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电影触摸真实的疼痛
——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略论

2017-01-28郑雅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226001

名作欣赏 2017年18期
关键词:疼痛韩国

⊙郑雅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01]

用电影触摸真实的疼痛

——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略论

⊙郑雅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01]

本文旨在通过对韩国三十部电影的分析,探讨韩国热衷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引发本国以及许多国家观众重视与讨论的事实,解读韩国此类电影对于社会政治事件、重大案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持续关注,表达了韩国电影人的艺术品质和良心,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挑战,揭开疼痛,缓解疼痛,及其在电影内外所能做到的警惕和努力。

真实事件改编 疼痛 缓解 拍案惊奇 黑色之花

一、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现状分析

在亚洲,甚至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如同韩国一样执着并热衷于拍摄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和许多国家的保持沉默、不敢明言、敢怒不敢言、敢怒无法言、自动沉默相比,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成为韩国此种类型电影的宝贵资源。近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几部根据韩国社会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问世,在韩国社会乃至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有《熔炉》《素媛》《辩护人》《断箭》等。历来,社会较重大的政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谈论和关注的焦点。他们的议论和评说只体现普通人关注的心态,也许不久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时间依旧流逝,街市依旧太平”。而电影作品则通过团队的制作、艺术的创造,以更为大胆直观的手法,用画面重现的方式力图再现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始终未能破解的悬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事件。所以,把真实事件改编为电影俨然成为韩国当代电影的一大特色,韩国电影人具备“手术刀”的精神和勇气,制作这样的电影是他们对自己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共良知的守护。这类型电影在每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总量上占据一定比例,有些质量较高,观影人数和票房都令人惊叹。2003年《杀人回忆》525万观影人次,为当年度韩国电影票房冠军;2003年《实尾岛》上映58天,观影人数超过1000万,成为韩国影史第一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电影,2004年票房第一;2013年《辩护人》观影人次达到1137万,票房第二;《素媛》上映一周观影人次破100万大关,在当年度有上佳表现。

韩国近十年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国家电影环境这个大的背景。韩国电影从20世纪60—80年代实行的是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培养国内电影工业化,1998年才进行改革,取消电影审查制,采用类似欧美电影的分级制,制定了电影的五个等级。电影分级制的出炉为韩国电影创作拓宽了全新的空间,使得它如虎添翼,开始腾飞。在这一电影创作的背景下,韩国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拓展了电影创作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人们对韩国电影成就有目共睹的认识。作为其中较为特别的一脉支流,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也拥有了成长、发育乃至茁壮成林的富有营养的土壤,一份份骄人的答卷使得它成为一枝独秀,墙内花香,墙外果沉。

二、肢体平衡的冲突

一个完整的社会便如同人的本来完备的肉身躯体,人总会由于本能或者其他原因力图寻求达成肢体的平衡或者平静状态,形成身体的和谐。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即使小心翼翼地呵护也不能完全避免肉身的伤害、破损、缺乏与疼痛,甚至引发终生遗憾。而一个社会,作为包容性更大的形体,也没有办法回避社会肢体无法获取平衡的强烈冲突。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朝鲜半岛南北政治冲突便是烙在韩朝两国社会的烙印和疤痕,社会生活的和谐被潜伏在暗处的犯罪分子毫不留情地撕开表面的平静,连十多岁的少女甚至七八岁的儿童都沦为极其恶劣的性侵害案件的无辜受害者……此类事件的存在和频发,已注定社会肢体求得平衡的步履维艰,一个真实的韩国被掀去华丽的外衣,露出了缺失的肢体与凋零的残容,很多肢体的碎片上还挂着眼泪。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便力排众议,大胆前行,敢于正视、察看社会肢体的伤情,通过艺术再创造的手法,向民众递交一份韩国社会肢体伤情报告书。

