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诗语言的“含蓄美”
——以《玉阶怨》《沙扬娜拉》等为例

2017-01-28田宏宇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名作欣赏 2017年24期
关键词:娜拉含蓄意味

⊙田宏宇[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中国诗学研究(一)

论中国诗语言的“含蓄美”

——以《玉阶怨》《沙扬娜拉》等为例

⊙田宏宇[淮南师范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鉴赏作品是要求“尽善尽美”,还是要求“不太完美”?看似显而易见的答案中却蕴藏着悖论。“尽善尽美”固然让叙述抒情淋漓尽致,却因为“竭尽全力”而略显余力不足;而“不太完美”,则用否定的句式开拓了一个崭新广阔的空间,这就是话语蕴藉。含蓄就是话语蕴藉中颇具典型的一种。笔者拟从意味、意蕴和意境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式”的含蓄,呈现鉴赏写作中“含蓄美”的独特风景。

含蓄美 意味 意蕴 意境

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我常在思索一个问题。文学作品是要求尽善尽美,还是要求不太完美?尽善尽美,固然追求艺术上的至善,但是如果“尽可能”地全盘托出,是否文学就少了余韵了?因此,文学作品是可以“不太完美”的。“不太完美”并非指文学作品要有瑕疵,而是它总是留有“空白”和“余地”,实实虚虚、真真假假之中,打开了“有限”时空的一扇窗户,使之真正通往“无限”……

于是联想到了鉴赏写作的“含蓄美”。具体而言,“含蓄”是“话语蕴藉”的重要方面。“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而含蓄作为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方面显现出了语言独特的魅力,从而成为鉴赏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到鉴赏写作方面,“含蓄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意味的“含蓄美”;第二,意蕴的“含蓄美”;第三,意境的“含蓄美”。

一、“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意味的“含蓄美”

意味包括两点:一是话语的意义,一是话语的韵味。韵味,原指音乐余音产生的独特韵调。其中,韵,强调音乐本身传达的声音;味,则侧重由外到内的心中回想和品味。韵味和意义相辅相成。有意义而无韵味,诗词就少了灵动的色彩,而有韵味缺少意义,则韵味空洞而无所托,自然也少了感动人的味道。呈现在诗词中,意味的“含蓄美”则来自话语的思想内容而产生的丰富绵延的体验。

诗歌语言是具有“张力”的,而“张力”则取决于感情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尤其是在“写景”诗中,景中含情,不着一字,藏于无形,往往更加具有感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首先,物有所“感”,始枯终腴。所谓“枯”,并非景物荒芜,而是取其冰冷凄美、荒凉清澈之意。秋冬的夜晚,静寂无聊,玉阶虽高贵却冰凉,白露虽晶莹却短暂。长夜漫漫,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无奈和叹息。“夜久侵罗袜。”罗袜,作为意象,鲜出现于诗词之中。李白却对它情有独钟。细细一想,这一姿态却有着独特的意味。罗袜,代表着目光的低垂,就像他的那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样。她在沉思,一种温柔的但是略带伤感的沉思。这是一种美丽的忧愁。忧愁在这悠悠的寒夜之中,在这广阔静谧的宇宙自然之中。于是这首诗的感受伴随着景物油然而起。它冰冷而又孤单,它寂静同时又洁净,它幽深而又愁怨。其次,“情”有所惑,深婉悠长。然而这首诗并未因此止步。这种情却更加让人“迷惑”了。夜深人静正好眠的时候,她独自彷徨;秋冬萧瑟天气凉的时候,她却在寒风玉阶上颤抖;终于回到了闺房,却独倚床头久望明月。这里的“情”让人困惑,也让人深思。诗句写得很平静,感情却愈加深厚。那珠帘在夜里轻盈悦耳的声音,显得孤单而又落寞,神秘而又幽深:她也许在思念心上人吧。可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曾经的喜悦化作相思泪;也许,她无所思,无所忆,有的只是夜半闲愁。雅致富贵的背后却又细腻敏感。将来花落谁家,不由心愁?也许,这本不是一个女子。她就是“床前明月光”的李白,怀才不遇,只能将这样的心事寄托明月,或许明月能懂吧……

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这就是“景”的含蓄之处。温文尔雅,蕴蓄深长,忧思难忘,却典雅清丽,这就是语言的味道。不知不觉中自有一番风流韵致。

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意蕴的“含蓄美”

所谓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和意味。与意味相比,意蕴则加入了作者和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意蕴相对于意味更加深厚,也更具有一种“为人生”的哲学态度。

比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致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初读这首诗,觉得不过浅淡,尽管伤感、唯美,但落于清浅。

