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治将思想及当代启迪

2017-01-27赵鲁杰

孙子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将帅高级干部孙子

赵鲁杰

《孙子》治将思想及当代启迪

赵鲁杰

建设世界一流的强大军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会带兵、能打仗的高级将领。一部《孙子兵法》,既是用兵大法,也是治军治将的大法,孙子把“将”看作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中的第四大因素、“七计”中的第二大因素,明确了将帅在建军治军、指挥作战、国家安全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培养、选拔、任用将帅的一系列标准,强调将帅要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具有高超的能力素质,是“智将”“贤将”“知兵之将”,充分反映了孙子培养、选拔、任用将帅的远见卓识,形成了独特的孙子“将帅论”,开我国军事学术史上将帅学的先声,对当代治将治军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意义。

将帅国之辅 德才将之根 强军先强将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将帅的地位与作用:将者,国之辅也,国家安危之主

将帅是军队管理和指挥的直接实施者,是实施战争行动的核心力量。将帅的品德才智和文韬武略、能力素质优劣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军治军成败、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因此,孙子高度重视将帅的地位与作用,把将帅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提出了“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①《孙子·作战篇》等名言。后世论兵论将,多继承发展了孙子这一思想:“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②《六韬·龙韬·奇兵第二十七》)“社稷安危,一在将军”。③《六韬·龙韬·立将第二十一》)“用兵之要,在先择于将臣”。④《欧阳修全集·内制集》

(一)将帅事关军队强弱

将帅要负责养兵、带兵、练兵、用兵,“兵之所恃者将”⑤《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二,《于忠肃公文集·建置五团营疏》。将帅治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军队强弱。威武之师必须有威武之将,一流军队要有一流将帅。

一支强大的军队,往往都拥有一个战将集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是战将云集。秦军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威之猛,世所罕见。秦王政统一中原,麾下有智勇双全的大将军王翦、蒙恬、尉缭。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有机结合,造就了西汉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威震天下的名字,无不让中国人自豪。战国时期,吴起在魏国27年,严于治军,爱护部卒,身先士卒,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的军队。相反,历史上也有不少战功卓著的军队最后因将领腐败被搞垮的。一些王朝,统治者昏庸无能,治国治军无方,军队内部出现特权阶层,高级将领享有特权,由此滋生腐败,生活奢靡、聚敛财货、兼并土地、欺压士兵成为军中风气,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甚至造成部队失控。要强军必须强将,强军兴军,关键在于得人才、得良将。

(二)将帅事关战争胜负

将帅作为战争决策的主要执行者,其智谋、经验、意志等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战争胜负。打仗的部队需要能打胜仗的将帅。《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讲兵有六败,其中“弛”“崩”“乱”“北”四种,都是因将帅治军无方,懦弱无能,统军无力,对敌情判断失误,最后导致的失败。吴起也认为,即使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如果没有良将的统率指挥,“譬犹伏鸡搏狸,乳犬之犯虎”①《吴子·图国》,注定要败。吴王阖闾在吴楚战争中预见性地指出:“楚军多宠,政令不一,帅贱而不整,无大威命,楚可败。”②《十一家注孙子》张预注果然,大败楚军。战国时,选将用人的失误,是导致赵国长平之战失利的主要因素。赵括虽自幼熟读兵书,但并无多少真实本领,徒有虚名,而且盛气凌人,刚愎自用,贪得无厌。这样一个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刻被赵王放到最重要的战位,最终兵败长平,断送了赵国前程。公元822年,唐穆宗时魏博节度使田布,率魏博军讨伐王廷凑。由于田布无力驾驭魏博军,数万大军骑着毛驴在军营乱窜,他也管不了。其部属史宪诚等拒不听命,致使士兵们不战而溃。最后,软弱无能的田布用刀子刺心自尽,年仅38岁。

(三)将者,国之辅也,国家安危之主

举贤上功,将为国辅。将帅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强盛依赖优秀的将帅辅佐。军队的强弱,战争的胜败,都事关国家安危,其中将帅的作用极为重要。吴起认为,良将是“得之国强,去之国亡”③《吴子·论将》的。《尉缭子》说:“是兴亡安危,在于袍端,奈何无重将也。”④《尉缭·武义第八》《六韬》强调:“……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故置将不可不察也。”⑤《六韬·龙韬·论将第十九》《三略》认为:“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⑥《三略·上略》据《史记》和《吕氏春秋》载,“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⑦《史记·伍子胥》“令行中国”⑧《吕氏春秋·简选》,成为王霸之国。

