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
2017-01-28吴娟
吴 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2)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
吴 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2)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蓬勃发展,为了能够贯彻全民教育的基本理念,应对社会对于全面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大高校在充分满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利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改善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我国高校教育领域逐渐推出新的教学理念,这些创新的教学理念中大多都被应用于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因此在面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研究中,学校和教师除了要充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之外,还需要使其养成强身健体的好习惯,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体育教材的内容符合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破除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使体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同时,还需要推动其创新意识的发展,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同时,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1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就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在加上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总是为孩子输入过多的营养,学生缺乏体力的消耗,肥胖型的学生明显增多,其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身体素质是由耐力、力量和柔韧性三个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在对力量进行训练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适当性的速度训练,需要减少长时间的负荷练习,防止其身体的损伤;耐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打持久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学生的身体需求,从而提升其持久抗压的能力;柔韧性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肌肉训练和柔韧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拉伤。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
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不同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例如,在球类的比赛中,大多都是集体性的项目,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合作的乐趣,从而意识到自身在集体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体育项目比赛,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学生多样化的体育比赛中,能够体会到竞技体育的乐趣,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在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之间来回转换角色,从而认真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
1.3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开展体育教育,能够消除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恐惧心理。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一些具有难度的体育项目常常会存在一些恐惧的心理,为正常的体育活动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办法,并完善各类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体育活动的分项训练目标,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帮助测试等完成体育锻炼;其次采取多样化的体育锻炼,能够克服学生不良的个性心理,教师教会学生适应体育锻炼和相关知识,使体育锻炼和常规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克服学生的不良心理,从而消除其不安的情绪和懒惰的个性。
2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教材的内容不够合理
虽然面对新课改的课程要求,大部分高校已经积极相应改善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创新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包括课程的导向问题依然存在着过于成人化以及竞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是,甚至对于整个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都造成了影响。同时教学的目的性不足等问题,包括教材设置不合理等,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阻碍了其发展的兴趣,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各大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以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作为导向,完善教材和课程系统,考虑学生的基本生活规律和心理素质,采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而促进整个体育教学系统的规范化。
2.2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今,我国高校的基本教学模式,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模式中,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教师过分强调了自身的权威性,对学生的引导也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因此常常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活动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服从和接收,不仅大大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忽视了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其创造意识的发挥和利用。
2.3 实际的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教学一直被视为高校重点教学项目之一,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并相互独立,教学方法和内容都相对单一并与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厌烦甚至是不理解的情绪,重复的教学活动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脱节,教师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引导性不足,难以激发起强烈的认同情绪,因此久而久之,学生与体育活动甚至是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难以实现。
2.4 体育教育的改革不彻底
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育教学系统,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学习和锻炼的需求,同时对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目标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必然发展需求了,在不断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科学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同时也为高校教学系统的完善设置了阻碍。
3 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策略
3.1 完善体育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最初的体育教学目的,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项目,在其中注入实用、娱乐、健身以及文化等特征,从整体的发展观念入手,完善体育教学的主要方针。同时,教师需要将终身锻炼的体育思想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掘并开发学生潜在的精神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高校体育最原始最基本的特性,使学生在学习到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找到体育锻炼的最佳方式,关注自身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体的体育锻炼意识。大多数大学生都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之内,往往会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基本生活实际,善于发展学生等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设置体育活动的内容中,考虑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充满个性化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的集体活动中,共同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能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直接体现了未来社会群体的主要素质情况,因此在高校的大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思维优势,展开多样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根据其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的机会的同时,也为其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
3.3 建立质量的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体育评价体系,对教师获取教学内容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也是依据最终的测试成绩,因此容易忽视对学生平时成绩的测试,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实际的体育锻炼中来。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大多是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试进行的,因此学生在测试之前都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可能会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改善高校体育评价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4 强化教师团队的建设
为了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其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其具备专业的学科素质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需要教师充分开发自身的身体素质,具备教学的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优势。因此,高校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的团队的整体水平,从而为整个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1] 万海波,李首一,蒋津君,等. 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6):65-69.
[2] 程斌鹏.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89-91.
[3] 吕成龙. 论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75-176.
[4] 鲁维安.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02-203.
G807.4
A
1674-151X(2017)11-07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38
投稿日期:2017-08-14
吴娟(1962—),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