但是随着人生体验的丰富,却觉察到了其中的沉重。除了略显超脱的徐志摩之外,诗中还有一个被忽视的主角——女郎。首先,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低头,意味着不能直视、不敢直视、不忍直视。这是一种矛盾、复杂同时又无奈的心情:明明想挽留,但是却不能够;明明想拥有这段感情,但是多情总被无情恼。看似美丽的背后却有着情感的苦涩、纠结和流连。这个女子正为他伤情,正为离别而牵肠挂肚。于是这里的温柔不仅是体态的,更是发自内心的柔媚的伤感。

于是,一个看起来诗情画意的美感,却有着“不胜凉风”的柔弱和萧瑟。“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礼节性的客套,难解心中的离愁。最深切的祝福,最无望的回答。更何况相见无期,更增添悲凉之感。沙扬娜拉,这蜜甜的忧愁,看似矛盾的修辞,却增强了句子的张力。甜蜜是往昔的回忆,感伤却是现在的别离。两者相反相成,写尽人间的各种冷暖滋味。沙扬娜拉,那轻轻吐出的离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声再见,千古离情,尽在不言中。

这就是弦外之音,道是无情却有情。正如蒋捷的《听雨》,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那种听雨的愁苦、沧桑和澄澈,大概只有体验过的人才能参悟一二。这就是意蕴,铺展在时间的绵延中,看似很淡,却情深意浓;看似很浅,却韵味无穷,回味不断。

三、“夜静春山空”——意境的“含蓄美”

王昌龄在《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出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由此,意境是指物境和情境之外达到的一种能够让人深感其物,领悟其情,同时又超然其外的艺术境界。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意境的“含蓄美”,既不着重其意义本身,也不仅仅在于其所抒发的感情,而是在情理之外的超然领悟。这个领悟与诗相关,更与人生相连,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宇宙存在的观点。

比如王维的诗歌的“空”,就有一种“静穆闲适”的味道。静穆,并非完全枯寂,它透露着优哉游哉的闲适;而闲适,也非热闹无为的寻欢,而是默然领悟的安静。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是典型的以静写动,然而技巧却是其次的。每一次触动,所引发的生命感触却是细腻而意味深长的。“人闲桂花落。”桂花飘香,纷纷飘落。这个落,不是打,不是击,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飘然相遇,是灵魂与灵魂的美丽际会,是自然与生命的契合相容。一个“落”字,或者飞落衣襟,那一下触觉的惊动;或者梦里花落,听觉中的细微灵响;或者芬芳满园,视觉中的凄景残芳。这个“落”,恰恰来自闲暇中某一刻的回眸和惊叹。这夜如此的静谧,这夜如此的空寂,以至于“落”字,掷地有声,空谷回音。于是有了下一句“夜静春山空”。

可是果真“空”吗?空者不空,乃色色空空。高耸的山涧,潺潺的流水,飘香的桂花,皎洁的月光,还有栖宿的鸟鸣,生意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一撇亮光,月照春涧,一切如同活转开来。只有那被惊醒的倦怠的小鸟,时而鸣叫一番,像是梦呓一般。浩渺山水中有静穆,而人情雅淡中有闲适,体现出王维作诗独特的意境。

由此可见,中国诗人的“空”,是由“空”写色。它不是枯冷和空寂,而是盎然生机的空。它让你在留得残荷中,还能听到滴答的雨声。恰是这雨声,寄托着闻者的心意、期冀和些许的等待和沉淀。它让空不再“空”,却有着色色的充盈。这是一种澄明和了悟。从此,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就是中国人的情怀。它是一种天地情怀,豪迈、逍遥、洒脱、自由,虽然有悲伤,但是被消融在自然万物中了。这里有一种泱泱大国的气魄和姿态。

四、小结

中国的语言和西方的语言不同。西方的语言尚“繁”,唯恐不“尽”。这正如同西方的绘画,追求“逼真”,所以它长在阐释。但是中国语言讲究简短,却意味深长。相对于西方语言,它具有一种话语“缝隙”。换言之,它总是“不尽然”。“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也许表达了“含蓄美”的态度。适度地“好”,恰当地“了”,在“有”和“无”中吟咏,在呈现和品味中徘徊……

①②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69页,第238页。

③施蛰存:《唐诗百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5页。

作 者:

田宏宇,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讲师。

编 辑: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本文系校级重点课题“中国诗学的‘空间’特质”,编号为2014xk12zd

猜你喜欢

娜拉含蓄意味
含蓄
印章的意味
美的意味
勇敢出走的娜拉
含蓄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含蓄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