历史上,许多明智的统治者,都注重任用智勇双全的将领领军作战。如秦始皇因李信灭楚失利,亲自去请已退休的老将王翦出征;汉高祖刘邦不仅善用汉之将帅,也敢用陈平、韩信、英布等叛楚归汉的将帅,他正是依靠这众多谋士名将才得以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的;汉武帝重用年轻将领卫青、霍去病;汉宣帝以70岁的赵充国为将平西羌;东汉明帝以投笔从戎的书生班超出使西域等等。东汉光武帝刘秀,因崇奉儒学,所任开国功臣云台28将,大多数兵儒皆通,文武兼资,智勇双全,也堪称历史上选贤任能的典范。

强军兴国,关键靠人才。当前,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抓军事斗争准备,固然有经费和装备上的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包括高级干部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高级干部是我军领兵治军的将帅。会治军,能打仗、打胜仗,是对高级干部的首要要求。我军高级将领在编数量不少,但真正懂作战、懂信息化战争,能指挥部队打仗的高素质新型将官将才匮乏。要实现强军目标,必须着力建设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将帅论

孙子不但把将帅作用的发挥与国之兴衰紧密联系起来认识,而且对将帅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以及选拔培养都提出了具体标准,要求文武兼备,内能孚众、外能威敌,包括备“五德”,戒“五危”;遵“战道”,懂诡道;静幽正治,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等,认为将帅要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赢得士卒的信赖和支持。基本要求不外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刚柔相济。正如《吴子》所说:“总文武者,军之将也。”①《吴子·论将》明代朱元璋也有论:“为将之道,勇智贵兼全。”②《明太祖宝训》卷四,《谕将帅》刘伯承提出,我军高级干部的培养标准应是“有德有才”,在德的基础上培养才。有才,就是指有养兵、带兵、练兵和用兵的本事。

(一)“智、信、仁、勇、严”的为将标准

将帅德才兼备、品质优良,才能利国、利民、利军。孙子从指挥、管理军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为将标准。后世论兵论将,多继承孙子的这一思想。在《司马法》那里,是“仁、义、智、勇、信”五种美德。东汉大学者王符认为,将帅除应具备孙子所说的五条标准外,还应具备“敬”的品质,“敬以招贤”③《潜夫论》。这是对孙子论将理论的补充和发展。宋代《武经总要》把孙子所说的这五条作为选拔将帅的“五才”标准。孙子所说的这五条标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只有符合这些标准,因能而用,才可以才当其将,功称其职。

第一,以“智”为上。孙子尚智(知),把“智”作为为将之道的首要条件,强调选拔智将。这里的智,是指智慧、谋略,就是知识渊博、才能出众、胸有韬略,多谋善断。现代军事家刘伯承元帅更是精辟地指出:“敌我斗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比赛,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部决斗。不仅斗力,更主要的是斗智。”④《刘伯承军事文选》,第3卷,第552页“智”首先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要求,将帅必须掌握他所处时代最先进而全面的知识。按孙子要求,为将要“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知道士卒是否能“用”,将吏是否“有能”,要“识众寡之用”“知迂直之计”。《孙膑兵法》把孙子所言知概括为“知道”:“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⑤《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孙子所说的智,更多地表现为智谋才能,临机应变的指挥才能。朱元璋做了更明确阐述:“计算深远,无所遗失,智也。”①《明太祖宝训》卷四,《谕将帅》孙子强调,将帅要知阵法,识战机,最根本的是要知“战道”, 掌握以“全”取胜和以谋攻敌的本领,灵活运用指导战争的规律,“通九变之利”“知九变术”,善于谋势造势、智取巧胜,“因敌而制胜”,是“谓之神”。要培养反向思维和偏锋意识。一个将帅成熟不成熟往往是通过有没有偏锋意识体现出来的。惨烈的战争史一再表明,只有足智多谋,才能洞悉敌我、预知胜负、驾驭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中国古代许多名将都是智慧之将、知识之将、谋略之将。曹操就是一位好学深思之士,御军30多年,手不离书,白天研讲武策,晚上思考经传,又喜好同众僚属讨论问题,内论御敌固守、行军进退之宜,外料敌人变化、彼我虚实、战争之术,经常整夜不停地探讨。

