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认识体育教学中的“科学自由式”
2017-01-28原瑀擎
原瑀擎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从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认识体育教学中的“科学自由式”
原瑀擎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从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得来的启示,探求体育教学中“科学自由式”。从教学的有关方面,探究体育教学优化的过程,形成自由式、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组织过程。
耗散结构;体育教学;科学自由式;开放
在我国,学校教育历经千年,承载着数次历史转变。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构成的主要方面之一,更是在古今中外的学者著作中多有体现。在我国,从古代道家的“自然养生观”,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以政治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目的论”“以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目的论”,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以技术和技能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目的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目的论”,再到1992年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以育人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目的论”,最后到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健康第一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目的论”,体育教学历经数次变革,弃旧图新,一直为达到更完善的境界奋进着。然而,优化是永无止境的,改革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正在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努力转变思维方式,在被组织走向自组织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做出改变;一方面平衡体育教学结构中各个要素,另一方面赋予体育教学新的活力;改变固有模式的弊端,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人才培养,发展素质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本质、科学文化本质、健康本质,走好终身体育的“立交桥”。
1 耗散结构理论的内在及在体育教学中“科学自由式”的作用
1.1 耗散结构理论的内在
耗散结构的理论认为,一切平衡系统都包括不断起伏着的参量(即子系统),当系统中某个参量通过“涨落”到达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冲破原平衡结构,使系统进入一个远离均衡的无序状态,即混沌状态。同时,系统开始了更高层次上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物质重组,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超能,最后系统又将自发地进入一种动态的、有序的新状态,即有序的状态。要从这种混沌到更高级别的有序结构,系统须要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互换,并且保持一定不变,不因外界细小的扰动而消散,此即为耗散结构。由此可见,以下4点是耗散结构理论成形的基础前提:(1)“涨落”是有序、无序的分界线;(1)系统里面各要素之间所存在的非线性联系是根柢;(3)系统务必不在平衡状态是混沌状态迈向有序状态的必须;(4)而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系统的开放性。
1.2 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在体育教学中“科学自由式”的作用
可以把体育教学看成一种耗散结构。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包括自身理论及实践特征。理论上来看,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内容加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系统,是落实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它的功能体现于传授常识、技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信仰,培养语言、行为及习惯,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活动过程。根据耗散机构理论,能够得出开放性是系统形成“自组织”的基本条件。“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含糊性、挑战性、混乱性以促使学习者与课程对话,与课程中的人员对话。意义就在对话与相互作用中形成。”作为体育教学的教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各不相同的需求,积极把握体育教学目标的演进机制,尔后就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科学地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程度。所谓自由式教学,便是像老一辈人所说放羊式教学,其是过去人们对所谓不负责任的教学形式的统称,如体育教师不写教案、不备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活动等。“科学自由式”是随着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出现的。教师应摒弃旧的思想与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假如个别学生不接受引导,可以使其被接受引导的学生影响,逐渐进入自组织状态。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后,便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与课外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我,自由地活动身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
2 体育教学中“科学自由式”体现的开放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如下:教学对象及使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手段、教学评价等。它过分强调了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成绩第一,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封闭的、形式和目标占主体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变得乏味、机械、程序化,缺少人文关怀。导致师生身心被束缚,综合素质无法提升,最后导致与外界大环境相悖,恶性循环愈演愈烈。耗散结构理论中指出,系统要想处于稳定的有序结构状态,其必要条件就是开放,必须打破常规,吸收各方能量,达到自组织的状态。体育教学要想与预期完美效果之间缩短距离,就要保障体育教学的系统是开放性的。体育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学中为学生缔造自由的广阔空间,放宽信息来源,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互通有无,减低自身熵值。系统只有不停地与其他领域进行信息互换,才能抵消自身熵值的增长,才能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所以,科学的自由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才能实现耗散结构理论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2.1 教学思想的“科学自由式”
合理的思想是理性思维创造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如人文关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改变传统思维模式,要由程序化思想转变为策略化思想,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打破传统的标准,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促进体育教学“科学自由式”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的、有序的知识结构,促进学校体育更好的发展。
2.2 教学内容的“科学自由式”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统陈旧的体育课本无法满足于当下学生的身心诉求。教师在教学时应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有关学科的帮助、社会实践的实施等,引导学生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和掌握基础知识,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体育教学应与体育产业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体育产业,使体育教学除了特殊性、实践性等自身特点外,还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
2.3 教学形式的“科学自由式”
要想形成体育教学中的耗散结构,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至关重要。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中的各个参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处于整体中,也处于互相影响、互相流通的复杂网络中。体育教学中有2个最基本的参量,就是教师和学生。课上信息的传达方法,应该由传统的师生问答模式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的立体集散模式。在如此的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为主客体,体育课才会真正进入“无序”的自由形态。每个小我都是信息的汲取者,同时又是信息的输出者。基于此,课程改革重中之重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互相学习、共同学习,形成新的氛围,新的秩序。教学形式的“科学自由式”,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方式上都是开放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组织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吸收所学知识与技能,形成蝴蝶效应,使得专业技能、健康程度、综合素质都将得到提高。
3 结 语
学生学习体育的整个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根据体育教学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看上去混沌的无序状态渐渐变成有序的过程,最终形成自身的知识库和技能库。体育教学应是自由的、开放的,体育教学的信息量应广泛取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和学生自学性常态应有机结合,这是依据耗散结构理论得来的。在许多方面都是为了实现更有秩序的状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弃旧图新,要在运用好自由式、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同时,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阐扬出科学的自由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创作性头脑和创造性技术,培养出终身体育的思想,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 张震.耗散结构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6):49-50.
[2]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邵桂华.从强制有序到混沌秩序:体育教学的境界跨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1).
[4] 周生旺,谢旭东,孙庆祝,等.耗散结构理论视觉下的体育教学设计[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
[5] 陈建先,陈万华.“耗散”理论与开放教学[J].学科教育,2002(6).
G807.0
A
1674-151X(2017)11-07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35
投稿日期:2017-08-03
原瑀擎(1985—),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