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视域下《吐槽大会》的节目特征分析

2017-01-28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段子标签话语

曹 毅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710000)

消费视域下《吐槽大会》的节目特征分析

曹 毅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710000)

由腾讯视频和上海笑果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出品的喜剧脱口秀《吐槽大会》于2017年开播就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成为网络脱口秀史上的又一批黑马。本文站在消费文化的视域下,对节目话题的消费性、叙述话语的戏剧性、对抗性和现实性、互动方式的受众高参与性和广告的内容化等节目特征进行了分析,给我国网络自制脱口秀提供一些建议。

消费文化;《吐槽大会》;叙述话语

据艺恩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吐槽大会》第一季在节目收官时,播放量总和超过14.5亿次,其中单期播放量最高达2.1亿次;与此同时,微博同名话题#吐槽大会#阅读量近11.5亿,169.8万微博网友参与#吐槽大会#话题讨论,不断刷新网络综艺的各项数据,成为又一现象级的综艺节目。

《吐槽大会》以“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为宗旨,节目组每期会邀请一位自带热点话题、极具标签化的明星作为主咖,接受自己圈中好友的吐槽,主咖和嘉宾在“自黑”和“他黑”中完成节目。节目以反讽和调侃的方式,用“恶毒”、犀利的言语挖掘嘉宾身上的标签,深挖黑历史、各种形式重复短板。被吐槽者在节目结束后评选出本期的“吐槽王(Talk King)”。

消费社会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提出的,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就是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成以商品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在消费文化的语境里,文艺娱乐类节目是具有全民性和世俗化的。并且受众尊重多样性的文化差异。节目也作为消费社会的产品供受众选择,节目中的各种元素当然也不例外。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类需求按照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人民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以维持的时候,人们开始需要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开始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进而行一些社交活动。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人们在具有基本的社交活动后,对于世界的参与和了解开始从公众人物开始,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消费明星的隐私就成了一些节目跃跃于试的策略。受众希望节目可以满足自身对明星隐私的窥探需求,明星也希望通过适量曝光增加自身的活跃度。

一、话题的消费性

脱口秀节目重点在话语,话语主要是通过话题和语言来表现。好的话题通常自带流量,能够最快的抓住观众。《吐槽大会》中以“吐槽”为节目形态,运用“自黑”和“他黑”的形式通过吐槽明星和圈中好友来进行“秀”的完成。节目中,话题必然是围绕着嘉宾身上的各种“身份”展开。这些极具标签化的身份极大程度上都是公众赋予的,所以选择极具争议、时下最火、热议度最高的明星,在话题上达到全民参与,符合消费文化中受众最大化的原则,无疑给节目的高收视率鉴定了基础。

1.嘉宾设置的广泛性

《吐槽大会》的嘉宾不管在职业、年龄、性格都极具广泛性。有像李湘、张大大、黄子佼等大陆和台湾的主持人,也有像唐国强、王刚、宁静等“影帝”“影后”,也有像姜思达、MC 天佑当下最热的网络红人,还有像凤凰传奇、大张伟等歌手。一期节目中,不同领域的人且彼此熟知的人相互吐槽,意见处处交锋,把嘉宾当做“平常人”去对待,缓解了尴尬,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性,也满足大家对明星的窥探欲。在年龄层上,上到唐国强、王刚等老艺术家,下到池子、徐浩等 00后,最大程度扩大了吐槽大会的受众面,让专属于年轻人的网络综艺开始逐渐变得老少皆宜。

《吐槽大会》中除了每期会邀请到的嘉宾之外,也会选择两个常驻嘉宾。两人作为年轻人和素人的代表,某种程度上,作为普通大众的代表登上舞台,和“公众人物”同场竞技,两人不管在年龄还是思想上都代表着年轻人的思想,其观点的表达也备受期待,因而主要承担着“意见领袖”的身份,在吐槽过程中,也会与时下最热门的时间做结合。比如在吐槽主持人李艾不红时,与时下最火的虹桥一姐结合进行段子式的调侃。在消费明星的同时,让当下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人的意见和看大得到宣泄。

