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楼梦》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2017-01-28孙兆豪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215009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王婆悲剧性林黛玉

孙兆豪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215009)

论《红楼梦》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孙兆豪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215009)

活跃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萧红,始终立足于女性视角写作,在继承《红楼梦》既有创作手法基础上,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加以创新,成为刻画女性形象的突起异军。萧红以《红楼梦》中的香菱自比,同时浑身又散发着林黛玉的气息。因此,无论是萧红自身的个性气质,还是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塑造等都深受《红楼梦》影响,也都阐释着女性艰涩的生命美及宿命式的生活轨迹。

《红楼梦》;萧红;女性形象塑造

一、《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对萧红个性气质的影响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其中林黛玉以及其副本中香菱和晴雯三个人物对萧红的影响最为明显。萧红说:“曹雪芹花了很多笔墨写了一个与他的书毫无关系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理解。但对我说,却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写的就是我”。在《红楼梦》诸多的女性形象中,与萧红气质最为相近的人物当属林黛玉,两人皆是敏感多愁、孤傲高洁的性格气质。纵观林黛玉与萧红的身世及生活历程是十分相似,二者一个是封建社会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另一个是新时代的进步女性,单从自身素养上来讲都是她们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典型代表。再者,二者感情经历的坎坷以及逝去的方式也是很相似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虽是情比金坚,但中间始终隔着一个薛宝钗,终难成眷属以黛玉的病死而告终;萧红则是经历了汪恩甲的悔婚,以及与萧军长时间的爱情长跑后无果,后与端木蕻良结婚,风华正茂时病死在香港。

正如萧军与他人论及萧红时,有人说萧红是才女,也有人说她是天才的,似乎要她相信自己是天才之类。“而所谓天才,跟外国人所说的不一样。外国人所说的天才是针对成就而说的,成就达到极点,谓之天才……中国人所赞赏天才,是说天生有些聪明、才气”。她如同《红楼梦》里的香菱学诗一般,在梦里也做诗一样,也是在梦里写文章来的,不过没有向人提及,人家也不知道罢了。萧红自己曾说:“曹雪芹写香菱写的就是我”,这便是萧红心中自知的来处!

再者,香菱与林黛玉乃是“易地则同之人”。被目为“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香菱,以及“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都是林黛玉形象的副本。《红楼梦》中的香菱和晴雯是林黛玉的写照,而林黛玉与萧红又是如此的相似,所以在萧红的身上兼有三者的经历和脾气秉性,萦绕着十分充足的“红楼梦气息”。以往许多人对萧红的文学评价之所以容易流于粗浅,甚至庸俗,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把对《红楼梦》的意图领会作为品鉴萧红的前提,并未将萧红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形象,带入到《红楼梦》中去。其实萧红是在《红楼梦》中吸取养分,是在《红楼梦》中发展创作天赋的。

二、萧红对《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继承

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悲剧性的,这是受《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也是萧红对《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最大继承。萧红悲剧式的人生经历使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充满悲剧色彩,她们几乎承受着底层劳动劳动妇女所有的不幸与苦难。阴暗,凄苦等构成了她们生活的基调;贫穷,疾病等成了她们生命的主题。她们的青春转瞬即逝,短暂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苦难。这与曹雪芹以其悲剧人生创作《红楼梦》一样颇为相似,无论是文中的金陵十二钗,还是副册中的诸多女性,其形象的塑造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

《红楼梦》中以薛宝钗为例与萧红《小城三月》中以翠姨为例悲剧形象塑造。薛宝钗是封建社会的女性典范式人物。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心尽力的维持着那个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她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在爱情上,她爱贾宝玉,却将这种感觉封闭于自己的内心之中,做到热而不露的地步;在才学上,对知识和才华的表现,是她自我表现意识的显露,但又时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伦理观来约束自己,规范别人。从宝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侵蚀着人的灵魂,消磨人的个性。可以说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她浑然不知的丧失自我,在封建礼教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直到将她完全毁灭。这与萧红《小城三月》作品当中对于翠姨的描述非常相似。这样一个非常善良而且温柔的女孩,喜欢上了“我”的堂兄,当时,堂兄在哈尔滨读书,两人不能够常常见面,再加上,自己不够勇敢,所以将自己爱慕的心理强制关闭了,只能够紧闭心扉,然后把爱深埋到自己的心底。既不愿嫁给寡妇之子,同时也没有追求所爱的勇敢,只能是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拼命糟蹋,最终抑郁成病,甚至以求速死,主人公的最后是带着没有说出口的朦胧爱恋,凄凉地走进坟墓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萧红在作品当中对翠姨的塑造继承了《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悲剧性,通过刻画描写翠姨的羞涩树立一个大家闺秀的形象,正是因为大家闺秀的自身束缚以及羞于表达,酿成了自身爱情悲剧,这与《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一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薛宝钗为代表的“金陵十二钗”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女性群体的缩影,她们衣食无忧,却命运坎坷,而那些中下层的女性命运就可想而知。曹雪芹通过贾府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以及悲剧形象的塑造,从而完成了对封建传统文化通体的深刻反思。萧红继承了曹雪芹《红楼梦》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塑造,通过对作品中女性所受苦难的详细描写以及悲剧性的刻画,展示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风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关注女性命运方面,萧红要比她的前辈作家更前进一步。她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眼光,不再是简单的将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与外在的阶级压迫看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唯一根源,而是掷地有声的洞穿充盈病态的女性,从女性自带的悲剧特质真实展现其衰亡的过程。在《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突出展现了妇女的命运在被虐与自虐的双重迫害中沉浮,描绘了一部部女性命运的苦难图与血泪史。且不论萧红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上的女性悲剧意识的自觉,但她敏锐直觉却使作品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淋漓尽致的跃然纸上。

