是这些历史名人在旅游开发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陈师道。陈师道的诗歌在宋诗中很有地位,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他一位地地道道的徐州人,出生于斯成长于斯,那么他的一生就最能体现徐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与精神。他作诗的方法追求苦吟和琢磨,性格本分朴实,十分看重情谊。他为了给苏轼送行,连官位丢了也丝毫不在乎,从精神层面上看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人,也是徐州淳朴民风的凝练体现。但陈师道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缺少博物馆或者故居等物质资源,与陈师道相关的旅游景点也集中于燕子楼、黄楼和快哉亭等他笔下描写的风景,且这些景点的宣传亮点全都被比他名气更高的白居易和苏轼所占据了,而这位徐州坚韧耐劳精神的代表却缺少一个专门的场所供人凭吊。
(二)历史名人的旅游资源缺乏整合
徐州的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松散,不成规模,形成多中心、小规模的发展格局,这与徐州的地理分布广有很大的关系。市区与县区之间、景点之间、景点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关系梳理分析不够,未能整合出相同、相近的主题,形成主题景区、主题线路的旅游产品。比如有关苏轼的旅游资源就散布在徐州的各个地区,游客游历于徐州很难完全感受苏轼在徐州的生活以及他对徐州百姓所做的贡献。徐州的高级旅游项目主打的是汉墓,比如龟山汉墓,它位于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因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的巧夺天工而闻名。龟山汉墓旅游景点设施齐全,并在汉墓旁建立了两个特色的博物馆,其中一间博物馆为圣旨博物馆,虽然展品十分有趣,但是似乎与龟山汉墓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导致让游客缺乏主体完整的龟山汉墓形象。旅游资源的过于分散最终导致徐州很难吸引外地游客,热门的旅游景点多为徐州的市民公园类公益性景区。
(三)文物保护的意识不强
历史名人的资源最重要的是文物的保护和故居的修葺,因为他们是历史的直接见证者,是游客感受徐州历史名人的主要途径。“徐州是一座古城,又是现代发展较快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古建筑已破坏贻尽,现代建筑风格各异,办公、商业、住宅建筑袭南继北,没有徐州独特的风格。”2笔者在走访徐州户部山旅游景区的时候发现,许多古建筑都仍然用作民居,墙体剥落,管理混乱。正因为徐州古建筑保护和重建不力,才导致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得不到良好的开发。
(四)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发掘比较低
徐州历史名人的建设仍停留在外部建设上,对精神内核的挖掘还不够,流于表面,缺乏内涵的包装与提升。比如徐州作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主要开发了张道陵纪念馆、徐州珠山风景区两个旅游景点。张道陵作为天师道的创始人,在我国宗教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张道陵纪念馆远离市区,场馆较小,维护不佳。珠山景区位于徐州市云龙湖西部珠山脚下,整个工程自2011年3月19日开工建设,历时一年于2012年“五一”全面竣工。整个旅游景区以道教文化为核心,以徐州丰县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仙路历程(得道、修炼、斗法、立教、升天)为主线,设有鹤鸣台、百草坛、天师广场、创教路、神道、天师岭、辅元广场等景点。虽然打着道教的牌子,但是珠山风景区更多的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自然公园,道教中好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只是通过几个造型不佳的雕塑反映道教文化,吸引力不足。而位于丰县的张道陵纪念馆有着极丰富的历史遗迹,如果能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开发,其精神文化内涵可极容易的通过神圣深沉的历史遗迹外显出来。
三、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措施
历史名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并能激发旅游动机的历史名人及其思想、事迹和遗迹等,主要包括名人故里、名人故居、名人游历地、碑刻摩崖、名人墓地等。3徐州作为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历史名人资源。但由于曾经是工业城市的影响,旅游资源未得到很好的挖掘与宣传。近些年来,徐州发展迅速,在旅游开发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于历史名人的资源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许多徐州籍历史名人本应当是对外旅游观光的招牌,但却开发较少。针对此种情况,在徐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首先,虚实结合,即在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中,将实有形的故居、纪念地和宗祠等和虚无形的故事、传说和经历等相结合,既注重有形资源的开发,又将无形资源物化。徐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汉文化节,因为徐州汉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能在这方面进行良好的开发。将文化仪式表演与历史遗迹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历史名人的旅游资源可以进行发掘。比如白居易笔下的朱陈村,目前考据出三个地方,其中一个就在徐州的丰县,目前并没有进行任何开发,可以结合白居易与苏轼的诗歌进行旅游开发。
其次,内外结合,即对名人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仅注重挖掘本地资源的内涵,同时要注重联动互补,与外界进行有益的互动。因为每一位历史名人的一生都不是固定不动的,他们有的甚至游历了许多地方,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掘历史名人的旅游资源就需要各地旅游景点的共同参与,进行互补发展。比如有关苏轼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可以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杭州的苏堤还有河南平顶山的三苏墓等地相结合,互相补充发展,更好的联动发展苏轼这一历史名人的旅游资源。除了国内的联动合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据笔者所知,在汉文化节上不少海外刘氏后裔来徐观光旅游、寻根访祖。汉朝作为中国文化的发轫,汉文化不仅在对于研究中国文化有巨大意义,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也有其独特意义。
再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发掘,即对名人旅游资源的定位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物参观上,要挖掘和发展名人旅游资源的生命力,发展多样的旅游形式。徐州市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改建为公园,比如快哉亭公园,方便了徐州本地市民。但也导致降低了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同时,旅游品牌也不能过于集中在“汉文化”上,应当多开发不同旅游品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不同层次游客。当然这不是要求一味的求新求变,还要与历史名人本身的特点相契合,发现他们高于常人的精神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内涵与旅游景点的开发有机结合。
最后,注重宣传。徐州历史名人旅游一直未能取得很好效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进行很好的宣传。这里的宣传一方面指的是对内宣传,即向徐州本地人的宣传活动,徐州本地的历史名人,许多徐州人自己也并不是非常了解,比如陈师道、刘禹锡、张竹坡。通过了解这些文化名人,徐州市民也可以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同时这些伟大的诗人、书画家的优秀精神品质也可以反哺徐州市民,提升他们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需要向外宣传,合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平台,尤其是现在新兴的电子平台。
历史上的名人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精神文化,是人们学习借鉴的楷模。“名人是一国、一民族或一地区最为耀眼的群体,犹如夜空中的璀璨明珠,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与独特的社会贡献为世代景仰。围绕名人演绎出来的文化则是一个地方历史、社会、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4历史名人代表着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缩影,与历史名人有关的人、事、物会引起人们的兴趣。重视文化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倡人们向正面的历史名人学习,从反面历史名人中获得反思,有助于将旅游与思想陶冶相结合,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城市总体的文化品位,有助于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谐。
衷心感谢刘嘉伟教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
注释:
1.章采烈.论历史名人级差及其效应——中国名人名胜资源的旅游价值
[J],旅游月刊,旅游学刊,1994,9(4):44-47.
2.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秘书处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文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印刷厂,1995:400.
3.秦春林,谢雨萍.对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以李宗仁故居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26):251-253.
4.孙天胜.徐州文化旅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7.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