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的温暖与月亮的神韵
——读戴冠青散文集《泡茶时光》

2017-01-28福建骆锦恋

名作欣赏 2017年16期
关键词:仙山泡茶知识分子

福建 骆锦恋

太阳的温暖与月亮的神韵

——读戴冠青散文集《泡茶时光》

福建 骆锦恋

戴冠青的散文集《泡茶时光》十分注意艺术形象的营构,同时意蕴深远,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作家的审美情怀、爱的心胸和智慧的创造。《泡茶时光》虽然有的像随笔,有的是纵横历史文化的散文,但却不约而同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灵搏动、智慧勃发、思想火花,《泡茶时光》实际上是一部很有思想又接地气的散文集。

戴冠青 《泡茶时光》 风格 艺术力量

戴冠青,笔名寸月,这名字轻灵优美,感觉像一钩弦月正温柔地俯视大地,然而读了她的散文集《泡茶时光》(戴冠青:《泡茶时光》,海峡书局2015年版)后,却觉得寸月的形象未免太轻巧了。她的散文形象生动独特,有一种深入人心的艺术力量;她的散文意蕴深远,既有太阳的炽热,也有月亮的神韵,带给人生命的温暖,也留给人生活的回味。

散文的艺术形象是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从这一审美要求来说,《泡茶时光》中的散文书写十分注意艺术形象的营构,许多篇章中的形象刻画可以说既气韵生动,又独具慧眼。

《泡茶时光》中的艺术形象,有山的形象(《男子汉的山》《寻芳乌髻岩》等)、水的形象(《有一个地方叫北溪》《大山深处的母亲湖》等),也有人的形象(《被遗忘的痛苦》《快乐的油漆工》等)、物的形象(《雅园桂香》《风雨姑嫂塔》等),虽只寥寥数语,简笔勾勒,但无一例外地都展现给我们一幅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给我们带来一种“风吹气动,生气藻沉”的审美感觉。《男子汉的山》十分具有代表性。福建德化的九仙山以仙气缭绕、碑刻众多闻名,戴冠青却认为“倘能把那些矫作人为的题刻文字抹去,还奇岩怪石以自然天成、沧桑粗粝的风采,九仙山一定会更加动人”。她把九仙山当作男子汉的象征,从九仙山的石头入手来书写九仙山的稳重坚定,再书写九仙山的男子汉血性。她笔下的九仙山,怪石错落嶙峋,石壁直插云霄,岩洞奇特幽邃,奇花云雾皆成点缀。小庙嵌在岩壁中,庙宇很多,却不称庙,皆称岩,更加凸显它的硬朗特性。九仙山的“只有天”,更似一位男子汉,“他默默无语,但是他顶天立地;他粗犷黝黑,但是他坚定有力,也许他没有秀气的亭榭,但是他那粗粝的手臂已足以为你抵挡风雨;也许他没有绮丽的楼台,但是他那沧桑的怀抱已让你感受到博大的呵护”。由此,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座独特的山,也为我们营构了一个大写的男子汉形象。

《泡茶时光》对形象的艺术概括,极大限度地体现了巴尔扎克所说的“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读《被遗忘的痛苦》,我的心情是沉重复杂的。这篇散文,纵横得当,将形象的独特性与普遍性结合得淋漓尽致,与读者一起在现实与记忆中解剖洪承畴,更是在解剖一定历史环境中知识分子群体的无奈与矛盾。在文中,作者是在现实的洪承畴读书处,想象他“叱咤风云的影子”,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他心灵的战栗和眼角的泪花”。戴冠青从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想和人生追求等方面,带着读者还原洪承畴在特殊环境下弃明投清的矛盾心理,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而是一个想保家卫国却又不得不背负历史罪名的普通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她笔下的洪承畴有血有泪,是真实的又是历史的:“洪承畴由明仕清的选择,虽然从现代理念上来说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特别是他在清朝统一全国中的积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我们完全可以察觉出来,其实这种选择是十分痛苦万般无奈的。对于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这不只是一个洪承畴的痛苦,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时代都会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痛苦,然而这个痛苦被遗忘了,这更加让人感到痛心,正如戴冠青所说的:“也许知识分子的命运常常就是如此,他们创造了历史,却不幸成为历史的殉道者,然后被历史慢慢遗忘。”

除了像洪承畴、冰心、老作家等高大上的人物,《泡茶时光》还刻画了许多接地气的人物,如与万千母亲一样对女儿牵肠挂肚的“疯妈妈”、不管有钱没钱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的“香港表姐”……在形象的基础上,提升思想,集中体现了戴冠青作为作家、文论家的创作功底和艺术创作理念。