认识“智”在将帅能力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天身处世界新军事变革、自身伟大改革的我军来说,更有着积极的意义。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正在由人力、物力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新技术提高了军队的技术、知识含量,增强了战争的技术、知识力量。要有高技术武器装备,更要有善于使用高技术装备的军事人才、高级将领。我军高级将领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系统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和高素质本领。军队高级干部要有本领恐慌和知识危机意识,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技术与军事装备,打牢知识、科技、能力基础。我国高级将领过去大多没有接触过多少高技术武器装备,现在指挥作战需要统筹和协调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如果仍然没有掌握,就无法指挥部队。同时要着力提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战略素养、军事素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造就复合型将帅人才。深入调查研究重大战略问题,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增强战略素养,提高战略筹划和指导能力,提高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加强战略运筹的能力水平。

第二,“信”字当头。孙子把“信”视为将帅必备的武德之一。“信”是保持己方军队凝聚力的粘和剂,是决定治军成败、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也是其他价值规范所不可替代的。信有三层含义。一是诚信,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以诚信树立威望。将帅要有威信才能带好兵,而要树立威信必须赏罚分明。孙子要树立威望,首先建立诚信,有信才有威,“威信”才能连在一起。要做到“信”,要求将帅公正、正直,赏罚有信,使部队携手若一人,“上下一心”,这样才能“以治待乱”。二是信仰。春秋时代,新兴地主阶级在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中,特别强调自己的将帅要有为本阶级服务的进步信仰。坚定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是将帅必备的素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有的高级干部,信仰缺失,精神迷茫,不信真理信金钱;有的只想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危害甚大。有的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名利要求过高。“信”还有一层引申意思,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际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实干兴邦,实干兴军,要防止急功近利,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现实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曾大行其道,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成为一种习惯,作风漂浮,筹划组织战备训练、演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现象突出,这些弊端必须通过改革和治理戒除掉。

第三,“仁”。即仁爱,仁德:爱兵抚士,保民善俘。仁,就是能够心系百姓、爱护士卒,“视卒如爱子”①《孙子兵法·地形篇》,有一颗仁爱之心,既疼爱又严格要求,以求同心同德,使士卒“可与之赴深溪”“与人俱死”。他要求将帅正确处理仁利关系,树立起自己的武德,“修道而保法”“安国全军”。孙子这种爱兵主张是民主性的精华,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杜牧认为,孙子所说的仁,就是道的意思:“道者,仁义也。”②《十一家注孙子》《六韬》也说:“将不仁,则三军不亲。”③《六韬·龙韬·奇兵第二十七》吴起堪称仁爱的典范。《史记》记载吴起因爱兵而立下赫赫战功:“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百战奇法》曰:“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⑤《百战奇法·爱战》仁还是勇的道德基础,不具备仁的品质就不会产生勇敢的行动。这些思想都表明,将帅必须具备仁爱宽厚的品德,其对部属真诚关心,可使部队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相反,高级将领如果高高在上,对官兵疾苦漠不关心,假公济私,搞特殊化;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就容易脱离群众。

第四,“勇”。即勇敢,就是有胆量、有魄力,英勇果敢,身先士卒。孙子认为将帅要多谋善断,更要果断,不可优柔寡断,要勇敢顽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视死如归。“将不勇,则三军不锐”。⑥《六韬·龙韬·奇兵第二十七》“勇气益则兵势自倍。”⑦《潜夫论·劝将第二十一》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敢顽强是将帅指挥打仗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将帅勇敢顽强的性格,能对敌人产生强大的心理威慑。只有将帅勇敢顽强、逢敌亮剑,才能带出敢打硬仗恶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部队。“岳家军”“戚家军”之所以常胜不败,与其统帅岳飞、戚继光的英勇无畏精神有直接关系。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之所以能够在劣势装备条件下战胜强大的美军,正是因为发扬了勇敢顽强、敢于牺牲的战斗精神。而今,长期处于和平的我军高级干部,必须带头树立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当然,勇敢有血性不是冲动、蛮干。孙子认为,将帅“怒而兴师”“愠而致战”⑧《孙子·火攻篇》之“勇”,是失“仁”失“智”、“必死可杀”的匹夫之勇,只有“大智”“大仁”之“勇”才是将帅应具备的武德之勇。我军历来强调“以正合,以奇胜”,努力做到英勇与善战相统一、敢打与必胜相一致、敢战与慎战相结合。

