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及有效路径探析

2017-01-27刁惠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患医学生

林 彬 刁惠婷

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及有效路径探析

林 彬 刁惠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广州 510006)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指导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当前医学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不断彰显、医患纠纷频发、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精神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滞后、功利主义和去道德化趋向等现实困境,应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塑造医学生的精神长相、优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建构医学人文素质评价考核体系等路径实现医学人文价值回归,使医学生不偏离面向临床实践的道德应然的行为。

医学人文教育;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医患沟通

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意识等方面提升人文素养的道德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教育。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型、功利化行医、临床医患矛盾冲突日益突出等现实问题都为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探索提出了适切性,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能使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至于走向异化。

1 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和创新多种教育途径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迫切需求。医学生的基本素养既包括科学素养,也包括人文素养,医学生的医学教育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统一体。医学教育仅有医学技术教育是片面的,还应关注涉及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意义、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人文教育。医学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必然要求在开展医学教育时一方面重视医学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强调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特别是针对当前医学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不断彰显、医患纠纷频发、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精神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滞后、功利主义和去道德化趋向等现实困境,更需要提升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视。通过人文教育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医学人文价值回归,使医学生不偏离面向临床实践的道德应然的行为。例如,通过医学人文课程学习,可将医学人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能够运用人文社科的方法分析、解决医学人文问题,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等。

2 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改进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方案,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医学人文教育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两方面的内容,然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教育主体对人文教育的自觉认同与重视存在不足。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偏重于理论知识课程教育,与实践结合方面的人文教育较欠缺。课程设计上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医学人文课程的整体规划,专业的医学人文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难题。在教育方式上,往往采取的是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目前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育主体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传统医学教育、就业压力和执业体系的影响下,部分医学院校的领导层、教育主体不可避免地过于偏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塑造的观念重视和精力分配就会弱化。从众多教师观念里看,医学知识的内容如此繁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师在授课时不可避免地要集中精力传授专业知识。这更容易使学生轻视人文知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重视不足。教育主体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缺失,又如何能调动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2.2 课程设置的吸引力不够强 当前高校医学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师资资源建设是一大难题,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多半是由思政教师授课,思政社科类教师一般较侧重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医学知识的系统了解,较少联系临床实践遇到的生命伦理、人际关系交流等问题进行授课。传统性的医学人文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使医学生普遍对医学人文课程失去兴趣。医学生普遍渴望突破传统的授课方法,利用新媒体探讨社会关于医学人文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多课程的设计先考虑学校的师资队伍或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兴趣,缺乏对医学人文学科的整体规划。

2.3 临床沟通方法教育存在较大缺失 从当前医疗行业看,一些医院或医生从功利性目的出发,过度医疗的现象使医患双方的信任缺失。特别是针对目前医疗行业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的较严峻形势、医患纠纷频发、伤医事件的发生时,临床沟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的必修课程却较少,开设的医患沟通课主要还是以公共选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的所占学时也较少。由于医学生往往优先选择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所以在选修课程时往往不会选择医学人文类的课程,真正学习到医患沟通课程的学生只占一部分。而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患沟通课程的内容和教育形式各不相同,将对学生临床医患沟通方法的教育深入到医院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的也较少。

3 新媒体环境下医学人文教育有效路径的探索

3.1 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塑造医学生的精神长相

3.1.1 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承 中国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塑造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修身方法更是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自觉追求。目前众多学者将中医药核心价值观主要归纳为仁、和、精、诚等理念,而这些中医药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含什么样的文化基因直接决定着采取什么样的诊疗手段。如果中医思维稳固、中医价值观坚定,在中医行医过程中,就会自觉以“中”为导向、以“和”为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本来遣方用药,就会主动选择对人体损害最小的中药、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2]。如果医学生秉持着“精诚济世,厚德博学”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对待患者时就会树立同理心,以仁爱之心尊重和关心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1.2 中医经典的医德思想传承 中医经典中蕴含丰富的医学道德思想和医德行为规范,如“精诚合一,德术并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等等。医学院校要引导学生熟读中医经典,可通过开设中医经典学习理论必修课、开展中医经典诵读竞赛、经典传承与解读讲座等方式,务实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使医学生具备高尚的医学人文素养。在教学课程内容上,要加强中医经典和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另外,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学习中医经典医德思想的心得,互动后分享各自的收获。对于不具备中医文化授课优质师资资源的医学院校,可引进和聘请其他学校该领域的专家、教师参与教学和研究,培训在岗的医学人文教育教师。通过向医学生传承中医经典的道德思想与行为准则,塑造起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医学生精神长相。

3.2 优化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学体系

3.2.1 积极关注和端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针对性介入引导医学生从医信念 医学人文教育应积极关注和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入学时开展系统的医德教育,端正学习动机和道德倾向,培养积极的人文价值观。正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同的医德认知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要时刻关注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的差异与变化,贯穿医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医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分析,综合考察影响医学生动机的因素。特别是伴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学生原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利益追求等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矛盾与纠纷频发,社会各界和媒体的负面评价增多,学生对医生的职业精神的认同也随即发生改变,医学生对医生职业形象不再充满神圣感。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医学生评价医生职业是“崇高伟大”和“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大部分认为医生只是尽“本职工作”或“有待改进”[3]。因此,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始阶段要重点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