三、萧红对《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发展

萧红在继承《红楼梦》悲剧性女性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又融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作品中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本位主义全面铺开,如果说《红楼梦》只是谈到了“女性意识”,那么萧红在创作中对女性问题的认识可以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她正视女性人权的问题,使女性形象更能反映现实生活,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于她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女性通过顺从、通过臣服依附在男性的身上,在《红楼梦》中从邢夫人到赵姨娘,再到花袭人,都是被迫的等待和接受男人对他们的选择。而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则是有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凤辣子”则不仅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而且具有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十三回,她敢在贾琏面前得意忘形的炫耀自己的才能;十四回,她使贾琏为了一绺青丝吓得脸都黄了,并“杀鸡抹脖子使眼色”求平儿替他遮盖;二十四回,贾琏的奶妈为儿子求差事和贾琏说了几次,最后还是找了王熙凤才成。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王熙凤对贾琏的不“顺”。再者,王熙凤对情敌的赶尽杀绝,事实上也影射出她渴望“一夫一妻”女权意识。她从内心里希望自己,能有像男人那样得以表现自己才干、施展才能的机会。这种特质,使凤姐和当时普遍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男权主义思想的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都说明在曹雪芹在《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中已经流露出“女性意识”。

萧红在继承《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悲剧性塑造的同时,也继承并发展了“女性意识”。在作品《生死场》当中,王婆这一形象就有着非常强的反抗性,经过残酷生活的锻造,使其成长为了人们口中所说的猫头鹰,也就是文章中所描述的“灰色老幽灵”。文章中描述到当王婆的丈夫赵三为抗租而最终参加“镰刀会”的时候,她是非常兴奋的,甚至还为丈夫提供了老洋炮,然而当丈夫因为一些偶然事件突然锐气大减而且对老东家感恩戴德的时候,她深感失望,尽管丈夫已经将钱交还到了王婆的手中,但是她仍然是非常不高兴的。接下来,当儿子被提枪毙的时候,她只能够悲愤自杀,但是最后却“死而复生”;当女儿在战场上牺牲的时候,王婆又凭借自己的意志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战争。上述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除了王婆的顽强生命力,显示出王婆这一女性人物“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不在是依附于男人,有着自己的想法,最为突出的表现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萧红笔下的王婆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十分相识,但萧红笔下的王婆不仅仅拥有王熙凤身上的特质,而且还具有反抗封建的地主阶级“时代性”,从女性精神的“自主性”上来讲,王婆这女性人物是在王熙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更具有“女性意识”的进步性。

传统女性在封建文化长久浸染下,导致女性形成自我束缚、自我屏蔽的心理积淀,造成了一种不自觉的女性存在状态。萧红结合自身女性生活的内在体验,深感女性自身的愚昧狭隘归根到底是其身后的强大男权文化的影响。在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的同时契合五四女性解放的思潮,将“女性意识”带入历史文化的审视拷问中,致使女性无法在他虐与自虐的双重压迫处境中挣脱出来,,这就注定了女性生存永远摆脱不了“男权意识”的凌驾。基于这一点萧红在创作中以强烈的性别意识和清醒的女性立场,真实地展现了长期以来被男权文化有意无意忽略、掩饰、扭曲了的女性的真实处境,并通过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融入“女性意识”,从而达到了对男性权威消解,解放女性群体应有的本性。

综上所述,萧红承接《红楼梦》中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塑造,且以其独特的敏感细胞和艺术天赋审视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将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文学创作,以悲剧的艺术揭示她们多舛的命运与精神精神的枷锁,深入挖掘旧社会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

萧红作为女人,她是不幸的;作为女作家,她却是幸运的。不幸的个人身世成了她关注农村妇女现实生活和当下命运的悲剧起点,凄凉落寞的个人经历成了她创作的生命底色。让我们一起缅怀和铭记这颗文学天地间璀璨的明星。

[1]邹经.萧红与《红楼梦》[J].创作评谭,2015(1).

[2]王妹.《论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权意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5).

[3]章琦.《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萧红男权文化批判的一个研究视角》[J].现代妇女,2010(8).

猜你喜欢

王婆悲剧性林黛玉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王婆酿酒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可怜可恨说王婆
卖瓜的“王婆”原来是个男的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