2.嘉宾选取的标签化

标签化是指“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者归入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在全民焦虑的时代,每个人害怕被割裂,渴望融入社会,却又想保持自身的优越感。或多或少的会给别人贴上标签,或许是刻板印象,或许是却有此事,但标签化的话题性和争议性却给节目增加了高辨识度。在《吐槽大会》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身上,都被大众贴了无数标签,主持人张绍刚自身也是槽点不断,“滚出主持界”、“将求职者赶下台”“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增加了吐槽的素材。常驻嘉宾李诞80后诗人、滞销书作家、红发、淘宝模特,池子,95后,没上过大学,两人作为节目制作者和表演者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其标签作为吐槽的话题内容,使节目中标签更加多样化。

嘉宾中,标签也是各具特色。“表情帝”周杰,“过气的胖主持人”李湘,“参加师徒作文大赛”的曹云金,“皇帝专业户”唐国强。这些标签,可能是“人身攻击”,可能是“不明事实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是“负面新闻”,在吐槽的过程中,将坊间流传的各种关于明星的流言蜚语摆到了台前,由明星和嘉宾直面问题,让嘉宾在戏剧化冲突中,带来搞笑的效果,客观上,还帮助了一些明星澄清身上的一些流言和身份。

3.嘉宾“短板”的重复性

“吐槽”是一种舶来品,源自于日本动漫。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寻找漏洞或关键词进行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发出疑问。嘉宾身上的标签和身份等具有消费性,吐槽的话题和内容也会沿着这些标签进行。在吐槽的过程中,被吐槽的对象身上的话题会反复通过段子被强化,比如李诞的滞销书作家身份、唐国强虚假广告、张绍刚的招黑体质、王刚处处砸宝,曹云金的师徒对骂和发票梗,在吐槽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人物塑造。看似毫不留情、实则饱含友爱的唇枪舌战,才能将喜剧的效果,通过嘉宾面对面的优雅吐槽来呈现。人物形象被强化,其该明星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形成良性循环。

二、叙述话语的大众化

当下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个体缺乏“本体性安全”的特性触发了整个社会的焦虑。消费文化以符号为消费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说,节目所营造的是是一种符码和类像,或者说一种社会现实。明星作为公众消费的对象,其身上明星身上的“八卦”、“绯闻”,“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产品,成为他们的无形资产供大众消费。

1.叙述内容的戏剧性、对抗性、现实性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指出,狂欢化的核心是颠倒现实,即颠倒既定的社会和宗教秩序。综艺节目中,通过节目所提供的颠覆,调节了大众心理的平衡,进而维护者世界既定的秩序和法则。《吐槽大会》区别于以往语言类节目中规避了一般语言类节目的正式和严肃,采用了当下年轻人最热衷的无处不在的表达方式——吐槽,来对一种社会现象、热议话题、争议名人进行讨论。“对当下娱乐圈高片酬现状的反思”“对小鲜肉有颜值无演技的批判”等问题都结合明星身上的一些槽点以段子的形式叙述出来,在欢笑之余得到了社会问题的反思。各位嘉宾本身作为意见领袖,把大众所想所担心的问题在公众场合叙述下来,达到观众心目中最高的契合点,很容易引发共鸣,继而得到下一次的关注和收视行为。

节目以“吐槽”为形态,保留了吐槽的原汁原味和原有形态,例如首期节目中,宁静被吐槽脾气大到沾火就爆炸;陈汉典爆料小S台下骂黄子佼,嘉宾轮番上阵吐槽李湘的身材,女强男弱,直面痛点揭伤疤,吐槽话语是当下网友们乐于吐槽、热衷深扒的“中央风暴”。叙述话语的主体和嘉宾之间的对抗性显而易见,硝烟味不断。明星们表现出了自己“普通人”的一面,形象更加立体,语言表达更接地气。

