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2017-01-28吴晓光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优势

吴晓光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吴晓光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网络世界的诞生虽只有短短几十年之之久,却为整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成为一种融合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加速器。然而,在其为我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危害比较严重且处理起来颇为棘手的就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致力于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专业类学科,它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层面的基础理论指导,是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

青少年网瘾;社会工作;优势视角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问题

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人。其中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全体网民的59%,将近2.6亿人”①。显然,青少年已成为上网人群的主力军。同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人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万人”②。青少年网瘾俨然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

二、青少年网瘾的界定及危害

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最先提出了“网络成瘾”一词,但是目前国际上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仍没有做出统一的界定,随着之后的一些研究者对于这一概念做出的一系列修改和提升,网络成瘾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他们都强调对于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造成的损害。从精神卫生学的角度对沉迷做定义:一种强烈地渴求并反复的应用某物,以取得满足感(如兴奋、快感)或避免不满足感为特点的精神和生理病理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把反复依靠网络来获得心理上的快感,并对个体的现实的心理与社会角色功能的发挥造成危害的现象归结为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仅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对于网络关系的沉迷,过分迷恋在网上同他人建立友谊或爱情关系,并希望用这些关系来取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游戏的沉迷,投入大量的时间通过网络游戏来当做自己的精神寄托,似乎除了网络青少年的生活中再无其他;网络色情的沉迷,沉溺于网上的聊天室或者色情内容等等,都为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三、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分析

(1)从网络自身的角度分析

首先,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且高度匿名化的空间,往往缺少法律与道德的监管和约束,更没有互相监督的压力,这样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使个体往往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也安然无事。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在现实中收到法律、道德规范约束的各种行为,甚至是深藏在人们潜意识当中的各种欲望、需求在网络世界里也开始得到彻底的释放与满足。在网络游戏中打怪升级,就如同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赌博赢钱一样,使他们内心的成就动机在反复的输赢的博弈中不断得到强化。如此周而复始,个体便会不自觉的从不断的心理满足中形成对于网络游戏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他们的上网行为被强行打断或者禁止,便会出现坐卧不安、心烦意乱、焦躁痛苦甚至更高的攻击倾向。以至于使得他们像无法脱离某些药物一样无法脱离网络。

(2)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角度的分析

“青少年是个体从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面临许多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也产生了许多属于这一时期特定的心理特征。[1]”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好奇心、探索欲增强,渴望与他人,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猎奇的欲望。并且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开始从别人那里来构建自我的形象。他们极力渴望摆脱父母的依赖来显示自己的独立,因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倾向于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来封锁其内心世界,但是,当此时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受阻,无法与自己的朋辈群体建立有效的接纳与信任的关系,他们就会由于这种自我的封闭而产生一种孤独感,他们迫切的希望找到可以倾吐的对象,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而网络在此时恰恰发挥了这样一种功能,他可以给人们带来在现实中难以体验的愉悦和自由感,帮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和忧伤,从而减轻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苦闷,这就成为了无数青少年形成依赖的基础。但是,当他们这些正常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当中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时,他们很可能会以极端的方式来实现这些需求。而现在很多的网络游戏正好投其所好,在网络当中可以尽情探险,也可以进行广泛的社会交往。甚至可以变得成名,富有等等。这些都是青少年在现实当中很难体验的到的,尽管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却给了广大青少年很真实的感觉。

(3)青少年网瘾形成的客观因素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对其儿童期认同存在连贯关系,同时试着建立并巩固独立的认同,如果社会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对整体性和发展都不许可的话,就会有混乱的危险。这些客观关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在家庭层面上,父母由于忙于工作,而疏于对于孩子的沟通,并且在一些父母的意识当中,常常会出现把孩子“寄养”在学校的想法,不仅不能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这一时期遭遇的生活或者情感上的难题,还常常一厢情愿的将压力施加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不得不寻找另一个出口来宣泄压力,排解遭遇的身心问题。另一方面,在学校中,老师过多的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教育学生的首位,比较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问题的疏导教育,这使得青少年只能在学校中感受到冷冰冰的分数与名次,自然对学校中的一切缺少兴趣与归属感。最后,在社会层面上,网吧的经营者法律与道德意识淡薄,受到利益的驱使,为未成年的青少年沉迷网络也大开方便之门。

