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寨与山水的写生体悟

2017-01-28王易博广西大学艺术学院530004

大众文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村寨物象笔墨

王易博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530004)

村寨与山水的写生体悟

王易博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530004)

山水画写生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山水画学习者,在学习古人的同时,应以自然为师,坚持写生之路。闭门造车是创造不出好作品来的。所以,我们在开展“村寨与山水的绘画——桂北山水画写生、村寨的实践与应用”项目活动中,组织了以村寨与山水为主题的写生活动,以自然为师,在对景写生实践中丰富我们的笔墨语言,提升我们的山水画创作能力。

山水画;写生;创作

项目课题:“村寨与山水的绘画——桂北山水画写生、村寨的实践与应用”

项目编号:201610593281

中国历代山水画家都非常重视对大自然的感受,有着“外师造化”的优良传统。从荆浩的盘桓太行山中,写松“数万本”到清代画家石涛力主“搜尽其峰打草稿”,再到近代山水大师黄宾虹九上黄山,五游九华山,四登泰岳,一生游览山川无数,创作出了极具感染力的优秀山水画作品。直至今日,许多画家仍踏着古人的足迹,坚持写生之路,继续推动着中国山水画艺术大步向前发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幸的是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悟美的心灵,还有一支可以描绘自然美景的画笔,将包蕴万千、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通过我们绘画的形式语言来展现自己的美。

2016年8月底,我们“村寨与山水的绘画——桂北山水画写生、村寨的实践与应用”项目组五位同学在李伟光老师的带领下,背起我们自制的画板,带齐了我们写生所需要的装备,深入桂北大山腹地,遍览古楼村寨,聆听自然密语。我们一行人先后驱车来到了广西龙胜县拐江村的洪门寨、下孟村的大坪塘以及乐江乡的地灵村。一路上我们领略了洪门寨壮美的梯田,也饱览了大坪塘的高山田园风光,更感受到了地灵村的“人杰地灵”。这三个村寨群居着三种不同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瑶族和侗族。当地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我们写生期间暂住在他们家中,受到了热情款待。

在写生期间,尤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大坪塘的一次经历。那日晨起,薄纱般的雾渐渐散去了,我们跟随着老师,手提小马扎,带着绘画工具出门去领悟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此时,远处的群山,轮廓依然朦朦胧胧,被雾淹没得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剪影,看到此景令我想到了历代名画家手下的水墨画。然后我们走过了一段泥泞但却散发着清香的田间小路,紧接着又穿过了一大片的茂林修竹,突然眼前豁然开朗了起来。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印入眼帘,刚刚还是被迷雾笼罩着的山峦,此时的轮廓也渐渐的朗润起来。一座形似“山”字的山体,清晰且真实的呈现在了眼前,我们不禁叹服自然界的鬼斧神差之造化,一切浑然天成,一切都是大自然呈现出的真实美。当此时的我们都醉心于自然的巧夺天工里,而李老师早已拿出了他的速写本,在纸上迅速勾勒出了山体的外轮廓,用线条的语言来表现自己此时无法用言语明状的激动心情。画到动情之处,不禁连声赞叹,大自然此时不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吗?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绘画范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写生就要依葫芦画瓢,生搬照画。就像李老师所讲:“要抓住山川神气,可以从令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切入绘画。”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感悟。起初,我们在写生龙胜梯田的时候,当我在面对那盘蜒而上,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梯田时,除了连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奇景之外,剩下的就只有迷茫了:不知道从何下笔,怎样进行取舍。所以画出的画毫无动人之处,平平常常,味同嚼蜡。一看就是机械地看一眼画一笔,现场“临摹”而来的,没有观察,没有感悟,没有概括,没有加工,没有提炼,甚至没有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更别提有一个山水的精气神了。我们站在老师身后,看老师是如何去表现那磅礴壮观、气势恢宏的龙胜梯田的。老师一开始并未执笔就画,而是放眼观之,感到胸有成竹,心中定以初稿之时,方才蘸墨落笔,寥寥数笔便已有了画面整体气势。他告诉我们,此步骤尤为重要。在写生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然后对景物做到合理取舍,确定想要表现的主体物象之后,其余的物象应与主体相呼应,起到陪衬与烘托作用。在写生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好了山川物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所占比例,使得它们能够完美融合。其次,老师告诉我们,在写生过程中不但要尊重客观物象,还要尊重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写景,借景抒情,不要局限于古人树石技法的固定程式之中,那样创作出来的画作就味同嚼蜡,毫无生机可言。我想我们可能就犯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才导致我们无法用画笔描绘出如此纷繁复杂的景象,就算有所表现,那也仅是依从古人画山画水的传统手法,毫无新意。因此,在地灵村写生风雨桥的那次,我开始尝试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情感思想,并力求做到表现手法与我对眼前景色的第一感觉相吻合。虽然自己的笔墨语言还未成熟,但已有了初步成效,我想如果坚持这样不断写生实践,假以时日,一定会有重大突破与成就的。

