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节令戏之《青石山》
2017-01-27专栏主持
专栏主持 宁 霄
十二月节令戏之《青石山》
专栏主持 宁 霄
这出戏讲的是青石山九尾玄狐化作美女,迷人害命。被害人家的老仆人请来王老道捉妖,不成。王老道又请来其师吕洞宾,吕洞宾上表关帝,关平、周仓下界除妖。故宫博物院藏《青石山》戏画正是描绘了王老道搬请吕洞宾的场景。
《青石山》本是昆腔戏。宫中藏有《青石山》六出总本两种,六出分别为「拜扫逢娇」、「书斋私媾」、「狐媚现形」、「求符镇怪」、「吕仙发牒」、「关圣斩妖」。但是据宫中藏《青石山》工尺曲谱显示,最后两出为弋腔。
据一九二八年《戏剧月刊》第七期载,昆曲演法是分为十二折,为「拜寿」、「下山」、「扫茔」、「调狐」、「书房」、「得病」、「卖符」、「捉妖」、「请神」、「接旨」、「借剑」、「斩妖」。这是民间与宫中分折上的差异。
昆弋版的《青石山》在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初年宫中的舞台上久演不衰,在宫中的漱芳斋、同道堂及圆明园的同乐园等处都有承应。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年),据昇平署《旨意档》:「七月初九日 老佛爷旨意,着外边学生七月十五日唱《青石山》,按府内总本翻(即改成)乱弹。」这条档案明确地显示了《青石山》一剧从昆弋改编为乱弹(京剧)的缘由与时间。
同治五年《恩赏日记档》载:「正月初一日 漱芳斋承应《青石山》(四刻五分)。」而光绪二十一年《差事档》载:「十二月初四日 四喜班 颐年殿伺候戏 本家《青石山》(三刻十)。」这显示了改编后演剧时长上的变化。据光绪二
十五年《开团场、节令、宴戏、大戏,里外昆、弋、乱弹、轴子、杂戏等总目录》载:「(按府内排)青石山(六出)四刻;青石山 三刻。」这里记载的「按府内排」的六出《青石山》即是昆弋版,后一个《青石山》是乱弹版,二者的时长与前面两条档案的记载是基本一致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南)府内的演法,即昆弋演法并未被完全放弃。
据宫中藏昇平署昆腔《青石山》串头,后面降妖开打时,「大狐」有两次「换形」,最后被斩还有一次「换形」。「换形」即是狐妖由美女变回妖怪,这个妖怪的形象即是现在舞台上还能见到的「毛嘴」,或称「狐狸嘴子」,武丑应工。宫中藏昇平署京剧《青石山》题纲最后一场,均是两人扮演「毛嘴」,或许与昆腔的演
法有传承关系。而现在的舞台上就只有一人扮演「毛嘴」了。
《青石山》改排为京剧后,深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内、外班都频繁地在宫中承应此剧,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大轴」(整场中最后一出上演),新年期间则更是常演。如光绪二十九年一年承应《青石山》八次,大年初二、元宵节及新年前腊月二十九都有承应。
此剧既受欢迎,各名艺人当然将之作为自己的门面戏。光绪三十二年,杨小楼二十九岁,被挑进昇平署当差,呈进的戏单(开列本人能演的剧目)有二百余出,第一出即《青石山》。杨也在宫中多次上演此剧。宫中最后一次上演《青石山》是宣统小朝廷时期:宣统十四年(一九二二年,其时已入民国,宫中小朝廷尚用宣统年号)溥仪大婚,于十月十四日在漱芳斋承应戏,「大轴」即《青石山》,由俞振亭主演。诚如朱家溍先生所言:「新正演《青石山》,是年景之一,可以载入《燕京岁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