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美

2017-01-28张亚薇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24122

名作欣赏 2017年18期
关键词:赵氏孤儿正义

⊙张亚薇[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24122]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美

⊙张亚薇[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24122]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我国戏剧中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立足剧中的矛盾冲突,挖掘深层的悲剧美,并从程婴等义士身上的义烈精神、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正确认识、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对比转换这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

悲剧美 《赵氏孤儿》 正义 邪恶

与文学门类中的悲剧概念相比,美学范畴的悲剧内涵更加宽泛,囊括艺术与生活两个方面。特指积极的或肯定性的伦理力量在现实生活或艺术斗争中,被难以避免的苦难毁灭,形成强烈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引起人们强烈的道德震撼,从而促使人们在同情与悲愤中去寻求真理与崇高,甚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悲剧反而成为催人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它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崇高感,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通常来说,悲剧家为了让悲剧充分体现悲愤与仇恨,会尽量把悲剧写得淋漓尽致,将悲剧的痛感与快感,从生理到心理的净化作用与人生的无尽追求相结合,把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人生追求相结合。悲剧意在引导人们明白事理、生命的意义,以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具体到作品中,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一部充满强烈的伦理追求和复杂矛盾冲突的历史剧,它的魅力主要来自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悲剧气氛的泣染和对义烈精神的颂扬。作品借助春秋晋灵公时期武将屠岸贾和文臣赵盾两大家族因为名利、权力、祖辈纠纷等因素而展开的殊死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美与丑、正与邪、忠与奸等价值对立与取向,其中穿插、交融着人生忧患意识,以及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

一、程婴等义士身上的义烈精神

剧中被复仇而被蒙蔽双眼的人集中表现在程婴、赵武和屠岸贾身上,他们三个表面联系起了同一个悲剧故事或悲剧框架,其实又是分别独立的悲剧人格。对于程婴,他为了复仇献上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背叛兄弟公孙杵臼,最后妻子也在他面前自杀;赵武,一出生就披上了复仇的枷锁,一生的命运都被安排被策划,最后手刃向自己传授武艺并关爱有加的义父屠岸贾,这种命运被摆布、生命价值被预设的痛苦,是孤独而苦寂、无人能体谅的;屠岸贾,被义子用自己教会的剑法所刺杀,身体上的死去只是表层,心灵无尽的哀号、痛楚、愤恨、痛惜则无人能懂。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复仇和杀人的种子一个接一个种下,对人性和人格的摧残也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道德观在主人公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集中表现为重情义、轻生死、讲信义。作品的悲剧美学价值主要表现为在异常煎熬的环境下挣扎奋斗、济困扶危的义烈精神,这也是华夏民族精魂的最佳写照。

这些义士,从不在乎皮肉之苦与流血牺牲,是中国文化里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伦理价值观的充分体现。作者用一腔热血、满怀悲愤促成的激情来颂赞悲剧主人公在生死紧要之时的英雄情怀,以及烙进骨髓里的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美学思想价值观。而这种观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属于古代的,更是属于现代和未来的。笔者认为,这也正是《赵氏孤儿》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缘由之一。

二、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正确认识

一种阴郁的悲剧氛围弥漫在《赵氏孤儿》的始与终。剧情一开始,屠岸贾将赵家满门诛杀,接着赐死赵朔。接着在诞下孤儿赵武后,公主也带着仇恨生无可恋悬梁自尽。此后牵连出一系列争议人物的英勇就义,韩厥拔剑自刎为护孤儿,同时公孙杵臼也撞阶而死。唯一侥幸活下来的程婴,为了复仇也献上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失去了结发妻子,在此后漫长的复仇计划中,过着炼狱般的生活,无一日安宁。然而,这样的悲剧故事,却没有给人凄惨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其中的悲剧人物,大有慷慨悲壮的气势。这里的赴死,没有哀怨、没有消沉、没有绝望,取而代之的是满载正义和希望,去追求真理和人的生存价值。赵氏孤儿赵武的存在,寄托着这些义士的所有希望,即伸张正义,即便渺茫,但其带来的精神之光却熠熠生辉。我们不难看出本剧作者对生活的体察思考,以及对生活本质的准确把握,这些都展现在《赵氏孤儿》所体现的集体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上。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之中微妙的真善美,及主流大众所追求的正义事业,以此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获取人们的赞赏和支持。与之截然相反的是,那些丑恶的、腐朽的、遭人唾弃的东西,只是短暂的,绝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光明取代黑暗,正义取代邪恶是客观的、必然的。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作者妙笔生花,为我们展现了这场艰苦而动人心弦的搏斗,并以正义必胜的结局,倾诉了这种悲剧美学理想。