通过此次写生经历,给我最大感悟的是,当我们面对大自然这座丰富的宝库时,不能被其迷惑了双眼,要能够静下心来,坐下来慢慢思考,养成敏感多思的好习惯,用心去寻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景物。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就说过写生其实就是对客观物象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写生时,并非大自然中的任何物象都可以拿进我们画面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懂得取舍,在琳琅满目的客观物象之中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特性,方便入画的那部分摘选出来为己所用,而不是停留在看见什么就画什么的初级水平阶段。在山中写生时,面对眼前之景,不要急于提笔就画,而是要对景先思,思考眼前之景打动你的那部分是什么,也就是画面的主体是什么,配景是什么,什么该强调,什么又该弱化?而你又需要在画面中反应出怎样的一种情感?只有当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时,才能创造出一幅好的作品,这也就是古人所提倡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时,在经过了我们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脑海中大致已经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将其用笔墨的语言画到纸面上。

这也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在我们出来写生之前,已经鉴赏和临摹了许多古人的优秀山水画,又深入系统地学习了传统中国山水画树石技法。很可能在写生过程中受到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束缚,以致于难以传达出自己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情感。翻看画史,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就终日保守古人之笔墨以为正统,将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长期以来招致非议。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等方面的莫大功绩,但也要认识清楚的是: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并不是闭门造车可以得到的。传统技法的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更要学习的是古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笔墨语言,创造出山水技法以便更好地展现景物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写生中一定要尤为注意到传统技法表现与自然景象的关系。五代董源画江南低矮多土少石的山坡,创立了“披麻皴”的画法;元代的倪瓒创立的“折带皴”的皴法,不仅将太湖水层的质感表现了出来,而且也很好地传达出他那时高洁、疏朗和隐逸的心境。还有“斧劈皴”、“荷叶皴”、“雨点皴”、“牛毛皴”、“解索皴”等各种传统技法,皆为画家通过仔细观察后,通过反复实践创造出来的,能更好地反映出不同的山川地貌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写生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景色的特点,然后靠自己去思考一些意象,创造出一些方法,力求做到表现手法与我们对眼前景色的第一感觉相吻合。这样以来,虽然我们画出来的作品可能会给人一种生涩,笨拙,甚至会有幼稚的感觉。但是,也就是这种生涩的感觉,才是我们在自然之中直接获得的,并且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思考而来,反而会带着鲜活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我们不断的对景写生,使其表现方法变得更加成熟起来,形成我们所特有的笔墨语言来书写我们心中之意气!

山水画学习在师古人的同时,更要师造化,造化无穷,取之不尽。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面对自然时,我们一定要用心去感悟,养心中之浩气,用我们自己的笔墨语言去描绘村寨与山水的美好画面,描绘大自然的大好河山!

指导老师:李伟光

王易博(1996.3- ),女,籍贯:河南省,单位: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村寨物象笔墨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如何与物象相处
笔墨童年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锅巴粥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