“勇”还含有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意思。“守不忘战,将之任也”。⑨《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卷,《练浙兵议》将帅要认清使命责任,敢于担当。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繁重。高级干部一定要明确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要有强烈的使命忧患和历史自觉意识。现实中,一些高级干部只想当官,不愿作为,不想担当。我军高级干部一定要在难事大事上敢抓敢管,敢啃硬骨头,敢于解决老大难问题,避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现象。特别是要做好能打仗、打胜仗的历史担当,努力成为谋划打仗、指挥打仗的行家里手。

第五,“严”。即将帅治军要严明,严格训练,严于律己,执纪严明,严明赏罚,不徇私情。将帅带兵必须严字当头,以身作则,部队才有战斗力。“慈不掌兵”,将帅要有菩萨心肠,但同时更要有铁石心肠。平时讲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确保在战场上以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胜利,也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爱兵如子与慈不掌兵并不矛盾,从严要求就是对官兵最大的爱。爱惜战士的生命,是带兵人的天职。在未来战场上,指挥员仍然要珍视战士的生命,把伤亡降到最低。从严治军,要害是从严治将、从严治官。高级干部首先要对自己要严。司马穰苴为维护法纪的尊严,不畏权威、严格执法,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官兵既钦佩又畏惧,威信极高。他斩将树威的举动,成为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治军典范。《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和历史经验都证明,军队要强大起来,作风必须严起来,否则就容易垮掉。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当今,方方面面的诱惑很多,高级干部位高权重,面临的诱惑更多,很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一些高级干部经不起诱惑,滥用权力、违规违纪违法,以权谋私,疯狂敛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最后腐败变质,不仅严重损害军队形象,也会给部队士气、战斗力水平造成严重伤害。高级干部作为带兵人,各方面都要过硬,要带好头,特别是作风要正,形象要好,要带头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清廉自律,绝不搞特殊化、搞特权,绝不能爱钱、爱美色,绝不能搞权钱交易。

孙子所说的“严”,还含有“忠心”的意思。《长短经·将体》引“五德”作“勇、智、仁、信、必也”。这里的“必”字,按赵蕤的解释,“必则无二心”,也就是“忠心”的意思,也就是《六韬》所论的将帅“五材”中的“忠”字,即忠实、忠诚。“忠则无二心”①《六韬·龙韬·论将第十九》“将已受命,……二心不可以事君”②《六韬·龙韬·立将第二十一》。岳飞强调“精忠报国”。戚继光认为,“有将材而无将心,具将也。无将心,斯无将德”。③《练兵实纪杂集》卷一,《储练通论·储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④苏洵:《权书·心术》刘伯承元帅强调:“军官必须有忠勇卫国之德与精通运用现代武装力量之才。”⑤《刘伯承军事文选》,第3卷,第397页实际上是枪杆子掌握在谁手里的重大政治问题,正如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忠”字在今天就是强调政治建军。美军前参联会主席鲍威尔讲,在华盛顿没有不讲政治的将军,不讲政治就当不了将军。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高级干部必须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可靠、没有二心,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要坚决有力,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要戒除政治野心。政治野心是把高级干部推向深渊的罪恶之手。政治野心膨胀,就会思想变质、心理变态、行为扭曲,什么狂妄的事都能干出来。

(二)培养“静以幽,正以治”的性格情操,力避“五危”

将帅如何避免五个致命弱点?孙子对将帅问题的论述辩证而又全面,既从正面阐明了将帅必须具备五德,又从反面告诫将帅要防止产生五种缺陷。他总结说,“将有五危,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凡此五者,用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①《孙子·九变篇》“必死”,即有勇无谋,容易中计;“必生”,即贪生怕死,容易丧失战机;“忿速”,就是刚怒偏激,容易一触即发;“廉洁”,就是骄傲自恃,容易受辱妄动;“爱民”,则是指对于百姓无危不救,无远不援,就可能因疲于奔命而繁劳。孙子认为,这五条是将帅性格上的缺陷,同时也是不懂变通、一味固执的表现。由于战争特有的严酷性,将领的任何一个缺点都可能导致比平常严重的后果。由于将领的这些特点太过突出,很容易被敌人利用,“覆军杀将”的危险也便由此而生。

孙子认为,心理素质上有缺陷和弱点,或者不注重克服自身缺陷和弱点的人,不适合担任将帅,至少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帅。“将有五危”,为将者必须避免因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为敌所乘而造成严重恶果。勇于牺牲,善于保全,同仇敌忾,廉洁自律,爱民善卒等等,本来都是将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本身并无过错,然而一旦过了度,即发展到“必”的程度,其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走向反面。