此外,作者对剧情回环曲折的把握,也侧面体现了其美学理想。起初,屠岸贾一方所代表的邪恶势力在戏剧冲突上是占上风的,而程婴等代表的正义力量相比之下显得弱小。按照主流价值观,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必将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若从这个角度来看,程婴等人才是真正的强大。为了理想和正义,忠君护主,英勇就义在所不辞,虽然过程异常艰辛,但复仇大计也总算功德圆满。戏剧正义化的结尾,正是对这种美学理想的最佳阐释。与之相反的是,屠岸贾看起来气焰嚣张、杀人如麻,但其本质所代表的是越来越弱小的一方,是不得人心的。最后韩厥将军的倒戈就充分说明了其残忍暴虐、倒行逆施终将遭到报应。最让人意味深长的便是他以为终于找到“赵氏孤儿”,并极其残忍地将其碎尸,以为定绝后患时,那个真正的孤儿却被他捧在手心里一天天茁壮成长。正在他晚年想要后继有人时,要篡位称孤时,义子却正在为他挖坟墓,并亲手将他送进了正义的火海,以应众人所期。《赵氏孤儿》作为经典历史悲剧,不仅在于程婴等正义人物光辉的形象传达着华夏民族的道德力量和精魂所在,更在于其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美学意蕴。

三、正义与邪恶的力量对比转换

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美与丑的价值取向冲突是体现在复仇对立双方人物身上,并贯穿于复仇始终,体现了永恒正义的价值所在。《赵氏孤儿》从宏观上吸纳异质,以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的牺牲毁灭为衬托,实现了传统忠义伦理道德在新的艺术架构上的和解与统一。往深层次看,剧中的忠义理想包含双方以复仇为线索的各种关系和力量的内在矛盾纠纷,客观上来说必将分化为生活中具体的矛盾冲突和伦理关系。并且,《赵氏孤儿》中赵武本是有冤屈要上奏,他被屠岸贾因个人私利而杀害,同时连累一个大家族三百多个活生生的性命。所以,细致分析来看,剧中针对的只是屠岸贾本人,也最大限度避免了对整个社会背景的映射,同时满足了观众对正义必胜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

悲可以让人消沉,也可以让人昂扬,显然本剧带有伦理批判倾向的悲剧冲突,是可以促人积极向上的。真、善、美被假、恶、丑压倒,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历史主流价值观暂时无法实现,这大概就是悲剧美感特点的直接体现。所以,欣赏完悲剧后,人们心中的压抑正是源于以悲为中心的悲悯、畏惧、沉痛等情感体验。痛定思痛,大部分人也都可以在痛苦、压抑后,化悲愤为力量,把失败上升为追求美、鞭笞丑的悲壮奋进的激情,获得痛感与快感同在的强烈审美愉悦。《赵氏孤儿》的痛与快主要在于邪恶对正义的辖制,和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整个过程,我们也只有从艺术的高度去体会《赵氏孤儿》的内在美,才算真正懂得了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有悲喜交加的中和之美,有赵盾被害而家丁被救的相融之美,有赵家三百口性命伏尸千里的悲剧,也有遗孤终于为正义翻身的欢喜,如此种种足以见得《赵氏孤儿》错综复杂的悲剧表达,正是悲剧艺术的综合运用。同时说明援喜入悲,寓庄于谐是中国古典悲剧的重要情感表达方式。综上所诉,作为美学范畴里崇高的美在与残酷的恶斗争过程中而表现出来的悲剧,带有强烈的精神力量和正义人格,这包含着作者对正义进步力量的肯定和赞扬。

《赵氏孤儿》这部著名的古典悲剧,正是通过以程婴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与以屠岸贾为首的邪恶力量间的冲突斗争,并通过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显示正义必胜的价值观念,体现出悲剧美的本质所在。

[1]谢萌.论《赵氏孤儿》悲剧的渊源与特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4):5-10.

[2]张敏.从一介草民到悲剧英雄的华丽转身——以《赵氏孤儿》中的程婴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S1):95-96.

[3]陈小刚.论《赵氏孤儿》的悲剧快感[J].长春大学学报,2014(5):651-654.

[4]徐翠.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5-48.

[5]刘慧芳.《赵氏孤儿》悲剧意识探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1):77-78.

[6]黄卉.论悲剧历史剧《赵氏孤儿》[J].洛阳师专学报,1999(6):71-76.

作 者:张亚薇,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赵氏孤儿正义
用正义书写文化自信
应县河疃村赵氏家族4年对49位优秀学子颁发励志奖牌
清单
赵氏孤儿
药王孙思邈
赵氏的祖先造父
梦鸟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