四、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介入策略

(1)“优势视角”是一种着眼于服务对象内在资源和优势的视角。它的第一个重要概念是“抗逆力”,就是当我们每个人遇到问题时能够理性的做出选择并从逆境中走出来的能力;“优势”构成了这种视角的第二个核心概念,即每个人和团体都具有属于自身的优势,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充分发现和发掘这些优势和资源,发挥案主的内在潜能,从而引导案主自觉的走出困境。相对于以往的“问题视角”来说,优势视角没有将目光只聚焦于案主的问题和缺陷,这样无疑限制了案主克服困境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对于优势视角来说,改变案主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案主的其他潜能,依靠案主自身的力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优势视角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

首先,优势视角把案主的问题归结为一种具体的情景,换句话说,如果案主在某些具体的情况下出现了问题,那么这种问题也可以看做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在优势视角下也可以把青少年的网瘾看做是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特殊的情况。而在传统的问题视角下,青少年一旦遭遇网瘾问题,那么案主周围的所有资源,包括社会工作者,都会把一切的干预工作围绕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展开,通过各种阻抗的手段来教育案主去克服遇到的问题。而久而久之,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戳中案主在现实当中的敏感点,激发起案主逆反对抗的情绪,不仅对解决案主自身的问题毫无裨益,甚至会对工作者工作的展开造成一系列的困扰。而在优势视角之下,则认定并非网瘾问题阻碍了案主的发展,网瘾仅仅是青少年遇到的一种特殊的成长的情景,而不是青少年生活的全部,并且认为他们只是被眼前的情景所困住,而没有看到其他方面的可能性。社会工作者习惯于把问题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通过完善可行的计划,以及与青少年共同制定使得他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的目标,促使青少年自己主动在寻求目标的过程中逐步走出这个特殊的情景。[2]因此,网瘾只是青少年在这一时期遇到的一个小问题而已,诸如目标梦想以及案主其他方面的才能才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其次,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的重心放在案主的优势与潜能上,而非案主的问题。在传统的问题视角下,网瘾问题总是社会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在这种取向的影响之下,为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无疑给他们贴上了标签,使得周围的人会不自觉的把不好的行为贴在他们身上。有时甚至会把诸如打架、逃学等其他不好的行为附加在他们身上,认为他们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优点。最重要的是,由于标签效应的影响,网瘾青少年往往对自己评价也很低,久而久之,他们也逐渐接受了社会对于自身的这种评价,无法再现实生活当中找到归属和认可,使得他们更愿意注意力投入到虚拟世界当中,他们不愿意再忍受他人异样的眼光下同周围的人沟通和交流,因此只能从网络当中寻找沟通的对象。优势视角认为过多的强调青少年的网瘾问题是没有办法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效的,相反,这很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后果,而只有从超出网络层面的案主自身和他所处的环境中挖掘资源,才有机会为这部分青少年寻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采用生活化的语言来和案主进行沟通和交流。传统的问题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者喜欢扮演权威和专家的角色。并且,在同案主进行交流时,他们喜欢使用专业的术语同案主谈论问题。但是这对于处理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且再这样的模式之下,社工和案主交流的重心往往被工作者所主导,案主则丧失了自己问题的发言权。优势视角则强调工作者使用日常的语言来谈论案主的问题,采取积极的询问、畅谈的方式来协助青少年案主,去改变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这对于依靠案主自觉来发现自身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五、优势视角下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干预策略

首先,关注青少年个体所具有的能力、兴趣和才华。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的引导之下要着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虽然他们在这一时期沉迷网络,但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同样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充当聆听者和理解者的角色,着重于发现案主的优势,并有意识的传达到案主的意识当中,帮助案主重新树立生活的标准。在多数情况下,青少年可能并不会发现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也不会察觉到这样的优势会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因此,这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交流时反复强调,促使案主持续关注于自身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从而使他们能够渐渐地认可和接纳自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与案主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也就是与案主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的模式,而不是凌驾于案主之上。这要求工作者在这种伙伴关系中懂得分享和共同决策,在进行沟通和交流时要充分尊重案主的意见和选择,而不是将自己的观念和处事逻辑强加到案主的身上。

最后,相信青少年有主动学习和寻求改变的内在能力。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于青少年所具有的这些优势,逐渐培育起他们面对现实环境时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之下走出网瘾的困境,迎接新的生活。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国第26次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②资料来源: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

[1]林本.优势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案例分析及问题解决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DennisSaleebey.李亚文,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吴晓光(1993-),男,汉族,河北省邢台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学。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优势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案主自决的实务挑战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画与话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