3.2.2 合理规划医学人文类课程 医学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学内容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为一体的教育过程,专业课教师和人文社科的教师往往局限于其学科领域,将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知识分层化。要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首先需要由医学院校教育主管部门着手,实行参与课程设计的多方人员民主决策机制,形成由校主管部门人员、医学教育专家、专业课与人文社科教师、学生等主体构成的教育合力,加强各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日常教学活动观摩、讲座经验分享、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共同分析和决定医学人文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育手段等。另外,根据不同阶段医学生的学习需求,设定医学哲学、医学法律、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必修课与相关选修课,灵活运用PBL、主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学生必备的医学人文素养。在授课学时占较大比重的专业课、临床实践课中,专业教师和带教老师要加强对医学人文类知识的学习,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大医精诚”等价值观主导的道德行为。

3.2.3 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及能力教育 医患沟通是临床医疗过程中的医生与病人联系交流的重要环节,而掌握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和能力更是医学生将来应对医患双方知识结构不对称引发的误解、交流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等方面必备要求。即使疾病治疗得很好,也难免被患方误解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患沟通与疾病的治疗同样重要。要使医患沟通顺畅,就必须遵循相应的沟通原则,就要熟练使用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倾听、回应、情感沟通等[4]。首先,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言是医患信息沟通的媒介,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亲切、积极等都会影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的效果。医学院校应提升医患沟通课程的地位,平时可通过在课堂上设计情景或案例,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好语言表达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尊重、关爱、理解、支持等情感,掌握提问与互动的技巧。其次,医学院校必须培养医学生非语言方面的沟通能力,医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运用眼神、动作、表情等表达诊断意见与交流情感。

3.3 构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体系

3.3.1 营造浓厚的校园医学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而人文氛围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过程。在校园里医学人文的环境的建构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定期举办医学人文类的讲座或论坛,形成良好的医德校风,促使师生时刻认识到良好的人格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医学院校可举办“医生与患者角色扮演”体验式的主题活动,医学生扮演不同情境下患者的角色,直观地感受患者看病的过程,充分体会患者的感受与遭遇;③通过灵活运用各类文化载体,在学校报纸、校园广播、网络平台、宣传栏等媒介开设医学人文专栏,提升医学人文教育校园影响力。

3.3.2 建设医教协同育人与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在大学的各个时期,可开设到医院名师跟诊的必修课,通过优秀的名师或医生的言传身教学习“医者仁心”精神、医患沟通的技巧、解决临床实践中医学人文类的问题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合医学人文教育,更能使医学生亲身体验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有效掌握解决临床实践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技能。开展以学校为主导的医院、社会公益组织、社区等各方力量参与的实践活动,如通过到贫困地区义诊、三下乡、卫生知识宣讲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较早地了解患者的身体与心灵感受,培养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3.4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大众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之也影响着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通过网络化的医学人文教育,可实现学校教育主体层面、实习医院及带教老师层面、校外医学人文领域专家、社会公众等多方资源的联动和沟通。医学院校可开发专属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公众号或APP,并定期推送相关文章、视频等,及时保持信息更新和进行学生群体间互动,打造医学生专属的趣味性较强的医学人文教育自媒体平台。利用微信、QQ、易班等网络互动软件,建立班级医学人文学习平台。例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推行通过易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可通过探索将原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融入易班,不断创新线上活动形式,鼓励医学生通过微秀生活、博文等形式记录校园医学人文生活、彰显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风采、交流思想情感。开展“广中医微秀之星”评选,传播在思想道德、自立自强、专业学习、科研创新、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才艺特长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体和群体事迹,打造积极向上的医学人文教育的网络传播平台。

3.5建构医学人文素质评价考核体系 建构医学人文素养评价考核体系是人文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可以诊断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程度、反馈基本信息、调整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等,保证着教学和实践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并实现教育目的,进一步帮助医学生发现自身“症结”所在,以便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当前我国高校和医疗机构偏重对医学生专业技能的考察,而对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行为规范养成较为忽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种长期教育模式和评估体系的设定下难以被有效地考核与评价。因此,要在课程、实践活动、见习、临床实习等环节建构考核医学生依法行医能力、伦理决策应变能力、医德品行、医患沟通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的评价体系。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评估,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学校设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构成都要全面客观。在评估上不单只通过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还要充分结合所开展的相关活动实际效果来考核。学校多个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医学人文素养考核方式,探索考试、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主题展示、小组汇报等多元考核方式,具体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01).

[2]张宗明.论中医文化基因的结构与功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12):52-57.

[3]梁仟,陈茂怀,罗益镇,等.新形势下医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53-57.

[4]任朝来.医患沟通的实用技巧[J].医学与哲学,2015,36(6A):55-57.

Th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Effective Path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LIN Bin,DIAO Huiting
(President Offic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06,China)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on medical students'clinical practice instruction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medical talents,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specially when facing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current medical scientism and technologism,frequent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emphasis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rather than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the lag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utilitarianism,demoralization and so on.So it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o shape the spirit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looks,optimiz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make full use of"internet plus"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pattern,establish 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medical humanities return,so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don't deviate from the clinical practice oriented moral behavior ought to be.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core values of Chinese medicine;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0.013

1672-2779(2017)-20-0027-04

2017-05-2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患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