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限制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7-01-28杨明山

运动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课间

杨明山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限制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

杨明山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和相应的对策。

体育大课间活动;限制因素;对策

随着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不断下滑,学校体育工作再次被人们关注,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发展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方面,体育大课间活动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我们应行动起来,让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1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概念界定及其指导思想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指在校学生每天1次或2次25~30min的较长时间的利用课间休息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总称。针对在校学生而言,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他们在校内参与的,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目的的具有组织性的课外体育活动。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具有学生运动主观性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己任。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通知就是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在此之后,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文件也随之增多。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学习压力,体验活动中的乐趣,有关学校体育文件中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也已经很明确,如每天保证学生锻炼1h。这对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了很大力度的支持。

2 限制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

2.1 体育场地空间受限,体育器材设施不足

体育大课间活动要想顺利开展,体育场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根据漯河市的几所中学来说,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集中在升国旗的那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进行,再加上1个200m的土操场,就是全校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像足球操这样的热门项目就无法开展。在体育场地受限的条件下,体育大课间活动多数以跑步、做操为主要活动内容。若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就需要开展一些新形式的活动内容,如校园足球、踢毽子、跳绳及当地的一些体育特色项目。但是,新形式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需要满足体育场地的需求外,还需要相应的体育器材。就目前的情况,在大多数学校能够供应学生锻炼的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公共体育器材比较陈旧且存在安全隐患,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使用的小型器材乱丢乱放,没有自律意识。对体育器材的借出、归还情况,以及损坏、丢失情况没有及时登记,更没有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缺乏专人管理。用于投入学生体育锻炼的器材费用少之又少,这些都为顺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添加阻力。

2.2 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有限,大课间活动类型单一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是25~30min,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根据现实情况,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对时间没有把控,没有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时间,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氛围不足。除此之外,遇到恶劣天气体育大课间活动就会被取消或者被占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根据季节、天气进行合理的编排,内容形式几乎常年保持一致,更不用说体育创新活动了。久而久之,面对单一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活动兴趣下降,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反映了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项目过于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要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在运动项目上要给予一定的创新,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保证其能够顺利开展。

2.3 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相关组织者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够重视

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相关组织者不够重视,也是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更为注重的是升学率,因为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学校的知名度等,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以牺牲体育锻炼的时间来增加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大课间时间缩短或是占用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多数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人数有限,学生人数众多,相关组织者不负责,体育大课间活动出现“散养”现象。这种情况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效率低下,起不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的良好效果。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相关组织者对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不能及时地做出积极有效的评价。可见,对其完善、改进、创新更是缺少关注。

3 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对策

3.1 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场地,实行“一场多用”,发挥体育器材多项功能,提高使用率

为了保证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大课间体育运动,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就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划分,实行一场多用制,充分利用校园一切可以利用的体育场地。例如,在篮球场中间设置羽毛球网,就可以实现篮球场地和羽毛球场地整合共用;在篮球场中间设置排球网,同样也可以实现篮球场地与排球场地整合共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对体育场地的空间受限有一些帮助。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可以根据情况就学校附近是否有可以利用的闲置场地进行改建,以及与附近体育场馆进行长期协议,来解决学校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所需要的体育器材,大器材由学校提供,小器材可以鼓励学生自备。一种体育器材有多种使用方式,应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属性。例如,大课间的跳绳活动,同样的器材,跳绳可以分别用到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及集体跳绳。在校园足球活动中,跨栏的栏架可以作为一个小的足球门,让学生进行射门练习;利用体育器材的多种属性提高体育器材的使用率,这样可以适当解决当前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只有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才能有根本性的进步。

3.2 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调动学生体育兴趣

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当前新兴的体育项目以及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创编出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并且符合当地体育特色的活动项目。例如,在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中,校园足球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足球操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形式。焦作市许衡实验学校利用大课间开展当地特色体育项目太极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相关组织者也可以根据季节、天气尽可能多地编出更多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以适应学生进行室内体育大课间活动。大课间在编排过程中,要加入一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的益处。

体育大课间活动要根据季节进行不断更新,冬季选择运动强度稍微大的体育项目,而夏季选择运动强度小、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遇到天气原因不能进行室外活动时,在室内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选择运动幅度小的体育项目,如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观看国内外重大的体育赛事、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常识等。通过多种类型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其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益在其中。

3.3 制定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有效监督和适时评价,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进行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制定出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要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保证每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都要按时进行,同时这些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实施有效的监督。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有限,为了保证时间的有效性,所以在时间上也要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对于学生集合速度、活动质量做出合理的安排,确保大课间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同时,为了提高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地位,建立体育大课间活动评价系统,适时评价,评价结果综合到各个班级的考核中。评价可以根据各个班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集合速度、活动氛围、学生激情等进行评测。另外,制定一些奖励政策,对于出色的班集体,还应给一些物质奖励,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篮球等。通过这些奖励政策,调动大课间活动学生的活动激情,让大课间进展更为顺利。体育大课间活动还需要一些急救措施来应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制定大课间规章制度后,相关人员要结合情况严格执行,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进行。

4 结 语

针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方面,许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且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根据当前状况来看还有待改进之处。这说明我们还需要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其更加完善,让它发挥出体育本身特有的价值。另外,为了推动青少年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社会和学校应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要认清体育大课间活动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相关组织者共同努力,结合学校的具体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加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持久化的发展。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

[2] 李莹.郑州市金水区小学“大课间”运动模式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3] 季浏.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J].体育科学,2013(11):28-36,74.

[4] 孙宏图.郑州市金水区校园足球特色小学足球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探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5] 魏昌林.浅谈阳光体育背景下普通高中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深圳市普通高中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5):115,117.

[6] 王家村烟台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浅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与意义[N].科学导报,2017-05-12(C04).

[7] 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06-23(003).

G807.0

A

1674-151X(2017)11-09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46

投稿日期:2017-08-22

杨明山(1991—),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课间
基于快乐体育理念的高中体育器材开发与应用研究
数读
快乐体育背景下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利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