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杜丽》中stare一词及其变体译法的商榷

2017-01-27刘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睁大眼睛葡萄藤变体

刘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关于《小杜丽》中stare一词及其变体译法的商榷

刘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小杜丽》(Little Dorrit)于1855~1857年间连载了19个月。金绍禹先生于1998年出版的中译本《小杜丽》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了这部作品,对19世纪中叶的英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通过分析《小杜丽》译本第一章中stare一词及其变体的译法,探讨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词义,以引起当代译者对语境的重视。

《小杜丽》;stare;反复;语境

中外文学作品中均不乏字词的反复现象。在英文文学作品中,“重复关系并不仅仅限于词语本身,它还可以是词根重复[1]。”那么在英译汉的翻译实践中,就原文字词的反复现象,译者该如何处理呢?事实上,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一个词不能单就它本身而确定它的意义,要看上下文来决定,要看字典里所举的许多意义之中究竟哪一个意义符合上下文再作选择[2]。”本文试以金绍禹所译《小杜丽》为例,分析其开篇第一章中stare一词及其变体的译法,以期更好地理解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孙会军和郑庆珠[3]讨论了《小杜丽》金绍禹译本中stare一词反复格的再现,指出“原作者通过stare及其变体的反复所苦心营造的特殊氛围或效果似乎没有完全传达出来”,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受二位教授启发,本文可谓是二位教授在反复格方面的后续研究。

《小杜丽》是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11部长篇小说。作为狄更斯创作后期的重要作品,《小杜丽》深刻揭露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堕落,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小说开卷第一章从法国马赛开始,以大量篇幅描写了威廉·杜丽先生蹲了20几年的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对监狱内外的环境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小说主题的体现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小说开篇前四个段落中stare一词及其变体stared和staring共出现16次,极大地营造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压抑的氛围。在马赛,世间万物仿佛都染上了一种监狱的色调,一切都被监禁着,紧盯着,令人难以喘息。在金绍禹的《小杜丽》译本中,原文中的stare及其变体分别被译为:“睁大眼睛盯着”、“瞪眼”、“刺眼的”、“盯人、刺眼”、“耀眼的”、“注视”等。毫无疑问,译者充分认识到了散落于原文中的反复现象,在译文中尽量忠实原文的反复结构。但遗憾的是,此种结构上的对等有时恰恰适得其反,破坏了原作者苦心营造的氛围,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与费解。对任何一部作品来说,开篇都是重中之重。而对目的语读者来说,译作开篇能否吸引读者是十分关键的。鉴于此,本文将就小说开篇第一章中 stare一词及其变体的译法分别举例作简要探讨,并给出改进建议,从而再现原作开篇引人入胜的景物描写,唤起目标语读者阅读的兴趣。

一、“睁大眼睛”与“瞪眼”

《小杜丽》原文第1段第2句是:Everything in Marseilles,and about Marseilles,

相应的译文是:在马赛城内,在马赛城郊,万物睁大眼睛盯着炽热的天空,而天空也睁大眼睛,盯着底下的万物,那是历来如此。到如今,瞪眼已成了那里的普遍习惯[5]。

小说中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的原型来自于狄更斯父亲因负债而被关押的地方,也是狄更斯少年时期居住之地。据考证,《雾都孤儿》中济贫院的原型也在这一区域。女主人公小杜丽便是在这所监狱中出生的。开篇首先对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外的景象进行了一番描写。本句中,原文的staredat和staring分别被译为“睁大眼睛盯着”和“瞪眼”。故事发生于炎热的八月,太阳炙烤着世间万物,骄阳似火。值得注意的是,原文中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在译文中独立成句,原文主句和状语从句的联系有所减弱。在不熟悉原文的情况下,一般读者初读译文难免会疑惑,前后两个句子有何联系?“万物睁大眼睛”与“瞪眼成为普遍习惯”有何联系?分析英语原文可知,astaringhabit形成的原因是staredat和beenstaredat,那么stare的前后两个变体stared和staring所包含的意义应当一致。可疑惑依然存在:“万物睁大眼睛”何以造成“瞪眼”这一普遍习惯?