“将有五危”,可以使将帅身败名裂。如果选用了这种人作为将帅,就会有将帅被杀、军队覆灭、国家灭亡的危险,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三国时下邳之战中的吕布“必生可虏”选择投降遭处决。楚汉相争时成皋之战中的楚将曹咎“忿速可侮”,兵败自杀。最为典型的是楚汉相争中的项羽、刘邦。出身名门的项羽,“力可举鼎”“势不可挡”且“谙熟兵书”,“少有败绩”,而出身卑微的刘邦“好酒及色”,最常讲的话就是“若之奈何”,但最终是刘胜项亡,这可以说是情商决定成败的最好例证,也说明心理素质对于将帅至关重要。

除了要克服“五危”,孙子还提出将帅必须具备“静以幽,正以治”的性格情操修养,认为将帅在性格修养上,要具备高度的自控能力,即“静以幽,正以治”②《孙子·九地篇》。这一句简短而深具哲理的话,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1)“静”意为沉着镇定。这是一种由于具备丰富作战经验而形成的高超的临机决断能力,一种顿悟式的思维,一种直觉判断的灵感。(2)“正”要求将帅以身作责,爱兵抚士、身先士卒,同甘共苦,执法严明。“正”还包括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公正无私。只有将帅贪利才会率军蠢动,将帅易怒才会盲目浪战,将帅骄傲才会轻举妄动,君将不和才会军心涣散。为防止敌人对我方“利而诱之”,就必须要求我方将帅廉洁奉公。(3)“治”指的是将帅治军作战要耐心细致,条理井然。“处大事者心定。”③《武备集要》战场上,战机转瞬即逝,如果将帅在指挥上杂乱无章,抓不住要害,作风拖沓,那么,轻则失去歼敌机会,重则被敌所歼。无数战例证明,一个小小的疏忽大意,一旦被敌人利用,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4)“幽”,意为幽深莫测,深谋远虑,也包含有忧患意识。

修身立德,清正廉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为官为将之道。对于将帅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准,《吴子》提出“理”“备”“果”“戒”“约”的“五慎”观点。《三略》强调将帅要“能清,能静,能平,能整”④《三略·上略》。戚继光强调:“治心则得良将。”①这些名言说明,思想冷静而眼光幽远,处事公正而严整不乱,是将帅必备的心理素质和情操修养。当前,军队一些高级干部私心、私欲作怪,只想着个人得失,甚至搞歪门邪道,难以让官兵信服。有的把党和人民的军队当成私家军,卖官鬻爵,拉帮结派,甚至形成团伙。要抓住“治权”这个关键。高级干部要按规则正确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始终做到手握大权,一尘不染,绝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高级干部必须克服当“和平官”的思想。将生于战,必须思于战。指挥部队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将帅的天职。我军一些高级干部“和平病”严重,危机意识淡薄,思想和精神懈怠,带兵打仗的思想意识不强,心思也没有用在钻研打仗上,甚至文恬武嬉,玩物丧志。不少高级干部对现代战争是什么样子,该怎么打、怎么指挥,知之不多,知之不深。高级将领要始终树立能带兵打仗、打胜仗的观念,练就带领部队打胜仗的能力素质,全部心思要向打仗聚集,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

四、“将孰有能”,按战争标准选将用将

谚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选将任将是否得当,事关国家安危、战争成败、官兵的生命,为此,孙子对选什么“将”、怎样选“将”,极为慎重,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所言判断战争胜负的“七计”之一“将孰有能”,既包括政治德操,也包括军事才能,强调身为将帅应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三略·上略》强调将帅要具备十三个方面的“能”:“……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实际上就是选将用将的标准,就是按战争要求,按能否用兵打仗、打胜仗的标准选将用将。可以说,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孙子老祖宗那里就开始实行了。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是选将之要,唯在以德为先。“将德”,或称“将道”、武德,在中国古代其核心是忠君报国,舍身为民。孙子明确提出,一名优秀的将帅要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②《孙子·地形篇》的政治品格。孙膑也认为:“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③《孙膑兵法》下编,《将义》意思是说,将帅的道德品质可像磁石一样,在军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将帅要有为国献身的崇高道德情操,“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其身”④《尉缭子·战威》“见利不贪,见美不淫”⑤《将苑·将志》。戚继光非常看重将的“德”:“将德靡而用其材,此世之所以有骄将,有逆臣……不能立功全名,卫国保家,为始终完器矣。”⑥《练兵实纪杂集》,卷一,《储练通论·储将》我军要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可靠人手中。