嘉宾之间虽然不是发自内心地批评,仅停留在点到为止和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段子之间的戏剧性和人物之间的对抗性不减分毫。话语中有反转式的惊喜,即单纯的好笑,有包袱,这种强化了戏剧性,不经意之间时间就进行了反转,或者包袱从一个嘉宾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嘉宾身上。也有优越感的呈现,在观众观众普遍被小品、相声这种形式固化之后,急需新的笑点和语言结构去唤醒观众对喜剧的全新理解。两位嘉宾相互吐槽,多位嘉宾之间充满对抗,观众作为全知的上帝视角,并且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会让观众映射出一种比嘉宾强的心理,优越感便油然而生。

2.叙述形式的碎片化

作为“借题发挥”的脱口秀,按照节目的形式来讲,也可以说是段子秀,密集的段子、高频的笑点,连续不断的包袱,和以往脱口心不同的是,《吐槽大会》不是以情感化的故事作为主打点,而是针对每一位嘉宾设计的一连串段子,段子之间大多都是对嘉宾进行“人身攻击”,嘉宾之间的也以段子相互连接。话题上,这些有争议事件的艺人本身公众报道形象和自身真实形象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嘉宾的人数相对较多,短时间内要把嘉宾面面点到,段子式的调侃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3.叙述话语的价值观的消费性

《吐槽大会》中的吐槽并不等同网上的“乱喷”,也不是抱怨发泄,传播负能量,而是倡导笑对“吐槽”的勇气、用犀利调侃的外壳价值乐观用于面对争议的内核,面对普罗大众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自黑与互黑,是喜剧的常见表现方法,但是以吐槽的独特形式,把自黑与互黑的内涵和效果发挥到这般淋漓尽致的,在这样的吐槽声中,过去想说又不敢说的负面新闻得以解释、想怒又不敢言的纠结情绪得以释放。

节目中的嘉宾都是愿意直面过去的争议,走到台前笑对吐槽的艺人,所有嘉宾面对吐槽都是笑脸相迎,王刚、史航等人吐槽唐国强老师广告密集,承包了一家人的就业,韩乔生、宁静等人轮番上阵,吐槽李湘的身材、与谢娜的一姐之争、父母靠女儿挣钱等尴尬问题时,李湘只是一笑而过,并大度地表示“面对吐槽,其实是面对自身缺点的机会”,这样的乐观精神也贯穿了节目始终。节目所要传达正能量内核的使命必然要依靠这些带着名人光环、背着偶像包袱的公众人物来完成,公众人物身上得各种精神潜移默化之间传递出去,进而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

三、互动方式的高参与性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处于被既有的社会秩序的限定之中,每个人的潜意识都希望通过颠覆旧有的秩序和规则,来获得某种解放感。消费文化语境下,娱乐节目在职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传统单纯的信息,宣传说教变为娱乐消遣,获得替代性满足。观众众作为消费者,开始最大程度的参与节目中。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互联网的基因本身就赋予了节目强大的互动方式,“弹幕”等直接的互动方式即时的传递出场外的观众对于节目中笑料、包袱的感受,而嘉宾叙述话语中,对于明星身上的事件、争议和话题的疑问在心理上契合。明星和素人的搭配一定程度上符合消费文化语境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平民化、娱乐化和世俗化。

在节目中,广告的内容化的也是节目的一大特色。段子中穿插广告,将广告的时间分散,把广告解构融入节目当中,是我们在不知不觉的嬉笑之间中消费了广告产品。节目从内容、价值观到广告营销,用创新的思维诠释了现象级网络综艺的的养成方式,也留给观众无数经典与槽点。当然,节目也曾因为吐槽过猛被强制下架也成为喧嚣一时的话题,嘉宾在叙说过程中会因为对段子的不熟练,缺乏表演性使节目未达到以下哪个的效果,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1页.

[2]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87%E7%AD%BE%E5%8C%96/8546514.

[3]陈旭光著.《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260页-262页.

[4]陈旭光著.《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261页.

曹毅,出生年月:1993年9月,性别:女,籍贯:河南南阳,研究方向:电视编导,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段子标签话语
画与理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雷人话语
段子来了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