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人才观的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017-01-27王珊珊丁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中医药

王珊珊丁杨*

基于多元人才观的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王珊珊丁杨*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外语应用能力的多元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多元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新时期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进步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多元人才观;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策略

随着中医走向世界,中医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具有全球化视野,能够促进中医对外交流的中医人才成为新形势下中医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等中医药院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紧迫而倍受关注的任务[1]。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师发展是培养中医药多元人才的关键,教师发展要不断适应外语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师承担着培养促进中医国际交流与合作多元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自身修养成为当前中医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的重点,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也是多元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对外语教师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推动中医院校外语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多元人才的培养。

1 “复合型英语教师”的内涵

“复合型英语教师”指的是既具备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又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的英语教师。本学科知识即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知识范围甚广,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具体教学法等。跨学科知识不仅包括相关学科知识,比如心理语言学,而且也包括其他结合院校特色的学科知识。

“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的拼凑,而是教师本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是英语和另一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这种融合的关键是发挥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优势,以英语为依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2]。因此,“复合型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这些英语专业技能,同时对选定的专业倾向有比较深的了解,能在专业领域用英语实现交流、教学等任务。对于中医院校来讲,复合型的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本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关医学背景知识。

2 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发展必要性

2.1 多元人才培养的需要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中医知识及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需要大量的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不缺乏专业素质高的中医人才,而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较高外语语言能力的人才则相对短缺。专业技能高,外语水平好的医学生将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多元人才的培养将大大提高中医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外语能力是培养国际化中医人才的关键。复合型的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复合型的外语师资队伍。在这种趋势下,外语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外,还必须构建合理的、多元的知识结构,尤其要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知识。

从国家中医文化传播的战略前景来看,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体现综合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备高水平中医素质、外语素质及文化素质的医学人才将担负起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任。这就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师。然而,现今对外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研究较少,对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医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尚且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目前此课程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却是缺失的,应考虑将跨文化能力培养纳入教师职后教育范畴。

综上可见,在多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作用越发凸显。简言之,教师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门固定的学科,要从交叉学科渗透入手,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 大学英语转型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由基础英语(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转型势在必行,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顺势转型,以适应新时期外语教学的需要。ESP教学需求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也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蔡基刚说“再也不能仅仅把英语当做一门学科知识来学,再也不能等到打下扎实语言基础后才发展交际能力,才去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3]。Ellis也曾指出,“英语不是学好了再去交际,而应当在交际中学习”[4]。当今高等院校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高校可以改变以往以培养学生语言基础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向ESP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在专业学习上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而获得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及研究的能力。

因此,必须将大学英语与所在高校的特色结合起来。没有学科依托,纯外语人才难以在高校生存。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对此问题做过论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英语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教师发展,都脱离了学科建设,这在高等院校里是很难体面地生存的”[5]。然而,目前中医院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有语言这个工具,没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如笔者所在学校的人文学院,共有专任英语教师38人,其中具有医学博士学位的1人,医学硕士学位的3人,医学英语背景的3人,其余教师均为传统的英语专业背景(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商务英语等)。总体情况是,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主要承担的依然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过程中,教师将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转变和适应,有困难,但同时也是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机遇。

2.3 跨学科科研的发展趋势目前,高校职称评定与科研挂钩。大多数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差,研究视域狭隘,方法单一,很难出好的教研成果。传统的外语学科研究领域只会越来越狭窄,无法突破创新。教师职业发展遭遇瓶颈,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失去了职业发展的动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尤为突出[6]。因此,医学院校英语教师急需开展跨学科研究,寻找新的突破点。这就需要不仅发挥传统优势,更要打造学校特色和亮点,注意创新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适度拓宽专业领域,实现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复合、交融与渗透,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3 中医院校复合型外语教师发展策略

3.1 校本教师培养

3.1.1 创设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未来的教师培训应当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帮助扶持的功能,多做教师需求调查,多做教师参与性、反思性、研讨型、交流互助型培训,多为教师谋发展、找出路,指导他们做自己应该做且能够做的研究”[5]。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学校有必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养,将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应高度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师岗位培训,拓展培训内容,除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外,应结合院校自身的行业背景或所设专业,增加教师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于2013年、2014年分别开办了两期面向非中医专业教师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班”,为教师们开设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等多门课程,并邀请著名学者专家穿插专题讲座,获得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已有12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学习,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中医药知识,为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跨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3.1.2 跨学科培养与合作高校应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或为教师提供便利条件,进修相关医学专业,如攻读某一中医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进修其他可交叉发展的学科专业,如传播学等。其次,通用英语教师在转型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其他学科专业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学校要为通用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交流搭建平台,为教师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教师才能更轻松地打破专业鸿沟,真正共享学校资源。如,鼓励教师加强跨学院、跨系部合作授课,实现某些课程双语教学任务;合作搞科研,实现学科交叉和科研创新。

3.2 教师自身发展

3.2.1 主动积极学习注重人文素养要想提高自己,广大英语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寻找学习机会,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获得自我提升的信息。如参加国内外会议、教师研修班、短期培训等。利用网络资源增加知识储备,如当前流行的慕课,可以帮助教师迅速学习和掌握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为了培养更多的具备较高跨文化能力的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好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及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指的是中医药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一定的跨文化实践。希望能将跨文化教育列入教师职后教育及考核体系之中,以促进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

3.2.2 教学与科研并举互补共赢大学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医学院校得不到足够重视,在科研项目申报中也不占优势,而且很难有实际社会价值的成果。同时,因为教学负担过重,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能将教学转化为科研,更无法用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积极性都会受阻。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科研的重要性,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边教学边科研,在教学中发现研究问题,在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的良性发展,互补共赢。尤其要注重跨学科科研,寻找科研突破口和创新点,在跨学科科研中获得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转化。

4 结语

随着对外医学的交流与学习增多,培养懂中医同时又会讲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了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新形势下,作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必须发生改变以适应转型时期对大学多元人才的培养需求。具体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应结合院校学科发展,努力学习跨学科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拓宽跨学科科研思路。学校应立足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教师搭建良性发展平台,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帮助教师渡过转型时期的困难,为学校培养多元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朱玉琴,徐竹林.浅谈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内在动机的培养[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2001,8(1):57-59.

[2]涂宇明,李涛安,韩露.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构建及其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1):75-76.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1):27-32.

[4]Ellis R.The Methodology of Task-based Teaching[R].Shanghai: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China,2006.

[5]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6-8.

[6]孔祥国,丁杨.北京地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47-51.

A Study 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Multi-skilled English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verse Talents'Outlook

WANG Shanshan,DING Yang
(School of Humaniti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alls for diverse talents with bo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ood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An excellent team of teachers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multi-skilled English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TCM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diverse talents.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multi-skilled English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of TCM,and explored the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diverse talents'outlook;universities of TCM;multi-skilled English teachers;strategie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7.019

1672-2779(2017)-07-0041-03

:李海燕本文校对:孔祥国

2016-12-09)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No:YETP0813】

*通讯作者:13810682152@163.com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