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智人物的鲜活传奇
——《陈细怪的传说》序言
2017-01-27刘守华
刘守华
书 评
一个机智人物的鲜活传奇
——《陈细怪的传说》序言
刘守华
湖北蕲春县几位文化人精心编选的《陈细怪传说》即将问世。30年前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陈细怪这位著名机智人物的故事专辑,以更加充实完整而又多姿多彩的新面貌登场,我作为首位读者,情不自禁地为之点赞。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春潮激荡下,采录研究民间口头文学蔚成一代新风。在普查基础上编纂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谚语这三套民间文学集成,成为全国一盘棋的宏大文化建设工程。而在民间故事方面,又以机智人物故事的采录和研究评说最为热烈,并引起社会关注。1984年6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和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在咸宁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机智人物故事学术研讨会,选编30篇论文以《笑的艺术》为书名于会后出版,成为一件学术盛事。蕲春的陈细怪故事,就是当时由郑伯成推出,而引起学界充分关注的。随后,陈细怪这个角色及其故事,便进入以着力研究机智人物故事而著称的祁连休研究员的视野中,在《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中选录7则;在《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中选录11则,而在《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研究》这部洋洋大观的学术专著中,竟有几十处提到陈细怪生平及其故事。关于陈细怪的专书,则有《猫子、老鼠和乌龟——陈细怪的故事》①郑伯成编著:《猫子、老鼠和乌龟——陈细怪的故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儒林怪杰——陈细怪的故事》②陈一生:《儒林怪杰——陈细怪的故事》,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以及《湖北机智人物陈细怪研究专辑》③郑伯成编选:《湖北机智人物陈细怪研究专辑》,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1986年。等。现今由蕲春县多位文化人及陈细怪后裔所搜集整理的这部《陈细怪传说》,不仅收录故事、传说达150多篇,还搜集了陈细怪遗作13篇,以及国内研究评说陈细怪故事传说的论文10余篇,成为一部最为完整丰富的陈细怪故事全书,面貌焕然一新,连我这个在民间文学园地耕耘几十年的老园丁也不能不被深深吸引。
那么,陈细怪的故事、传说有着怎样的特质与魅力,不仅近一两百年深受鄂东一带民众的喜爱而众口传诵,还在中国的历史新时期成为民间文学园地的一朵烂漫山花而载誉神州呢?我在1984年为陈细怪故事资料集写过一篇小序,这次以《“滑稽之雄”陈细怪》为题录入本书。现在,我在研读陈细怪全部资料之后再作如下申说。
首先,我们要开宗明义,略说一下机智人物故事的源流及其价值。鲁迅告诉我们,“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我曾撰文指出,以陈细怪等角色为代表的机智人物,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之际,以自己的机智幽默言行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嘲讽讥刺丑恶世态,于滑稽可笑中蕴含正义感和抗争精神,成为民间故事中深受大众喜爱的流行品种。由此我便判定,机智人物故事的繁荣兴盛,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民间的勇士和智者向旧世界抗争和诀别的喜剧艺术,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这些机智人物有些是纯属虚构的艺术典型,如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汉族的谎张三等。我们常见的这类故事却大多有某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作为原型,而那些故事有真有假,虚实混杂。正因为如此,学人便把那些有真实原型可考的故事作为“传说”来看待,而将通常叙说的机智故事统称为“故事”了。基于上述情况,原来的《陈细怪故事》现改称为《陈细怪传说》,就作品特质而论,并无严格区分;而现今这个包含陈细怪生平事迹介绍和遗作在内的新本子,则以传说标名为宜。因陈细怪故事早已闻名于世,所以现今称它为故事或传说均可,不必拘泥。
中国的民间文学事业,是从20世纪新文化运动所催生的,当时就有文化人不仅采录歌谣,也搜集徐文长这类机智人物故事在报刊发表,开拓文坛新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黄金季节,在全国范围内采录评说机智人物故事又蔚成风气,可见这类民间口头文学自有其生存传播的社会根基。我们现今看重《陈细怪传说》的历史文化价值,应着眼于这一宏大文化背景。