黑格尔说艺术作品要有意蕴,即“要显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戴冠青的散文,意蕴深远,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作家的审美情怀、爱的心胸和智慧的创造。

读《泡茶时光》是美的享受。山水的美在她的笔下细腻生动:雅园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它的气节打动古人也打动今人;南浔濛濛烟雨中弥漫着书卷味,亦古亦今,让人忍不住想亲临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北溪,溪里几乎没有水,几股涓涓细流柔柔地轻轻地流淌,“沧桑得让我深邃,又柔美得让我心疼”……

人性的美在她笔下铺展开来:油漆工、女裁缝、清洁工、表姐、老作家……身份不同,境遇不同,相同的是,她以善良、宽容的心胸发现了他们的人性美。通常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对油漆工等更多是欣赏他们创造的劳动成果,戴冠青笔下的油漆工等却有着让知识分子羡慕的多种品格。那些蓬头垢面的油漆工是快乐的,工作的间歇时间吃几个柿子,唱几首歌,“把整个工作渲染得轻松愉快”;那个瘦小的清洁工是自信的,他每天都旁若无人地边工作边唱歌,洋溢着潇洒与旷达;街边的女裁缝手艺很好,却始终只收取价格合理的工费……戴冠青在《为自己唱歌》里写道:“是的,不管我的打工兄弟姐妹们是清洁工,是油漆工,是盲人按摩师,还是女保姆,不管人生的路上有多难,他们都在打工的路上边走边唱,为打工歌唱,为生活歌唱,为自己歌唱,在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带给别人快乐。”我想说,她的散文发现了美,带给我们很多快乐!

戴冠青的散文凝聚爱,读《泡茶时光》也是爱的体验。遵义的草扇普通、便宜,却是她的挚爱,因为,这草扇引起她对童年、对祖母的回忆,充满亲人的爱;大山深处的山美水库,游览者大多只赞叹湖的美和鱼的美味,她却深情地呼唤为“母亲湖”,因为,她发自内心地爱着建设湖的辛勤劳动者,爱着为人们筑起生命防线的湖泊;只当过一届班主任,时间荏苒,物是人非,但是,相聚一起时,她已融入其中,因为,自始至终,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她的《我的1977》,读来真实、朴素,带着时代的辛酸,却更多地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年轻女子爱读书、爱创作、爱生活、爱家人的情怀,让人品味再三……充满爱的人,让我们感觉到她满满的正能量,像太阳,照耀着大地,哺育着大地。

戴冠青的散文闪耀着智慧,读《泡茶时光》是文化超越的旅程。作为学者、作家,文化散文在她笔下轻车熟路地铺开:《泉州少林风》《回望五店市》《风雨姑嫂塔》《民间的朱熹》《神化的蔡襄》……她的文化散文结合旅途的切身体验,边走边说,像一位十分睿智的思辨的导游,又像是一位历史的叩问者,细细品读,是文化的盛宴也是旅途的珍宝:《泉州少林风》,从少林寺、少林僧到闽南的尚武精神,不断延续和解剖,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都大开眼界;《民间的朱熹》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朱熹,是对闽南文化、中原文化等深入探究后对朱熹的一种新的视角展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戴冠青是一位智仁兼备的女子,在山水风物中享受着历史、文化、景观的碰撞与交融。

李广田论散文时提出:“至于散文,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泡茶时光》听起来闲适、随意,风格有的比较像随笔,朴实得像一位很普通的女子在谈一些生活的点滴;有的是纵横历史文化的散文,深邃凝重,但归结到本质上,却又不约而同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灵搏动、智慧薄发、思想火花,《泡茶时光》实际上是一部很有思想又接地气的散文集。

戴冠青是乐观宽容的人,她总是含笑待人,让我备感温暖和亲切;她也是笔耕不辍的人,想到学术间隙的夜晚,她奋笔疾书,让我备感钦佩。她是著名的学者、作家,也是平凡的母亲、友人。文如其人,她的文风温暖舒畅,却又超然淡泊,赋予太阳一样的温暖和月亮一样的清美。温暖的午后、宁静的夜晚,泡一杯清茶,细细品读《泡茶时光》,太阳的温暖与月亮的神韵一起沁入心中,让人备感生命的美好。

作 者:

骆锦恋,文学硕士,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晋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已出版诗文集《不抬石头的惠安女》等。

猜你喜欢

仙山泡茶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仙山福洞
爬九仙山
苗家歇饮
鲸鱼”泡茶器等
英首相泡茶视频遭网友吐槽
泡茶空间风格即泡茶师做人风格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