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2017-01-28张秋珍

运动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全民消费

张秋珍

(山西省委党校理论部,山西 太原 030006)

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张秋珍

(山西省委党校理论部,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出台,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当前体育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消费理念、场地设施、社会配套和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不足和不完善,体育产业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进行市场培育:立足公民体育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拓展空间:进一步完善体育参与与消费空间;加强配套支持:打造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

1 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源于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而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所以体育与经济有史以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人类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必然要产生相关的消费,从而拉动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体育和经济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各类体育赛事直接产生各种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大,逐渐带动体育产业的繁荣,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体育日常活动,涉及到国民生活消费的各个领域。在“十三五”时期,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的消费背景下,全民健身必将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2 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

2.1 体育消费理念尚不普及

丛湖平等在《体育经济学》一书中描述到:体育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闲暇时间,其中购买欲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体育市场的因素,购买欲望是指消费者购买体育劳务、服务的动机、愿望或要求,是由消费者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引致的。其中,我们能够看到体育消费理念对于市场的重要性,而当前我国国民的体育消费理念尚不普及。以体育用品消费为例,据相关数据从2012年开始国内运动品牌出现了大规模的“关店潮”,关店总规模达到5000家,从2015年在政策的风口下,体育用品消费呈现了一定的回暖势头。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这2年在一些发达地区各类体育企业、服务部门不断增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当前我国的人均GDP己经达到了8000美元,远超国际体育产业井喷经验的5000美元,但我国的人均体育消费仅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10,这反映出我国体育消费理念依然处在较为低下的水平。当然,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扫平意识障碍。

2.2 体育消费场所依然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参与体育的基本保障,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和习惯的养成。例如,人民群众可以就近、方便地获得体育参与的条件就倾向于参与到体育中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各种体育参与所需要的体育服装、鞋帽、用具等的消费;反之,如果人民群众想参与体育活动,但缺少参与的场地或者是路途较为遥远,这就会极大地影响人民群众体育参与的兴趣,自然也就会降低体育参与度,进而影响到体育的消费。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m2。这与健康中国中所提到的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m2,在城镇社区实现15min健身圈全覆盖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空间。而且在当前的体育场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型体育场馆,一般距离较远,给人民群众的运动参与带来了不小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影响了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场地设施条件。

2.3 社会配套支持仍待提升

体育产业的发展绝不是孤立成长的过程,从市场主体来说,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需要用品制造业、体育培训服务业、体育展览业等的支持;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需要体育传播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中介业等的支持,而当前我国整体体育产业环境,体育用品制造业一家独大,体育中介、体育传播、体育广告等市场主体还相对不成熟。各类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如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尚未有效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形成;不仅如此,作为行业发展根基的体育产业人才较为缺乏,在与业界人士的交往中发现,当前体育产业发展不缺政策、不缺资本,体育人才己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极大瓶颈,从各类体育公司的人才争夺战中显示出体育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才和体育科技人才的缺乏,因此要不断提升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社会配套支持体系。

2.4 体育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占比过大,体育服务业等占比较小。根据经济服务化理论,逐步软化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趋向,软化指数是衡量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具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一指数在40以下的产业被认为是硬产业;指数居于40~60之间的被认为是低软化产业,当这一指数超过60,则该产业便晋升为高软化产业。相关研究表明,2006—2013年期间,我国体育产业软化度指数平均仅为19.19,属于比较典型的硬产业。这与国外发达国家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体育用品业次之的比较合理的体育产业结构不相一致,国内体育产业的结构过硬,还没达到比较合理的状态,不符合体育产业位居国民经济第三产业门类的划分,同时没有真正地挖掘体育产业本身的最核心内容,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比较贫弱。基于此,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不断地调整行业格局,加大以提升服务业占比,优化产业结构为原则,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中介业、体育竞赛表演等行业、体育旅游、体育传播、体育会展等行业门类的发展。

3 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应有作为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虚设行为,追求短、平、快,众多市场主体在体育产业布局中不愿意静下来培育市场、打造核心产品、培育自主的后生力量;如在电视版权购买上个大体育传媒竞相购买国外顶级赛事;在运动员上,高价购买各种顶级球员;在产业发展中许多主体布局“互联网+体育”,而轻“体育+”的体育本体内容构建;中外围产品的涉猎,而不注重体育本体产品的研发,使得我们的产业呈现一种较为浮躁的格局。介于此,针对前文所梳理的产业症结,我们应脱虚向实,立足体育产业本体,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3.1 市场培育:立足公民体育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4年《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这一里程碑式的体育文件出台,在文件中鲜明地提出了促进体育消费与发展体育产业的关系,将体育供给侧改革的思维融入其中。而公共型政府的打造是近些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满足是事关民生的领域,政府要不断地提升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一方面是践行政府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保底作用促进公民健康的同时,培养公民的体育参与兴趣,进一步养成体育参与的习惯,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的形成。而要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首先要立足于公民的体育需求,要从人民群众的体育兴趣或潜在兴趣出发,避免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统一化、单一化”取向,毕竟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理空间有着各具特色的体育参与取向,如欠发达地区就较为习惯传统体育的参与,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就倾向于选择现代性、时尚类的体育项目,因此,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中要立足公民基本体育需求。需要强调的是这一需求一定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基本性需求,而不是高需求,高需求应由市场来提供和满足。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竞争行为,促成政府组织、社会机构和私营组织“并存、竞争”多主体、多方式和多元化市场格局。

3.2 空间拓展:进一步完善体育参与消费空间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存在着人民群众体育参与和消费空间的不足:(1)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与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需求不相匹配,供给中存在着供给不足和供需错配的问题,一方面是体育场地设施相对于14亿人口存在较为严重的总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是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与人民群众的场地需求不匹配。例如,江苏省的每个市都有自己的奥体中心,这些奥体中心规模较大,功能也较为齐全,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是基于人民群众健身的便利,而是出于其他综合性的目的考虑,如城市发展的空间拓展需求、举办顶级赛事的需要等,造成了建设与使用的脱节,不利于效益的综合发挥。(2)我国居民的休闲娱乐性体育消费空间不足。有学者指出,从2015年人类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近些年也逐步进入了休闲阶段,而体育作为极佳的休闲娱乐手段,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市场供给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打造、特色小镇的培育、特色体育旅游线路的提出等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解决路径,市场应根据相应思路,结合自身的市场经验研发、生产、提供适合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的体育消费空间。

3.3 配套支持:打造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前文己经描述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还比较薄弱,因此要不断地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支撑体系。(1)不断强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和人才缺乏现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人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加强院校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在培养的过程中打破原有的院校封闭式培养方式,强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模式,让学生在学校也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②加强社会力量培育,针对市场急需的各类体育人才,社会机构己经看到了商机,开展各种社会办的体育相关经营管理培训,解决当下的困境。(2)要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体育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法规体育,约束市场主体行为、营造健康市场环境,如近2年动辄上亿元的球员转会,己经远远超出了中超的水平和承载力,政府或协会组织就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控制,避免联赛的脱实向虚,举体育知名做非体育之事,威胁体育的持续性;提升体育传播、体育中介等体育产业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G812.9

A

1674-151X(2017)11-13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68

投稿日期:2017-08-18

张秋珍(1966—),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全民消费
全民·爱·阅读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40年消费流变
可持续全民医保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消费ABC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