其次,《陈细怪传说》在全国机智人物故事中具有一定的特质与魅力。陈细怪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参加太平天国的革命活动,参加官员考试取录后又出任某王府掌书(秘书),后逃回家乡山村教犁耙馆,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乡村教育事业。这些材料人们都很熟悉,已无须笔者赘述了。故此我在1984年写道:“一个曾经投身于伟大农民革命浪潮的乡村知识分子,被人们塑造成民间口头文学的艺术形象,而且一百多年来,他的故事在鄂东、皖西一带的广大地区,被民众广泛传诵,这种情况在全国机智人物故事中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在欣赏和研究方面,它具有自己的特殊价值。”陈细怪作为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的原型,将他自己诙谐成趣的真实言行和民间传闻融为一体,这在中外文化史上堪称奇迹。而这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口述史迹或艺术叙说,现今搜集保存得这样完备,既有历史学研究价值,又是口头语言艺术的生动资料,显得十分难能可贵。
第三,《陈细怪传说》还以其内容形式的多姿多彩深具魅力。普通机智人物故事多以正反面角色的机巧斗智、出乎意外的结局来引人入胜。陈细怪故事却常以吟诗联对猜谜来嘲弄对手,讽世抒怀。如陈细怪在稻田里同乡亲们干活时以对联来逗乐,他以人们扯秧把和扎秧草的活路即兴编了一个上联“稻草缠秧父抱子”,约定对出下联者即赢得香烟一包;过了好长时间,恰好一位大婶用竹篮提着笋子下河来洗,一位小伙子灵机一动,就凑成下联“竹篮提笋母怀儿”,于是洋洋得意的陈细怪输了一包香烟,并感叹自己作为打雁的人却被雁啄了眼睛。这些精巧诗对来自农村生活而又是对日常生产生活情景的诗化,穿插在陈细怪的故事中妙趣横生。又如他将自己学友的一首颠倒诗教给犁耙馆的学生诵读,这首诗是:“世上古怪事儿多,哑巴开口唱山歌。枫树梢上鱼产子,激水流中鸟做窠。昨日看见猪生蛋,今日看见狗抱窝。园中白菜吃了牛,老鼠见猫喊哥哥。”这本是传统歌谣中的颠怪歌,饱含奇趣,特别逗孩子们喜爱,解放战争时期曾被革命文艺家改编成《古怪歌》,尖锐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充分显示出它的艺术生命力。现今归入陈细怪名下,作为一种合理虚构,给故事增添了趣味和艺术光彩。再如那首在酒席上凑成的以咏苍蝇为题的打油诗:“尔本生来在厕中,如何席上又相逢?红砣帽子京官样,绿袍缎儿宰相风。手捋胡须称巡学,口吹腔调假诗翁。更有一般堪笑处,生的儿孙叫相公(当地方言称蛆虫为相公)。”借咏苍蝇的诗句,巧妙而又痛快淋漓地嘲骂京官的丑态,也是令人称绝的游戏诗篇。
中国的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中常穿插着主人公比赛作诗和联对的情节,显得情趣丰富,智慧洋溢,但通常是偶尔穿插。而陈细怪故事中的这类作品却占了一半以上的数量,成为一个显著特色。我想这大概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蕲春所在的鄂东地区一直是文化发达、人文荟萃之地,故民间口头文学中也含有较重的中国古典诗文情趣;二是陈细怪故事的主角本来就是一位熟谙诗文的塾师,出口成诗正是他受人称道的才智超人的表现,也是他作为中国所独有的文士型机智人物典型、能独领风骚的艺术魅力所在。
美中不足的是在流传的采录过程中掺入了一些世俗流行的文字游戏,如拆字联“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圭革不正,江南女子着歪鞋”(破扇,歪鞋),我于20世纪40年代在乡村私塾就读时就听说过。至于修改那首咏雪景打油诗“天下一笼统,地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小故事,在流行通俗读物中更可轻易查出。这样的事例在这本陈细怪传说中还可以找出几处。作为一部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我们大可不必去查考那些诗文对联的原出处,但作为陈细怪传说专集,还是应当尽量选取那些切合或贴近陈细怪其人其事特质的民间口头传承之作,使其能为这份独具一格的口头语言艺术珍品增光添彩。
这里我还想说一说,对中国大量发掘的机智人物故事,学术界是有一定争议的。国外学者统称为“恶作剧故事”,有的日本学者甚至认为,这些被肯定的机智人物“无非是一个骗子”。近期台湾学者专论徐文长故事,也认为“徐文长常耍的小聪明,充其量算得‘精神上的胜利’。”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机智人物故事中,常有以自己的小聪明、恶作剧来欺凌弱者、损人利己的事例出现,而这些又常常浸染到当下的社会生活,汇入种种邪门歪道的污泥浊水之中。故此,我撰写了《去粗取精话非遗——从徐文长故事说起》一文(刊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就陈细怪故事的总体而论,作为一件民间文学珍品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发掘问世三十多年来已获得学界的公认。但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在大众活态传承这些故事的情况下,按照新时代的社会风尚,有所鉴别取舍,剔除某些粗俗成分,弘扬其精粹,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值得当下文化工作应予重视的课题。
[责任编辑:王素珍]
K890
A
1008-7214(2017)04-0122-03
刘守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