首先,译文的中文表达不甚准确。《新华字典》(第11版)对“瞪”的释义为:睁大眼睛;例子有:“把眼一瞪”、“你瞪着我做什么?”、“瞪眼”[6]。《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对“瞪眼”一词的释义为:(1)open one’s eyes wide;stare/glare at;(2)get angry with sb.;glower/ scowlatsb.[7]。由此可见,“睁大眼睛”是“瞪眼”的最基本释义。不过,“睁大眼睛”并不含“瞪眼”第二项释义所承载的感情色彩。“瞪眼”的第二项释义包含着生气的意思。另外,“睁大眼睛盯着”的中心词是“盯着”,显而易见,与“瞪眼”是不同的。此外,也可从英文原文词义来分析。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给出的stare的第一项释义为:凝视,注视,目不转睛地看[8]。而《新华字典》(第11版)对“盯”的释义为:注视,集中视力看[6]。可见,stare和“盯”的中心意思都是“注视”,将stared at译为“盯着”可谓忠实。结合原文开篇语境可知,stare at在此处强调的是一种被紧盯着的状态,不含“瞪眼”第二项释义的感情色彩。鉴于此,笔者认为此句可译为:在马赛城内和城郊,万物历来睁大眼睛盯着炽热的天空,而天空也同样睁大眼睛盯着底下的万物,到如今,那里的人对目不转睛已习以为常。

二、“刺眼”为何如此刺眼

《小杜丽》原文第2段第3句是:Strangers were

相应的译文是:初次来到马赛的人,见了那刺眼的白色房屋、刺眼的白色墙壁、刺眼的白色街道、一条条刺眼的白色干燥的路、葱绿的草木被烤尽了的刺眼的山,一个个都被这些刺眼的东西盯得十分难堪[]。

原文的stared和staring分别对应译文中的“盯”和“刺眼的”。原文中6个staring对应译文中6个“刺眼的”,可谓实现了形式上的对等。但实事求是地讲,这6个反复的“刺眼”实在刺眼。从词义辨析的角度看,stare及其变体在各类词典中都没有“刺眼”这一释义,多数将staring译为“显眼的、显见的”。这句译文的另一费解之处在于:“白色房屋、白色墙壁、白色街道、白色干燥的路、葱绿的草木被烤尽了的山”如何能够“刺眼”?若是“刺眼的白色火花”倒是易于理解。

结合小说语篇语境,不难看出,此处描写的是在八月阳光照耀下明晃晃的世界,正好与下文阴暗潮湿的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形成鲜明对比。八月的马赛,阳光照在万物上,使得整个世界明晃晃的。外地人到此,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局促不安,而绝非“十分难堪”。另外,关于stare一词的用法,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句:He stared theboy into silence(outof countenance).他把这个男孩盯得不敢吭声(局促不安)[8]。显然,此句中stared的用法与《小杜丽》原文第2段第3句的用法如出一辙。事实上,不论监狱内外,不论明亮或昏暗,整个马赛给人的感觉都是被监视着的。从而笔者建议将此句译为:外地人来此,置身于这明晃晃的世界——明晃晃的白色房屋、明晃晃的白色墙壁、明晃晃的白色街道、明晃晃的干燥的路、明晃晃的山上太阳炙烤着青葱草木,万事万物无不盯得他们局促不安。

三、葡萄藤眨了一下眼睛

相应的译文是:人们发现唯一不盯人、不刺眼的东西,是挂满了沉甸甸葡萄的葡萄藤。这些葡萄藤确实是间或才眨一下眼,因为热空气难得吹动一下它们软绵绵的叶片[5]。

显而易见,这里staring和glaring为同义词,译者处理为“盯人、刺眼”,无疑是和前文的staringwhite houses等对应。为了更为准确地理解此处的staring,我们可以先看后面一句。不得不说,后一句译文更加令人疑惑不解。葡萄藤究竟是如何眨眼的?它们的所谓眨眼是热空气吹动叶片造成的吗?其实,后一句译文中的因果关系差强人意,“因为”前后的成分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究其原因,是对staringand glaring和wink这两个词组的理解有所偏差。原文中后一句的wink对应前一句的staring and glaring,正是由于the vines wink a little才引起了staring and glaring的效果。单看译文,读者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何葡萄藤“眨一下眼”会有“盯人、刺眼”的效果?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对wink的释义主要为“眨眼”和“闪烁”[8]。结合生活常识,不难想象此情此景:风吹动葡萄藤上的叶片,使得阳光透过缝隙打在晶莹的葡萄上,葡萄闪烁着点点微光,一时有些晃眼。因此,葡萄藤wink的原因在于阳光照射,而非热空气吹过。译文后一句将as引导的从句理解为时间状语从句比原因状语从句或许更为贴切。故此处的staring与前文中的staring white houses意思相同,指的是炎热的八月葡萄反射阳光的样子,免不了给人以被紧盯着的感觉。鉴于此,笔者认为这两句可译为:唯一不盯人、不晃眼的东西,是那缀满沉甸甸葡萄的葡萄藤。热风偶尔拂过它们耷拉着的叶子,葡萄藤才难得闪烁一下。