历史上,许多明智的统治者,选任将领注重选贤任能、唯才是举。隋文帝杨坚一贯重视将帅培养,坚持文武兼备、“既文且武”的选将任将标准。在平陈战争中,任用了高额、杨素、贺若强、韩擒虎等一大批文武兼备的人才,选拔他们担任军中要职,让他们在对陈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克敌制胜的才能,为统一南北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二)任人唯贤,不能论资排辈。要从实践中考察和任命将帅,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六韬》提出的“八征”,反映了某种经验的总结。因事设官,量能授职,从实践中考察和任命将帅,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原则。历史上许多智勇双全的名将都是在建军治军用兵作战中脱颖而出的。戚继光重视对将领的考核,除要求他们学习兵法等理论外,还要将其“付各实用营中,习教阵法、操法。俟其习有成效,然后总调一处考校之。果为精通,又再付各有事地方将领,随营出征,习临敌真战真法,俟效而量才擢用”①《练兵实纪杂集》,卷一,《储练通论·储将》。也就是说要根据真战实效考察、选拔和使用人才。

治军之要,首在用将;用将得当,首要知将;知将要准,关键在鉴人。刘邦在总结楚汉战争时说: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在军事才干方面各有长处,在那些方面我不如他们,“此三者,皆人杰也”,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②《史记·高祖本纪》。一个“用”字,概括了刘邦识将选将之道。战国时,赵母根据赵括贪财好利、好摆排场、耍威风的小人得志之相,断定其不能担任主将,“括不可使将”。

(三)树立选将用将良好风气。孙子的“将孰有能”,也提出选择良将贤将,必须有良好的风气。对于选拔将领的原则,王符认为要选拔那些才智卓绝、深通谋略的人才来担任将帅,不能论资排辈,“不可苟惟基序,或阿亲戚,使典兵官”③《潜夫论·劝将》,否则,就等于把国家交给了敌人。刘裕强调选才用将,不重资历,只要才堪领兵,即使资浅名轻,亦可委以重任;不应求全责备,对犯有过失者,要避短用长。在他的统御下,一批名将脱颖而出,在其指挥的战争中大显身手,取得了多次重大战役的胜利。

当今时代,选将要准,必须健全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能力素质评估,力求把将才用准用好。当前,我军由于缺少科学管用的选拔用人机制,制度建设存在漏洞,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不高。有的人才疏学浅、品行低劣,竟然能一路高歌,成为高级将领。有的选人用人比较随意,有的搞亲亲疏疏,任人唯亲,凭关系远近用人,拿官职做交易。这都是重大政治和组织原则问题。人民军队,绝不能搞“朝里有人好做官”那一套,也绝不能搞拉拉扯扯的那一套。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把对德的考核具体化,对高级干部考核要制度化。世界上主要国家把军事专业能力形成的资历,如院校专业培训、岗位任职经历,服役年限等,作为选拔使用军官的基本条件。我军要逐步建立和实行干部任职资格制度,让干部能力、实绩等客观因素在选人用人中起主导作用,要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作用,全面准确识别干部,客观公正评价干部。

(1)吴如嵩:《孙子兵法新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2)《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The Thinking Concerning Directing Military Generals in The Art of War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temporary Era

Zhao Lujie

To build a world top-class powerful army, a group of high-ranking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with high quality that can direct the troops and are good at fighting are necessary.The Art of Waris both a great book work useful for the employment of troop and a great book useful directing the army and the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Sun Zi regarded the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as the fourth factors in the “five cons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victory or defeat of a war and the second factor in the “seven plans”, which clarify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in building and directing the army, commanding battles and national security.The Art of War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tandards concerning training,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military generals and emphasized that a military general or commander should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as well as being both brave and resourceful. A military general or commander should have superior ability and quality. He should be a wise general, a virtuous general and a general who is familiar with his troop.This fully shows Sun Zi’s foresight and sagacity with respect to training, selecting and appointing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thus forming Sun Zi’s unique “theory of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which created a precedent in China’s military academic history of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which has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directing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and troops of the contemporary era.

Military Generals and Commanders Are National Assistance; Virtue and Ability Are the Foundation for Military Commander; Strengthening Military Generals Before Strengthening Army

B22

A

2095-9176(2017)05-0028-10

2017-07-18

赵鲁杰,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孟祥才)

猜你喜欢

将帅高级干部孙子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列宁《怎么办?》对当前党的理论建设几点启示
孙子壵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与众不同的老鼠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为将帅书写辉煌》出版
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