本文分析的近十年来三十部韩国此类电影,可以一目了然看出韩国电影人体察伤情的敏锐与用心。他们的镜头对准韩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和角度,直视一个个无法被遗忘的现实。它们中有手段极其残忍的杀人案件,如2003年奉俊浩导演的电影《杀人回忆》,2007年朴镇彪导演的《那家伙的声音》,2011年李圭满导演的《青蛙少年失踪事件》,这三部电影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十五年漫漫寻凶路,凶手依然逍遥法外,成为韩国重大案件的三大未解之谜。而对于少年儿童的性侵害事件,也是破坏韩国社会肢体平衡的极不稳定的因素。2011年黄东赫导演的《熔炉》,2012年金龙韩导演的电影《妈妈别哭》,2013年李俊益导演的电影《素媛》,2013年李芝胜导演的电影《公正社会》等,受害者均为在校学生,最小的受害者是女孩,只有8岁。而政治理念的冲突从来都是社会躯体无法平衡、最为尖锐的芒刺,于是,观众通过电影的英勇无畏,看到了2007年金志勋导演的《华丽的假期》,2012年郑智泳导演的《南营洞1985》,2013年杨宇硕导演的《辩护人》。当下的韩国社会,如果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与摇晃,便没有办法对于司法公正、研究机构教授学术造假、活人人体器官买卖、娱乐圈潜规则性交易、不伦之恋等事件采取假寐态度,容忍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的态度和行径。2011年郑智泳导演《断箭》,2014年林顺礼导演《举报者》,2012年金洪宣导演《共谋者》,2013年崔成浩导演《玩物》,2005年朴哲洙导演《绿色椅子》,2010年罗宏镇导演《黄海》等影片均来源于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它们从不同侧面观看韩国社会因为失去平衡而发生倾斜的不再平衡优雅的身体,并试图唤醒还在随之倾斜的民众强烈关注自身平静和谐的身体状态可能被破坏。这不得不说是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伤情诊断报告,因为社会和人自身息息相关,每个观看报告书的人都应该感受到冲突袭击带来的呕吐眩晕感。

三、无处安放的疼痛

人体不适,社会痼疾已经发展到无处不疼,世界卫生组织把疼痛分为五级:0度:不痛;Ⅰ度: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药;Ⅲ度:重度痛,为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Ⅳ度:严重痛,持续剧痛伴随血压脉搏等变化。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也折射出不同的疼痛与等级。不管何种疼痛,都是疼痛者挥之不去的梦魇,是被彻底挤压掉的身体里频频发出的不友好信号,但很可悲的恰恰是痼疾好像是社会自带的,没有良策把它转移,只能和它共同存在,并根据疼痛的强弱等级分析疼痛的病因再求良方。而不同程度和部位的疼痛,也是电影对于社会疼痛不同等级的诠释和表述。在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中,有一类疼痛常与青春、成长、感动、励志相关,比如涉及运动或体育比赛的几部电影,2009年金容华导演《国家代表》,2011年李焕庆导演《冠军》,2009年朴建龙导演《举起金刚》,这一类“疼痛”与其他类型不同,因为强烈的励志色彩,令人感动之余,最终完成了“痛而不痛”的过程。而那些持续性疼痛因为受创面太大,对于当事人及其亲人而言已经成为不能缓释的终生疼痛。2008年罗宏镇导演《追击者》以杀人狂魔柳英哲为原型,他创下韩国犯罪分子一人杀害十九人的最高纪录,成为韩国历史头号连环杀人凶手。他残害的对象不过是家庭富裕点的老人、电话应召女郎、上门按摩女郎,但是弱势群体就可以被社会忽略不计吗?十九条鲜活性命的被扼杀对韩国全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电影中首尔的面目华丽又黑暗,失意警察忠浩不懈追击案犯英民的过程令人感到紧张窒息。2013年《素媛》反映了2008年12月韩国安山市檀园区强奸犯赵斗淳对8岁小学女生用极其残忍手段实施性暴力,并致其大小便失禁,终身残疾。《玩物》的原型是27岁女星张紫妍,她在2009年上吊自杀,遗书公开,透露她曾被迫向三十一个人提供一百多次性服务,涉及娱乐圈潜规则权色交易。她在遗书中表示即使离开人世也会向恶魔报复,张紫妍生前承受的巨大疼痛即便在死后也无法减轻分毫,死不瞑目。2012年电影《共谋者》真实事件是新婚夫妻乘游轮来中国旅游,妻子睡眠中遭到非法倒卖人体器官团伙的毒手。影片再现了尚浩妻子彩熙离奇失踪的迷雾一般的事实,以及以英奎为首的犯罪团伙将脏器取出人体的过程和杀人过程,视觉刺激以及震撼程度如同恐怖片。其实影片何尝不是通过这种鲜血淋漓在给观众一个可能非常惊悚的心理暗示——在茫茫无边的大海,迷宫一样的游轮,任何一个乘客都可能成为被害对象并人间蒸发。2003年《实尾岛》重现隐秘悲情的684特种部队的悲壮结局,他们被政府抛弃之后想要活命讨个说法,最终却不得不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无一人生还。2009年《梨泰院杀人事件》大学生赵宗毕无辜被人刺死在快餐店厕所,两个杀人嫌疑犯“心有灵犀”玩着花样逃避法律制裁。无论是政治事件的牺牲品,还是普通民众的非正常死亡,如果说这些疼痛的等级和范围,恐怕只能说:全民恐惧,全身剧痛。