四、大路何以耀眼

相应的译文是:到处都有刺眼的强光,照得人眼睛都酸痛了。……远方,在山沿,在谷地,在无边无际的平原上,覆盖了厚厚的尘土的耀眼的大路,都令人感到刺眼[5]。

此处,第1句中stare被译为“刺眼的强光”,第3句中staring被译为“耀眼的”,而三个stared被归结为一个“令人感到刺眼”。小说作者通过stare及其变体的反复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似乎未能完全传达出来。初读译文,一般读者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困惑:既然“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大路如何能“耀眼”?

小说上一段末尾提到了“askyofpurple,setwith one great flaming jewel of fire”,显然“one great flaming jewel of fire”指的是天空中的太阳。所以此处第1句中的stare同glare,指的是八月耀眼的阳光以及万物反射的光,物体反射出的光恐无法称为强光,译为“刺眼的强光”实在有些不妥,此处译为“耀眼的阳光”便足以表达原意。而后第3句中的staring同前面出现过的staring用法相同,指的是干燥的路在阳光下明晃晃的。而三个stared均是句中的谓语动词。第3句的主干为“the roads stared”,此时stared取的是stare这一词条的第二个常规释义“显眼,显见”,指阳光照耀下,一条条干燥的路尘土飞扬,引人注目。结合语篇语境,可将其译为“显露无疑”。故笔者建议这两句可译为:耀眼的阳光无处不在,照得人眼睛直疼。……远处,尘土飞扬中,一条条明晃晃的道路,盘绕山间,穿过山谷,横跨平原,在阳光下显露无疑。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词汇的意义要依据具体的语篇语境而定。正如奈达所言,“翻译就是语境中的言语,意义的真正线索依赖于语境[9]。”但“我们从初学外文起,就打下一个不科学的习惯:总是把一个字或一个片语,当作孤立的、静止的符号去记,并且也用一两个固定的戳印式的中国字去记,而忽略它有发展的、变化的价值[10]。”毋庸置疑,外国文学作品的译入,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借鉴和促进作用,同时,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我们还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如此说来,外国文学作品译者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如前所述,在翻译中译者应当结合具体语篇语境,找准字词的准确意义,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展现原文的风格。

[1]王东风.连贯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173.

[2]朱光潜.谈一词多义的误译[A].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309.

[3]孙会军,郑庆珠.还是不译:文学翻译中的反复现象及处理[J].中国翻译,2010,(4):46-50.

[4]Dickens Charles.Little Dorrit[M].London: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6.6

[5](英)查尔斯·狄更斯.小杜丽[M].金绍禹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3-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5,105.

[7]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缩印本)[K].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51.

[8]陆谷孙.英汉大词典(第二版)[K].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1966,2341.

[9]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86.

[10]焦菊隐.论直译[A].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46-57.

(责任编辑:朱 彬)

On Some Major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stare”and Its Variations in Little Dorrit

LIU 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

Charles Dickens’novel Little Dorrit was published serially for 19 months from 1855 to 1857.Jin Shaoyu’s translated version,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98 with the name of Xiao Du Li,has attracted many Chinese readers and shown them a vivid picture of the England society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Through analyzi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stare”and its variations in the first chapter of Little Dorrit,this essay discusses how to understand words accurately and inspires contemporary translators to value the role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Little Dorrit;stare;reiteration;context

H315.9

A

1009-3583(2017)-0087-04

2016-10-16

刘 萍,女,重庆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睁大眼睛葡萄藤变体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葡萄藤上的塑料袋
睁大眼睛看变化
火眼金睛找一找
注入间接线索的设计模式变体分类检测
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①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汉字小玩家
短文三则
葡萄藤和老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