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自一养理念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2017-01-27杜静章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愿景人文精神医学生

杜静章莹

(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

基于四自一养理念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杜静章莹*

(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培养人文精神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秉承“双惟”的“四自一养”理念,在目前双惟实践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基础上,研究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内在发展规律与训练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时代意义。

四自一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双惟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一直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积极倡导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该校构建了以“一个指导原则、四项核心内容、四条有效路径”组成的双惟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具有较强思想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创班以来学生先后参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显著,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1.1 现实意义医学是以为人服务为目的,其发展应凸显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文价值,否则就有可能变成对人的毁灭或戕害。医学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到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力,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文精神并不是一味要人追求形而上的东西,而是要人有尊严、有意义地活着,不为物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不仅应该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应该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这才是其行医之道。面对具体的病人,医务人员不仅要了解病人的疾病,帮助病人恢复生理上的完好状态,而且要化解病人心理上的困扰,帮助其恢复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不仅在技术上要精心为病人服务,更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力,维护其利益;不仅要懂得生命的神圣,还要懂得生命的价值;不仅要理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还要懂得合理分配和利用医药卫生资源。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还要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技关系,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有关各方面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中医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越来越被世界所认识和接纳;另一方面,中医国内市场萎缩、中医人才质量下滑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更为重要的是,基于现代医学中科技崇拜,工具理性价值导向下人文价值背离,人文精神缺失,人文关怀缺少,医患矛盾激烈、医疗纠纷增多、医疗环境恶化等等系列问题的频频出现。因此,拥有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中医人才则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1.2 理论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发展,是指向未来的、动态的、终身的发展[1]。医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可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步提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2]”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代医学生自身的特点,我校建立了双惟实践班。“双惟”者,惟学、惟人也。惟人是指诚信、包容、奉献、敬业、自律、乐观[3]。双惟实践班实行的是“四自一养”的培养方法,即:针对大学生知易行难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养成良好习惯,达到使学生终生受益的目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人文精神培养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做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秉承“双惟”理念,如借鉴我校“双惟实践班”学习管理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人文精神,为社会实践对象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案(如:举行晨跑改为学习太极、晨读、晨播报、演讲辩论、读书交流、成长日志、素质拓展等活动),融学习、身体锻炼、励志教育为一体,渗透多元文化,情感教育,培养人格、自主能力、集体观念。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基础素质的提高。基础素质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基础性,决定其它素质的发展程度,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是方向性,对专业素质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三是内隐性,显示度低,难以评价;四是波动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内化为习惯,予以固化;五是不可或缺性,对于医学生而言,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加强自身的基础素质内容缺一不可。“双惟”教育理念提倡赢在终点。赢在起点,不等于赢在终点;输在起点,同样可以赢在终点。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奉献和服务精神,学生的自信心、纪律性、执行力、演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人处世能力都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2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内容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双惟”实践班铸品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最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法。

2.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愿景知识的缺失,是当前用愿景动态激励大学生成才存在的主要问题[4]。作为达成“双惟”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愿景教育”[5]研究如何通过帮助学生设置愿景,从短期和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双惟”实践班通过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愿景知识,深化学生对愿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人文精神培养之“书香之家”读书活动,进一步应用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人文精神。

2.2 促进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建立医学生人文精神基地如梅岭学校可以优化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环境。医学生党团组织老师跟随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及时在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活动保障等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还可以促进医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如“双惟”实践班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在人文精神培养中党团员带领开展的“双惟”播报,进行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活动,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2.3 加强学生意志力培养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6]。意志贯穿于人们实践活动的始终,坚强的意志则是能够保障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的重要法码。在所有的实践活动中,体育运动是锻炼意志的重要手段。国外专家则认为,一些项目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7]。因此,培养意志力,应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特别要加强体育锻炼。

2.4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对学校“抓校风、正教风、促学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导向、凝聚、激励作用。连续性、时效性的将双惟“书香之家”活动推广到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去,3~5人一组,每组讨论所捐书的读后感,分享感想。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如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等主要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奉献精神、服务意识、综合素质等。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医学生动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能力逐步增强,让学生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同时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3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展望

在医学生“基础素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生动地展示了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范本。通过医学生到中小学的志愿服务,把“双惟”教育理念贯彻到中小学中去,开展晨练、晨读、晨播报、读书交流、成长日志、学海自驾等“坚持类”训练,引导学生磨练坚强的意志,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身行为,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医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培养了医学生人文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强化了逻辑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为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弘扬中医文化,举行以“为爱导航,让心回家”为主题的义教、“江中游学”课外教学等活动。我校已向梅岭学校赠送图书,为留守儿童们一起过集体生日,做贺卡、送祝福、演节目,开展太极拳讲解和PK赛、读书交流分享会,开办生命科学小讲堂等一系列活动,巧妙地将我校“双惟”教育理念融入到活动中来,融知识学习、身体锻炼和励志教育为一体。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增强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志愿者们先后带领小学生们参观我校的产业园、中药标本馆和神农园,期间有讲解员全程讲解。在图书馆,讲解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各种中药饮片的特色与功效,争取把更多的知识传达给小朋友们。随后来到神农园,讲解员又为同学们介绍了各种鲜草药的科属。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学生们普及中药知识,以大手拉小手带领小学生参观学校校园、使小学生充分了解大学的精彩生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提高人文精神,进一步把“双惟”实践班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推广,不断提高医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李廷湘.高校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社会科学论坛,2005(10): 116-118.

[2]徐莹晖,王文玲.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3]刘红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观念贵在践行[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29.

[4]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刘红宁,章德林,康胜利.愿景教育:激励大学生成才的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40-42.

[6]李静雅,刘红宁,陈永成.大学生意志力培养途径探讨——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98-101.

[7]李子群.笛卡尔意志理论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22-26.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izi Yiyang

DU Jing,ZHANG Ying
(Basic Medical College,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

Through in-depth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you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it will guide and help the majority of young stud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spirit in education,long talent and contribution.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Sizi Yiyang,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era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herent development law and training methods of humanistic spirit of medical students.

Sizi Yiyang;medical students;humanistic spirit;double educ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7.008

1672-2779(2017)-07-0017-03

:李海燕本文校对:章莹

2016-12-23)

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No:JY1561】

*通讯作者:lizzy.zy@163.com

猜你喜欢

愿景人文精神医学生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