四、缓解紧张的贴士

创可贴、止疼药、消炎片、冷冻或热敷、按摩推拿等都是人类用以遮盖伤口和缓解疼痛的方法。对于疼痛的身体颇有成效,而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回顾、关照、诠释、想象、创造与还原的电影,是否在创作的起先动机和后期的播演中具备这个缓解与思考的功能?即中国俗语所谓“医者仁心”,韩国此类题材电影是否兼具“医”“仁”“心”这样的角色扮演和道义特色?从现实层面看,电影不是药片与针剂,不具备药到病除或者缓解痛楚和紧张的奇效。韩国社会的痼疾可能会因此类电影引发民众的关注,也可能会引发一场类似变革的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风暴。但电影本身作为一种艺术承载,观众开始不会也不应给予这类型电影一种道德绑架式的评判。毕竟,现实维度、创作维度和观看维度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完成的。电影是最后的集大成者和连接体,电影可以是创可贴、止疼药、冷冻或热敷、按摩与推拿,也可能什么都不是,无法提供期待的药效。2013年李铢真导演的《韩公主》是以2000年密阳群体性暴力事件为原型,被性侵轮奸的少女的家人和亲戚因为金钱利益对受害少女的心痛感受视而不见,与施害者家属庭外和解,讨价还价,得到了补偿金5000万韩元,女孩被性侵害的不幸事件竟然被金钱所利用,这是多么冷漠的家庭和社会。而作为加害者的男学生一个也没有受到处罚,MBC媒体这样评价:“性侵的加害者什么都没有改变地回到普通生活,被害女性的案件这么多,韩国是一个性犯罪的犯人可以堂堂正正生活的国度,从密阳女中学生的性暴力案件结果来看,这儿真像一个性犯罪者的天堂啊!”2007年《那家伙的声音》中凶手如愿拿到2亿赎金,但被绑架的9岁男童李亨浩的尸体四十四天后在汉江的下水道被发现。电影中父母尤其是薛景求扮演的父亲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心理折磨与痛苦和最后的永失我爱,用什么可以消解和修复呢?根据1991年发生在韩国大邱真实事件改编的《青蛙少年失踪事件》中五个男孩的命运和悲剧也曾得到总统的特别关注,但这一切却并不能使凶手伏法。2002年由于发现了孩子们的尸体而再次启动的调查和关注仍不能证实凶手,使其父母家人走进第二个迷宫,陷入二次悲痛。《杀人回忆》中案件的原型“华城连环杀人案”是韩国有史以来警方动用人数最多的,先后投入205万警力,嫌疑犯和证人达到21280人,40116人次接受指纹鉴定,570人和180人分别接受DNA和毛发鉴定……电影里无论是来自首尔的苏警官还是地方的朴探员一次次将要接近那个真相又失落地远离。影片最后,原来的凶案现场麦田一片金黄,朴探员再次回到当年的案发地,什么也没有发现,只有无边的麦田,巨大的惆怅失意把银幕撑得无限空旷。电影不能提供观众期待的药效,药片、针剂、推拿、牵引并不能成为真正缓解疼痛的贴士。把现实还给现实,把历史还给历史,把电影还给电影,因为相比较于一场电影再现的疼痛感,人们用来疗救的不应该只是关注电影,或许是电影之外的真正深层的疗伤机制,才能彻底消除痛感。

