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2017-01-28杨茹雪

运动 2017年21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竞赛篮球

杨茹雪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杨茹雪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社会适应能力作为21世纪新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篮球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完善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笔者建议推广大学生篮球赛事,创建优秀大学生篮球赛事品牌,使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篮球竞赛中。

篮球竞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是学生提前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需要学会进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更好地解决社会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若是把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过渡期,那么大学生在学校这一阶段学习到的各种能力和适应校园环境程度的如何,将对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尽快适应大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 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离开学校走入社会阶段,通过社会行为的互动,努力与社会达到一种协调状态的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

2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2.1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

篮球竞赛具有培养服从的一些品质,如尊重、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等。学生在篮球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必须遵守篮球规则进行比赛,这种在竞赛中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篮球竞赛中不应有逾越规则、严重故意伤及对手等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同时还需要有自我管束或团队牺牲的精神,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建立在意志或取胜欲望上,还需建立在豁达的宽容心理上,这些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都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在篮球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有在这个团队中属于自己的角色,承担自己的任务,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运动员必须要遵循教练所要求的行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

2.2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生活状态极为不稳定。随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大学生整日沉迷在网络中,熬夜、睡懒觉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家常便饭;吸烟喝酒,喜欢吃垃圾食品,长期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长时间处在寝室、教室中,极度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运动员想要在竞赛中获得优胜,需要优秀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而身体素质不仅需要经历严格专业的训练,更需要运动员自己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NBA球星纳什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饮食有很大关系,他从不沾糖,从不吃深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在训练日1天吃6餐,而且每餐都很精细。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训练后,肌体需要较强的恢复能力,如果整天熬夜,饮食习惯不良,会使肌体的恢复能力不断下降,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不能达到较强的状态,进而影响训练效果。所以运动员想要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就必须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学生参加篮球竞赛,为了使自己的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才能维持肌体的内在健康,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在训练和竞赛中发挥出优异的水平。

2.3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已经不是只会学习专业知识,成绩高的好学生,更多的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学习能力更多的是进入职场后的学习能力。篮球竞赛是一项技能与智能相结合的项目,运动员不仅要拼身体、拼技术,更需要有聪颖的智慧。在篮球竞赛中,人体通过多种感知觉的参与,经过长久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形成相对稳定和高度自动化的动作技能,对战术的熟练运用更可以促进记忆的提高,而篮球竞赛中的一些多变、快速、突发的极不稳定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临场的应变能力。现代社会提倡创新,而创新型人才也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在篮球竞赛中不能只靠教练所教的几套固定的战术来对付对手,更需要将这些战术融会贯通,需要有灵活的想法,所以篮球竞赛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其想象力,使学生向创新型人才发展。

2.4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处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微信和微博等智能交流软件的出现,使更多的大学生更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甚至讨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而对于正处在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不但是学生生活的需要,也是获得事业成功的需要。竞赛过程中不仅需要和队友、教练积极沟通场上的情况,还要学会与裁判沟通交流。篮球竞赛的人际互动是在一个比较开放公平的的环境里,它非功利性,学生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家庭条件的差异,在竞赛中是可以不去考虑的,这就可以保证篮球竞赛过程中学生具有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之间的认同感也会相对较高,使学生在篮球竞赛中能找到在社会大环境下未能得到的良好正常的人际关系。篮球竞赛是一个需要团队配合的项目,每个团队不只有运动员,还有教练、陪练、领队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历从磨合到熟悉再到配合默契的过程,进而专心地投入到竞赛中,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从而赢得胜利。准备竞赛的训练过程和竞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队友之间缺少信任、运动员和教练员战术意见不统一、自身水平和价值无法在球队中体现、对手之间利益竞争等,学生能通过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矛盾来积累自己的经验,使自己在处理矛盾时游刃有余,更加善于解决问题。

2.5 篮球竞赛对大学生应对挫折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他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的情况。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会经常受到上司,老板、同事的批评,面临自己的努力成果却得不到认可,职场发展不顺畅等情况。篮球竞赛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烈的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运动员会经常受到教练和队友,甚至是观众的批评,这些批评在篮球竞赛中是时有发生的,而运动员要做到正确的对待这些批评,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提升自己,从而对自己产生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恰恰是学生在社会中必备的素质。竞争失败后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有了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就可以应付各种挫折环境,及时疏导消极情绪,减轻和排除精神压力,竞赛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竞赛就有胜负之分,就有胜利者的愉悦,也有失败者的遗憾、沮丧,体育竞赛的过程鲜明的反映出人生的曲折与悲欢,在篮球竞赛中,运动员必须经受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和心理对抗,每一场竞赛都是对学生的磨练与考验,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力,从而练就一颗“大心脏”。

3 建 议

3.1 举办更多的等级赛

等级赛是按照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分别举办的比赛,如在田径、体操等项目中按健将、少年级等运动等级组织比赛。学校内、学校之间,省内、国内的大学生比赛数量、比例和频次较少,降低了运动竞赛的影响力。我国大学生联赛(以下简称CUBA)的运动员都是各大高校单独招生的高水平运动员,而非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的学生组成的篮球赛事相对比较少,非体院学生的联赛更是少之又少,且比赛一般都是省内高校之间进行,跨省的比赛更是为数不多。所以应大力发展联赛机制,举办不同的等级赛事,使更多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篮球竞赛中,使篮球竞赛能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2 组织与推广

NCAA是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比赛采取单淘汰制,因此比赛也更为激烈残酷。此赛事被全美多家电视台直播,赞助商也会对此赛事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由于比赛通常在3月份举办,所以又被称为“疯狂3月”,而比赛举行的这段时间产生的影响甚至会高于同期的NBA 。台湾高中联赛是效仿NCAA的一大联赛,它在台湾的影响力甚至高于台湾大学联赛和职业联赛,总决赛的场地设在台湾最顶尖的小巨蛋场馆,比赛甚至采用了现在NBA最顶尖的设备,包括技术台的操控装备,现场舞美灯光以及顶尖的转播团队。相比国内,CUBA远远没有达到上述的影响力。国内电视台基本无转播,央视体育频道也只会选择一场总决赛播出,而在报纸和网络媒体上更是鲜有报道,甚至比赛结束后许多人尚不知比赛已经结束,而其他的篮球赛事更是鲜为人知。倘若CUBA的比赛在国内最顶尖球馆,即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或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办,比赛由专业顶尖的运营商包装,由央视各个频道和地方频道转播,媒体积极投入赛前赛后的报道,那比赛的影响力和价值会远远超过一场篮球比赛的价值。所以加大对篮球赛事的推广,打造品牌赛事,提高篮球赛事的影响力,才能激励鼓舞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并投入到篮球竞赛中。

4 结 语

篮球竞赛不仅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且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合作、应对挫折、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大学生的篮球竞赛,创立优秀的大学篮球竞赛品牌,使更多的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篮球竞赛中,帮助学生认识经历磨难、了解自我以及承担责任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具备发展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尽早地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1]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9):85-88.

[3] 师学高.论体育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科学教育论坛,2005(18):227.

[4] 张海鹰,胡朝霞.大学生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建议[J].科技与创新,2014(18):108-109.

G841

A

1674-151X(2017)11-09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49

投稿日期:2017-08-22

杨茹雪(1994—),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竞赛篮球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过了把篮球瘾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