五、黑色的花也是花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在善与恶的较量中如何摆正一部电影的态度,在罪与罚的深层思考中一部电影所能奉献的所有。每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首先面对的都是它自己,就像努力在对面的镜子里辨析自己清楚的模样。人欲与兽性,抗争与宽恕,改变与等待,破坏与救赎,是电影绕不开的主题。电影如何从容行走在真实与想象之间,呈现出最大的艺术魅力和电影张力。既能尽可能较大限度地还原人物、事件或历史,同时警惕观众不可沉溺地跳出心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此类电影对于真实的体认和尊重,以及对于观众的善意提醒。

黑色的花也是花。它开出来了,便是真实存在,而且它就是由人而不是其他什么物种培育出来的另类奇葩。只有承认它的存在,才有敢于直面黑色的无畏和勇敢。把花里的黑色素提取分离出来,铺在银幕上给人看,它越是黑,震慑力越是强烈,越是拍案,越是惊奇。中国古代小说有三言者: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几百年后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超越时空,遥相呼应。警、醒、喻是对社会重新回归理智和道义的真切期待,韩国电影也有洗掉花的黑色素,排除余毒的努力回应。事实上,韩国电影破除黑色之花的贡献和力度也不容小觑。2011年《熔炉》根据2005年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智障学校的性侵学生事件而改编拍摄,刚上映,网络上便出现要求重启调查百万人签名活动,上映第六日,光州警方成立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上映第三十七天,韩国国会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电影里仁浩老师和孩子们苦苦支撑,奋起抗争想改变而没有达成的目标,所有的委屈、不甘、泪水和压抑的情感,无声的愤怒在这朵黑色的妖异之花后终于得到冲淡与释放。2013年《素媛》上映后,也导致国会提高了对儿童性侵犯犯罪的量刑标准。2003年《杀人回忆》再次掀起延长重大犯罪的上诉时效的争议。2009年《梨泰院杀人事件》促成该案重审,2013年《玩物》促成韩国国会推出有关“张紫妍法案”议题讨论……有人因此盛赞“在韩国,电影可以改变国家”,又转而非之他国“国家改变电影”。笔者认为对于这两种态度都要慎重以观。它们确实呈现出花开异色、袒露暗黑的特质,但是“电影改变国家”的事例其实除了2011年“熔炉法”国会正式通过外,其他的议题、讨论还在旷日持久的拉锯和争议中。一个国家的全体或许不被疼痛到某个忍无可忍的程度,是没有如此大的推动力与魄力去改变这朵黑色之花的颜色的。依靠电影排挤出花里的黑色素,还它一个洁白,其实在真实的社会中还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当下,韩国社会依然处于半岛纠纷以及亚洲纷争漩涡,依然有人南归北逃,依然有女性莫名失踪被害,依然有孩子遭遇性侵,它们或许就是几年后的《杀人回忆》《熔炉》《素媛》《共谋者》……好的和坏的、善良与邪恶、丑陋和美好、破坏与救赎,往往本身就像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不同的瓜,向着相反方向迅疾疯长。而此时既要给予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以莫大的敬意,又要警惕社会本身正在持续酝酿滋生的那枝黑色之花。

[1]黄献文.东亚电影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2]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电影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周涌,张希.亚洲电影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宋东永等.走向新世纪的韩国电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作 者:郑雅匀,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

本文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49)

猜你喜欢

疼痛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谢谢你曾放过我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